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時間 2021-06-09 01:16:09

1樓:胖手瘦

1.大丈夫就要讀書,就要讀很多書,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暫,我覺得唯一可以改變我們的就是書籍和知識,因為書本裡面的財富是無價的,只要你學到了那就是一生的財富,不斷的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讓自己更優秀。

2.我覺得作為乙個男人就是要讀奇書交好朋友,然後用自己的知識去報效國家。走遍山山水水,要看盡人間的繁華和滄桑更要讓我們的所學發揮作用。

3.也就是說我們讀了很多書以後就要去實踐和行動。用自己的知識改變自己的人生,改變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然後去闖蕩,有一番作為。

4.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2樓:風細細柳斜斜

讀書,行路,都是獲得知識的方式。是學習和實踐的關係,總的來說,要學以致用。

讀書是獲得知識的途徑。各個方面都要涉獵。

學完理論,要去實踐。讓自己活得更好。用實踐檢驗理論,讓知識更固化。

知行合一才是讀書最好的結果。

3樓:

即使是今天,求學的人也要遠離家鄉,學藝術的筒子們輾轉於各個老師之間是很常見的事。參考《送東陽馬生序》「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古代沒有汽車飛機高鐵,那求學的路上也不該浪費,一路上的見聞、交遊,可以收穫太多東西了。文人能當將領,前提也是對山川地貌,地形氣候非常了解。這時候行萬里路遇見的東西就能派上用場了,其實很多歷史上的天才軍事家,雖然沒系統學過軍事理論。

但是走過的路,對人民群眾的了解可一點都不少。

文人入官場也離不開前輩提攜,同輩照拂。這時候行萬里路結下的深厚革命友誼就排上用場了。

其實都不用那麼古,父母輩中的很多人如果是不愛旅遊的你去哪他們都忍不住問有沒有朋友在那邊?要不要聯絡一下親戚。

也可以看我這條回答: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對個人的閱歷提公升有哪些幫助? - 陸夜閃閃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4樓:什麼博啊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種追求.因為這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那麼這兩者之間重要性是否一樣呢?有沒有區別?

如果單純論哪個重要,我覺得「行萬里路」要比「讀萬卷書」重要得多.

在商業界好些有這樣的結論,在企業創業之初,文化程度較低的往往容易獲得成功.也有人做過統計,目前全國有名的企業經理人中,第一學歷專科以下學歷佔絕對優勢.我們身邊的情況也一再證明,一些非常有創新能力的企業老闆很多高中都沒上過.

這恐怕不是用特殊情況能一言蔽之的.相反,乙個閉門讀死書的人很久以來就成了我們嘲笑的物件.我們是否可以說行路比讀書更重要呢?

「行路」我理解為在實踐中學習.人類進化是從行路開始的.從樹上到了地面,我們的祖先首先學會的是行走.

行走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為了尋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時也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大禹是在隨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視實踐在學習中的作用,並通過周遊列國治國安邦來印證所學.

李時珍、徐霞客、馬可波羅、達爾文、哥倫布都是靠「行路」寫出了巨集偉巨著或取得重大發現.可見,「行萬里路」較「讀萬卷書」要重要得多.

把「讀書」與「行路」關係作個比喻:「讀萬卷書」好比人們通過乙個視窗看到了知識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還要靠走出門去「行萬里路」.

5樓:赤色旗幟

其實是相互不干預的,在讀書的同時也要走路,但走路也會有捷徑,那就是行萬里路的同時有高人指點,如果沒有高人或者指點不清晰的話,建議還是先讀萬卷書,再行萬里路。

6樓:命運與野兔

其實不只是古代,就在二十年前這句話也還是基本成立的。

那時候交通不便,通訊方式落後,資訊流通非常不順暢且成本高昂。

現在想自學點東西、上個網課、和同行交流一下進度很方便,行不行萬里路就顯得不那麼必要了,有時候網上交流多了,最後也免不了要面基。

看看近代的歷史,無數理論都是在學者互相交流的一封又一封信件中逐漸清晰和完善起來的。現在自己悶著頭瞎搞搞出成果的場合越來越少了。

7樓:雲夢閣

讀了萬卷書,行萬里路,那叫遊歷四方,雲遊天下;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叫四海為家,到處流浪。

行了萬里路,才知道萬卷書也不過是「紙上的來終覺淺」,不行萬里路,這只是紙上談兵虛晃學問。

8樓:天澤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應該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兩者結合才可以促進乙個人更完美,更有氣質。

記得電影《卡薩布蘭卡》中所說:「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這裡應該給出來了讀書和行路的重要性,兩者結合讓乙個人的氣質更佳。

讀萬卷書是要我們從書本上獲取他人的經驗和教訓總結,增加自己的知識面。可以不需要經歷所有的事情就可以學到一些基本的常識或者理論。比如,通過讀書可以知道煤氣中毒的原理而不需要切身中一次毒才知道。

行萬里路,是讓我們通過切身體驗或者經歷社會上的事情,加深對書本上所學知識的理解,或者驗證書本上知識的正確性,也或者讓我們發現新的理論或者新的思想。這樣才可以讓知識更趨於完善。這個過程常常需要懷疑的精神,世間新的理論或者學說的產生都是在行萬里路過程中不斷懷疑既有的理論才突破的,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

