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為什麼家長還拼命送孩子讀書?

時間 2022-01-02 01:39:11

1樓:小包老師

這都什麼年代了,還能聽到很多人說「讀書無用論」,不由得心中一陣感嘆。

2023年,疫情爆發,實體店紛紛受到打擊,無數企業裁員、關門、倒閉、扣錢,然而國企、公務員、大企業依然堅挺,工資照發,福利照常,工作穩定。請大家擦亮雙眼看看,那些能進國企、公務員、事業單位的,有多少人是低學歷(絕大多數公務員報考的最低要求是本科學歷)?又有幾個是不讀書就能進去的?

2023年,雙減落地,教育機構啪一下就倒了,注意,是「啪」的一下就沒了,而不是用個三五年循序漸進落實「雙減」。教育機構的老師多,課程顧問(銷售)更多!大專和低本是銷售的主要群體。

學歷高你可選擇的機會就多,教育機構裁員之後,優秀的老師依然可以當家教,或者考公、考教師編,但學歷較低的大多還是去做了銷售(此處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銷售也很掙錢,只是說學歷高了能選擇的就多了)。

2023年房產市場下行、某些大企業暴雷、疫情延續......試想,如果你沒有一技之長,如果沒有高學歷,如何能夠在生活、事業上站穩腳跟?

現在網路上很多人在宣揚「躺平主義」,然而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大多數真正躺平的人不是富二代就是低學歷,要麼就是不想努力的人。但凡是名校畢業的大學生,找到了好工作的人,大多數都還是對未來充滿憧憬,努力攀登人生的高峰。

所以,不要再說讀書無用了!上了職高、大專,就能學到一技之長;上了普本,就有了考公、考研的機會,可以讓命運蛻變;上了重本,你就有了身為高等知識分子的底氣,現在很多城市對高學歷人群都有各種補貼,涉及到衣食住行!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意思是邊走路,邊讀書,不要讀死書!

2樓:京師阿猛

如果人看書只按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話,終究會成為迂腐之人。比如乙個和尚挑水喝,二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那是不是廟裡最多只能待二個和尚?

因為有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就會渴死的。所以學習知識一定是活學活用,不能刻板。

3樓:李惠斌

現在不管做什麼都需要個文憑,這個文憑就是個敲門磚,只要有了這個,才能有資格參加各類招聘資格考試,才能走機會進入更好的單位,為自己的未來有乙個好的發展前途,最重要的一點能有機會考公務員,才能進去事業編制的單位工作。

4樓:么夭

哈哈,這個是標準的哲學思辨問題哈。人學習的知識主要來自兩方面,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直接經驗主要指實踐。

或者社會實踐,比如行萬里路…通過增長閱歷成長,但是,世界這麼大,不能全都自己經歷吧,生命短暫,還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所以,要讀書,要學習,學什麼?間接經驗。

書本上、別人說的,網上的資訊,科學知識、文化…只要不是自己去經歷而獲得的,都是間接經驗,通過別的學習、思考,別人的間接經驗而成為自己的知識。間接經驗是人學習成長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畢竟到大學我們都在讀書。

行路很重要,我們說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麼。那很多真理,都是別人、前人、前輩行路的真知,通過讀書,可以少走很多路,很多彎路,就是這個道理。我覺得這句話是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而不是說不用讀書,或者讀書無用。

讀萬卷書怎麼會沒用呢?太有用了,書中自有…自有…自有…大家都懂。

5樓:清然思然

這句話的理解要看前提!

