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篇古文 文言文如今能令你 廢卷而淚凝噎 ?

時間 2021-05-06 04:58:11

1樓:

放鶴亭記

蘇軾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公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

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 《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蓋其為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嗟夫!

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山人忻然而笑曰:

「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

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2樓:

岳陽樓記。

小時候學它沒什麼感覺,大了再讀真是幾欲泣下沾襟。範文正公的胸襟和氣度真的不是當年和岳陽樓記並列選入課本的其他作者可以相比的。

3樓:Mt.Rushmore

初中課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

情真意切的文章詩句,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情感豐富,讀的時候總是會落淚。

4樓:有橙子遠方來

《滕王閣序》——千古第一駢文

全篇都是精華,隨便摘一句都應該是流傳古今的名句。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5樓:慫庵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誌者,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

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揹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

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

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

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禦。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壯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日: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

6樓:蟲二

眼淚的淌落,有以下幾個可能。

疼到極致,眼淚就不自覺的掉了下來。

委屈的,不被理解的,被辜負的時候眼淚在心尖打轉,最後擠上了淚腺。

大悲或大喜或大愛,血裡的水分都成了淚,這就不僅僅只在心尖那麼蜻蜓點水,而是暢洋在心扉,凝留於腦海。

古文之大悲者,莫過於情意刺骨,無限淒切,祭文中千年絕調的《祭十二郎文》

如何評價李世民呢,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殺兄逼父,卻又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被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基礎。

於是我們說他是乙個極為成功的帝王。

但他是個失敗的父親,太子李承乾造反,李泰奪嫡被罷黜。

可是李承乾即使造反,李世民只把他貶作平民,而李泰也被復封為王,沒有了殺兄殺弟的心狠手辣。

這是李世民樸素的父愛,而乙個帝王,尤其是個成功帝王的愛,實在是讓人尤為感動。

而在這裡割下的一角,則是歷史對對自己的稚兒的愛。

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皇后去世後,與妹妹晉陽公主李明達一起被李世民帶在身邊親自撫養。貞觀十九年,李世民徵高句麗,在定州與兒子李治分別時,父子倆商量好為方便及時了解彼此的生活起居情況,李治會經常寫問安信,而李世民收到信後也會立即回信。但有一次,李世民都收到來自大內的奏表兩次了,卻還不見兒子這邊的來信,於是他萬分著急,後來在得到李治的來信後立即回信向兒子表達了擔憂之心並告知他遼東戰場方面的狀況,這封信就是兩度帖。

原文: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恆死,少時間忽得奴手書,報娘子患,憂惶一時頓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後,但頭風發,信便即報。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報。

今得遼東訊息,錄狀送,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耶耶,敕。

譯文(自己翻譯的,多多包涵)我的兒喲,我兩次收到大內的書信,卻不見你的,爸爸都想去死了,直到你的信到了,我才像是死而復生一樣,以後你若是頭風病發作了,一定要送信告訴爸爸,我要是有哪不舒服了也告訴你,現在遼東的訊息我都告訴你,唉,爸爸我想你想的要死,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就這樣罷。

讀貼留傷淚,言語已蒼白,讀至此,我說什麼也多餘,更何況也沒什麼可說的。

讀這個貼時,正巧聽岳雲鵬的《如果有個直達天堂的電梯》一時間百感交集,眼淚簌簌而下。

結合小岳岳的事情,這首歌聽得會很有感觸

7樓:夢在遠方

五胡亂華,多少華夏兒女死於非命,司馬氏無能,舉朝南遷,達官貴族紛紛南渡,惟有無數平民百姓成為胡人待宰的羔羊,北方生靈塗炭,人口銳減,深有滅族之危,武悼天王冉閔一紙殺胡令救民族於危難,挽大廈於將傾,雖有濫殺私己之嫌,但不失為挽救民族的英魂。

殺胡令原文如下,每每讀之深有廢卷而淚凝噎之意。

8樓:玥小妞

大學時候在樓頂全篇背誦的名篇,蒼涼遼闊,悲壯無比,現今讀之仍彷彿置身於古戰場。

弔古戰場文

唐 · 李華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

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余曰:

「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

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

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愬?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

古稱戎夏,不抗王師。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

嗚呼噫嘻!吾想夫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野豎旌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聲析江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須。鷙鳥休巢,征馬踟躕。

繒纊無溫,墮指裂膚。當此苦寒,天假強胡,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

都尉新降,將軍覆沒。屍踣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

可勝言哉!

