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推行白話文,而古代文言文作品都沒有幾個人能懂了?是不是錯了,能用一種兼顧文本文和白話文的方法嗎?

時間 2021-07-11 10:14:52

1樓:我所謂

文言文在古代本就是少數文化精英才能看得懂的。

當代,是有史以來看得懂文言文的人數最多的時代,或者說人數比例最高的時代。

就文言文普及而言,當代是最好的時代,九年義務教育不是白做的。

還有,題主的翻譯是在開玩笑嗎?本來100分的話,直接翻譯成了1分。

2樓:神棍

古代文言文作品沒人能懂和白話文本身就沒多大關係。因為要說懂,在古代那些更古老東西也沒多少人能搞清楚的。

韓愈就說:周《誥》《殷》《盤》;佶屈聱牙。

你以為的文言文是一種固定通用的語言。只要讀從小學文言文就可以做到無縫銜接。但是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回事兒。否則那麼些的國學經典歷朝歷代整出那麼多注疏來幹嘛用的。

3樓:王文徽

給學的人開工資啊,八千塊錢乙個月,三個月學不會每月賠一萬二。你給幾個人開工資就有幾個人能學會,保管比他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任何一科都學得好

4樓:janelu417

第一,「文言文現在沒幾個人懂了」這個判斷不成立。中小學課本都有教文言文,一般高中畢業就有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具體到個人的閱讀能力有專業訓練的問題,文史專業的《古代漢語》是必修課,這方面的能力可能相對好些。

當然個人的興趣和閱讀訓練更重要,我的很多理工科的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也都很不錯。而且,這方面的專家學者代不乏人,各種古籍都在整理出版,加標點、注釋和講解,這條文化命脈從未斷絕。

第二,古代漢語多單音節詞,現代漢語以複音詞(主要是雙音節詞)為主,這是稍微學過古代漢語的人的常識。很多古代漢語依然活在現代漢語的表達之中,像「有朋自遠方來」這類不需要翻譯,就是慣用語的表達。古代漢語的單音節詞作為詞素留在現代漢語的詞彙裡,比如「學而時習之」,「學、習」兩字的本義不同,除了組成學習,各自還組成學校、學生、習俗、習慣等詞。

如果要翻譯古代漢語,確實如你所說很多時候需要用雙音節詞替換。

請教資治通鑑屬於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朝陽客 北宋司馬光編纂的 資治通鑑 是在宋代留存的歷代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編輯而成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當然是用標準的中古時代的文言文撰寫的呀。 西野橘岸 首先搞懂什麼是文言文吧。古代漢語是與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它指的是 五四 運動以前歷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

欲學文言文,不需先學好白話文,同意否?

蕭子雲 不需要先學好白話,古人口語和書面語 文言文 是分離的,不過是先秦的時候口語和書面語契合度比較高,兩漢之後基本上分離了,成了兩個系統。也就是說寫文言其實就是乙個翻譯的過程,特別是越到後來,要保證寫的文章純乎又純,就要盡量避免口語的干預摻雜,訓練自己的文言文思維,最終形成口語和書面語分離的交流系...

是否存在由白話文反查文言文的字典或詞典?

格物999 白話查文言,查成語。多部 阿彌陀佛 漢語全文反查系列8本 白話查文言 阿彌陀佛 漢語全文反查系列8本 白話查文言 MDict 詞庫資源區 MDict Dictionaries 掌上百科 PDAWIKI Powered by Discuz 出處 掌上百科 PDAWIKI 阿彌陀佛 常見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