「讀」可以指導「行」,「行」可以驗證或者完善「讀」。兩者缺一不可。

9樓:心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學習傳統一直是學生們增長見識、提高學問的方式。在古代,許多文人墨客,在學有所成之後,依然外出遊歷,閱遍祖國的大好河山,體會各地的風土人情,最終精益求精,成就更為非凡。

現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了新的解讀,那就是做到文化理解、文化認同和文化踐行。

「讀萬卷書」讓孩子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認同並傳承有著2023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理解文化和認同文化。而「行萬里路」則是通過活動和實踐自覺地踐行中華文化,做到以平等、尊重的態度看待和理解不同文化間的差異。

優秀的民族文化對於個體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審美取向、行為習慣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孩子通過研學活動來接觸優秀的民族文化,這是乙個立徳樹人的教育過程,也是立德樹人的教育結果。

10樓:清歡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種追求.因為這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那麼這兩者之間重要性是否一樣呢?有沒有區別?

如果單純論哪個重要,我覺得「行萬里路」要比「讀萬卷書」重要得多.

11樓:明月狂

這就是所謂的「知行合一」,也就是唯物主義所說的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書本所教給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書本所教給人的知識不一定是對的,書本所教給人的知識不是人肯定能理解的。

只讀書,不實踐,那就是書呆子。

為什麼古代很多讀書人中舉中狀元,當官卻一塌糊塗?乙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缺乏實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就是人要多讀書,並且要多增長見識,通過實踐驗證所學的知識。

12樓:不繫舟

你見無論是魏晉前後,還是唐宋元明清,哪乙個大文學家大賢大哲大詩人們,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有了那麼多流傳千古的作品及成就的?宅在家裡,你永遠也寫不出《滕王閣序》《蘭亭序》等。李白杜甫等一生中大多數都在遊覽名山大川,走訪各個地方,了解不同風俗人情,而且有時一起約著遊。

不解民間疾苦,不深入了解民風,你連做官都做不好,都是邊遊覽名勝邊準備考科舉。杜甫一生幾次科舉落第,落第之後不是回家悶頭苦讀,而是繼續遊覽名勝,杜甫有一句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神有了,但需要行萬里路去填充它。光有神,沒有足夠的生活體驗,人生經歷,哪能有內容?

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相輔相成的。

13樓:長遠

另外一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還有一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萬卷書,是頭腦知道;

行萬里路,是身體知道。

不讀萬卷書,行萬里可能會迷失前路

不行萬里路,讀萬卷可能是囫圇吞書

14樓:胖貓卡爾

成語裡有個「紙上談兵」,雖然現在很多人在為趙括鳴不平,但是改變不了長平兵敗的事實。

如果只是看兵書,兵貴神速就是一句話,但是到底兵能神速到什麼程度呢?神速是神速了,到了能不能打仗呢?這些並不是書上就能看來的。

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句話就是親自走過百里路的人才能得出的結論。因為它說的是疲勞程度,而不是路程的遠近。

讀萬卷書,肯定是必要的。因為乙個人真的稀里糊塗地去走萬里路,回來除了曬黑了,恐怕也就是認識野菜了。

而讀了萬卷書,才能在走萬里路的時候知道該怎麼走,而遇到了事情又該怎麼辦。這才能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所以學習肯定是第一位的。但學習了不實踐,真的可能在實踐中一敗塗地。因為實踐中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多到書裡根本記載不完。

就拿走一百里來說吧。帶多少乾糧,帶多少水,要不要帶雨具,穿什麼鞋,用不用拐杖……這都是經驗得來的。帶東西多自然好,但是太多了就走不動了。

所以這些都得是實踐了才能明白和掌握的事情。

當然,現代社會裡,讀萬卷書可能更重要一些,畢竟間接經驗也是經驗。網上就有很多別人的經驗對吧,叫攻略。

但在古代,沒經過實踐,真的挺難「學以致用」的。就算是在家寫書,也得有分辨假書的能力不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意義在於什麼?

韶華 明朝,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 卷二 中有 昔人評大年畫,謂得胸中萬卷書。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遠遊,每朝陵回,得寫胸中丘壑,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董卿曾經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我們能夠擺脫的是什麼,侷限和狹隘,所以我們最終是要在相互的溝通 學習 交流當中看到自己的侷限,去...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那個重要?

讀萬卷書 認知 和行萬里路 實踐 屬於 知行合一 的陰陽兩面,相輔相成。對於有些人,或有些職業,或有些情景,讀萬卷書會稍微重要些 反之,行萬里路稍微重要些。更多的情況是要知行合一,學知和實踐相結合。走乙個極端,只讀萬卷書或只走萬里路很可能效果都不太好,但不排除有些極端例外情況存在。就好像有極個別人是...

讀萬卷書 書好找行萬里路 路怎麼尋找?

牧野流笛 這個涉及到幾個維度交叉的問題,就拿兩個比較重要的維度來說吧 年齡和背景。如果你家庭不算富裕,普通老百姓,也就是出了大事只能找人湊錢或者找人託關係的家庭,那麼應該先讀萬卷書,用學識作為敲門磚躋身富裕或者上層社會,這樣你才有了行萬里路的機會。要不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受累的是你的家庭和你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