在小時候要先讀書。長大後即要讀書,也要行路。

讀萬卷書是基礎,是前提。先讀書,再行路。

人生不能只讀書,還要行路。

6樓:maxmilian

萬里路指見識,整句話,人不能光有才學,更要有所見識。

想要有所見識,才學是基礎,沒有萬卷書,你行萬里路你也體悟不出來什麼。

7樓:蒹葭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是小學二年級學的。

這裡的「不如」一詞是表示比較,目的是為了強調「行萬里路」的重要,實際上是強調實踐和閱歷的重要,而並不是否定讀書。

其次,讀書是開啟認知大門的基礎,國家前沿科技時代流行思想一直都在隨著發展腳步更新,每一年孩子們的課本內容都會根據最新科技跟國家政策內容進行改版。

讀書是以最低的成本觸控世界認識世界的方法

如果不去讀書,不說「行萬里路」了,走一里路也可能會迷路。

8樓:一紙墨香

沒有讀萬卷書的前提,行萬里路該會遇到多少不在知識範圍內的突發情況,沒有文化底蘊,怎麼走的遠呢,這是階梯形式的,一步乙個腳印,打好了基礎,再公升一級,地基不牢,那就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曇花一現,所以二者不是孰輕孰重的較量,是先後順序的問題。

先讀萬卷書,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再去行萬里路,將自己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u°●) 」

9樓:長耳朵

不讀書的話,看見夕陽想不到「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或者「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些詩句,不讀書,看推理類的節目或者解謎類的節目只能幹看著,不能跟著一起享受解題的快樂。不讀書,行了萬里路又如何,不知長城底下埋的累累白骨,不懂張騫被俘13年仍不忘初衷的氣魄,不明白為何世人皆羨李白的灑脫,心痛杜甫的愁苦,佩服蘇軾的胸襟。不讀書,怎知我中華五千年的偉大。

人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得顧此失彼呀

10樓:自在的小貓

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先反問大家乙個問題。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和乙個沒什麼文化知識的人同去乙個地方旅遊,你認為他們的旅遊感悟一樣嗎?

再舉個例子,我們知道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在名山大川的題詞或留傳名詩佳句的習好,而我們之所以願意去往這些名山大川,多多少少都受這些名詩佳句的影響,都想親自看看這些名山大川到底有沒有名詞佳句裡說的那麼好。

而這些名詞佳句都是歷史上文化名人在面對名山大川時有感而發的。試想,如果換作乙個普通沒什麼文化知識的人,即使面對滿目的美景,他也未必能發出這樣的感慨。

其實,這就是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固有知識,更重要的是開啟了人的眼界、思維、格局,從而改變人們對事物的看法。

所以說,在行萬里路之前,如果不先讀萬卷書,那你的行萬里路也就是僅僅走了萬里路,而沒有任何格局、眼界的提高。

而乙個先讀遍萬卷書的人,再去行萬里路的話,則是對所學知識的踐行。那麼這萬里路,帶給他的不僅是眼界的開闊,更是思維和格局上的提高。

11樓:士多啤梨味的風

這兩種是不衝突的,讀萬卷書是讓孩子知識淵博,讀的書越多,學到的知識就越多,知道的越多,對事物的認識就越會全面。

而行萬里路是對讀萬卷書的驗證,在行萬里路的過程中,可以對書中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讀了萬卷書,再行萬里路,即擴充套件了孩子的知識點,更讓孩子有了親身體驗

12樓:賣雜糧的建造師

就像你去乙個地方旅遊,如果不知道這個地方的文化歷史故事,那就是走流程,拍張照,打個卡,證明自己去過這個地方。反之你會用很不一樣的視角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讀書的本質是為了更好的看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從而適應這個世界並為自己所用。

13樓:心靈驛站之琪琪

成功五大條件,這兩者不可取代,你能不能把其餘的三個找出來,並且一一做到呢?

我認為這件事非常有價值,值得每個人都研究明白,等你明白的時候你讀書是好的,你去旅行也是好的,你交友是好的,你找名師也是好的,但最終你需要找到一位完美的榜樣,不然你做什麼都沒有安全感,都會覺得不夠。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找的就三樣,安全感,方向和能量。找到了,你就沒什麼不能做了。人生不是加減法,人生很複雜,也很多樣,但看清了就沒什麼難題了。

你做一起事之前還是找到自己的心願吧!心願夠了其它才好說。希望你能把事情做好,更希望你能把自己活通透!

我是誰?為什麼可以同時做好五件工作還能保持平衡?

你在糾結讀書還是旅行的時候,很多人已經達到了你不敢想象的高度了。

能做一名心靈成長導師是我此生最榮幸的事!

我是幸運的,因為我的人生不糾結!

14樓:H海

那是因為讀萬卷書比行萬里路的成本要低很多,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投入,不管你有錢沒錢、不管身份地位、只要肯付出時間和精力就能有所回報。門檻低,成本少,回報大。

行萬里路不單單是指走一萬裡路那麼簡單,而是形容乙個人去的地方很多,見多識廣,體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風景畫面,需要投入的成本遠遠高於讀萬卷書。首先你得有錢,其次你得有閒,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忙著掙錢,為了工作和生活已經忙得焦頭爛額了,普通家庭根本做不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啊。即使你再有錢有時間,還得有一副健康的身體,沒有好的身體是很難體驗到行萬里路的快樂和收穫的。

總結:讀萬卷書的成本很低,只要你夠勤奮,幾乎不需要什麼物質條件,行萬路的成本很高,需要有錢,有閒,有健康的身體,普通大眾幾乎不可能實現。可以這樣說,乙個能實現讀萬卷的人未必能做到行萬里路,而乙個行萬里路的卻能實現讀萬卷書。

讀萬卷書之人未必是成功人士,行萬里之人大概率財富自由,功成名就。在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

15樓:碎片匠人888

家長拼命讓孩子讀書,為什麼不讓孩子更多地體驗這個世界呢?有很多方面可以解釋這一現象。但有一點從20年代開始變得越來越明顯仔細看看那個時代的「大家」在美國學的是實用主義,拿來主義也成了主流,即使是現在。

顯然讀書得高分是最實用的方法。

16樓:戚增寒

作為乙個資深語文教師,我很負責任地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裡的「不如」一詞是表示比較,目的是為了強調「行萬里路」的重要,實際上是強調實踐和閱歷的重要,而並不是否定讀書。

其次,讀書是基礎,如果不去讀書,不說「行萬里路」了,走一里路也可能會迷路。

所以家長送孩子去讀書,是為他以後行萬里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17樓:安行

這句話還有下一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以樓主的邏輯,人不用讀書不用做事,只要多與人打交道就行了。

菜場裡賣菜的人每天都與很多人打交道,但這種交道只能讓他把生意做好點。

而乙個人如果想有大作為,則必須讀書,學習。

有句話說的好,不讀書學習,走再遠的路也只能是個郵差。

只有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學習進步,才能在沒有路的地方踏出路,走出自己的路。

行萬里路和閱人無數,都是為了更好的成長,而其根本,是你帶著什麼東西出發。

是一片空白,還是滿腹經綸?

不同的人,在同樣的路上,收穫的會大相徑庭。

18樓:陽春白雪

這句話全文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那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讀萬卷書:是指要努力讀書,讓自己的才識過人。

行萬里路:是指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見識,也就是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而不是死讀書、讀死書。

並不是讀萬卷書,不如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所以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提高認知力和思維能力,才能真正理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的意思。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這句話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又或者說是不是要達成某種條件?

陳崢 這個問題有兩種解釋方法 第一 這是認識論中的兩次飛躍 讀書是最低成本獲取知識了解世界的方法,但是這個方法有乙個弊端,就是這是感性的認識,是不夠全面的,所以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而行萬里路便是把這個感性的認識上公升為理性的認識,真正的去感觸,而不是空想。這是第一次飛躍 轍生十有九年矣...

讀萬卷書真的不如行萬里路嗎?為什麼?

smile 是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都重要,是否同等重要就要看個人了。我偏向於行萬里路,對於現代人而言,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已經成為我們閱讀的習慣了,人們每天都在汲取新的訊息,都在了解新的事物,這其實也算是讀書?讀書不是單一的從書本上獲得知識,在行走中也能有所收穫。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比較喜歡去往偏自...

怎麼來理解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家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領悟 ?

論語的前面寫的就是這個,而且寫的很清楚。關於讀書,交友,遇良師,自己如何格物致知。我的理解是,你如果只是自己讀書是不夠的,還需要跟不斷跟朋友進行學術交流和互動來了解他人的想法觀點來反覆論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不過光這樣也還是不夠的,因為學習知識或多或少也是有喜惡之分的,如果有個良師指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