鼓衰兮力竭,矢盡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

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吾聞之: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漢傾天下,財殫力痡。

任人而已,豈在多乎!周逐獫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師而還。

飲至策勳,和樂且閒。穆穆棣棣,君臣之間。秦起長城,竟海為關。

荼毒生民,萬里朱殷。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徧野,功不補患。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

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

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悁悁心目,寤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悽悲。

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

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

守在四夷。

9樓:張鵬

《畫網巾先生傳》作者戴名世

順治二年,大兵既定江東。明唐王自立於福州。其泉國公鄭芝龍,陰受督師洪承疇旨,棄關撤守備。

七閩皆沒,而新令剃髮更衣冠,不從者死。於是士民以違令死者不可勝數。而畫網巾先生事尤奇。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攜僕二人,皆仍明時衣冠,匿跡於邵武,光澤山寺中,事頗聞於外。光澤守將吳鎮,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將池鳳陽。

鳳陽皆去其網巾,留於軍中,戒部卒謹守之。先生既失網巾,盥櫛畢,謂二僕曰:「衣冠者,歷代各有定製,至網巾則我太祖高皇帝創為之也。

今吾曹國破,即死,詎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筆墨來,為我畫網巾額上。」於是二僕為先生畫網巾,畫已,乃加冠。

二僕亦互相畫也,日以為常。軍中皆嘩笑之,而先生無姓名,人皆呼之曰畫網巾雲。

當是時,江西、福建間有四營之役。四營者,曰張自盛、曰洪國玉、曰曹大鎬、曰李安民。先是自盛隸明建武侯王得仁為裨將,得仁既敗死,自盛亡入山,與洪國玉等收召散卒及群盜,號曰恢復,眾且逾萬人,而明之遺臣如督師兵部右侍郎重熙、詹事府正詹事傅鼎銓等皆依之。

歲庚寅夏,四營兵潰於邵武之禾坪,池鳳陽詭稱先生為陣俘,獻之提督楊名高。名高視其所畫網巾班然額上,笑而置之。

名高軍至泰寧,從檻車中出先生,謂之曰:「若及今降我,猶可以免死。」先生曰:

「吾舊識王之綱,當就彼決之。」王之綱者,福建總兵,破四營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剛所。

之綱曰:「吾固不識若也。」先生曰:

「吾亦不識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綱窮詰其名,先生曰:「吾忠未能報國,留姓名則辱國;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則辱家;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則辱身。

軍中呼我為畫網巾,即以此為吾姓名可矣。」之綱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總兵,徒以識時變,知末命,至今日不失富貴。

若一匹夫,倔強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發而詬之曰:

「此種種者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於網巾且不忍去,況發耶!

」之綱怒,命卒先斬其二僕。群卒前捽之,二僕瞋目叱曰:「吾二人豈惜死者!

顧死亦有禮,當一辭吾主人而死耳。」於是向先生拜,且辭曰:「奴等得事掃除泉下也!

」乃欣然受刃。之綱復謂先生曰:「若豈有所負耶?

義死雖亦佳,何執之堅也?」先生曰:「吾何負?

負吾君耳。一籌莫效而束手就擒,與婢妾何異?又以此易節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負義者,故恥不自述也。

」出袖中詩一捲,擲於地,復出白金一封,授行刑者曰:「此樵川先生所贈也,今與汝。」遂被戮於泰寧之杉津。

泰寧諸生謝韓葬其骸於郊外杉窩山,題曰:「畫網巾先生之墓」,而歲時上冢致祭者不輟。

當四營之既潰也,楊名高、王之綱復追破之,死逃略盡,而敗將有願降者,率兵受招撫於邵武。行至朱口,一卒獨不肯前,伸項謂其伍曰:「殺我!

殺我!」其伍怪之,且問故,曰:「吾熟思之累日夜矣,終不能俯仰事降將,寧死汝手。

」其伍難之。乃奮袂裂眥,抽刃相擬曰:「不殺我者,今當殺汝!

」其伍乃揮涕斬之,埋其骨而去。

揭重熙、傅鼎銓先後被獲,不屈死。張自盛、曹大鎬等後就縛於瀘溪山中。

贊曰:自古守節之士不肯以姓字落人間者,始於明永樂之世。當是時,一夫守義而禍及九族,故多匿跡而死,以全其宗黨。

迨崇禎甲申而後,其令未有如是之酷也,而以餘所聞,或死或惜也夫!如畫網巾先生事甚奇。聞當時軍中有馬耀圖者,見而識之曰:

「是為馮生舜也。」至其他生平則又不能言焉。餘疑其出於附會,故不著於篇。

語文文言文該怎麼斷句?

Wait 文言文斷句主要考察文言語感。古人云 不知句讀,不解惑 因此,學會斷句是很重要的。我自己總結了如下規律 1.句式完整,斷 2.曰 謂 斷 3.時間狀語後面要斷 4.並列句,兩句後面均斷 5.語氣助詞,斷 6.出現 頂真 斷 7.複句中的關聯詞,斷 目前只總結出這些,可以適當地結合一些題目來提...

怎麼才能快速背過語文文言文?

蘇桀 我大概是不知道的。我是多讀,怎麼講因為我覺得文言文句子本身是美的,讀的時候很順所以,自然而然就背下來了,甚至讀著讀意思也會有所理解,有點時候甚至莫名想哭。 光光 相比較其他人的多讀幾遍,我反而有不同意見 我覺得第一在理解,乙個句子,你理解之後的記憶和你完全不理解的記憶難度是遠遠不同的 第二在場...

有沒有能受到古文或文言文薰陶的途徑?

冥頑劣子 1當你讀到某篇作品,被作者的精神與文字間流露出的氣質所吸引,那麼去追尋他的一生吧。比如喜歡蘇東坡,就一邊讀林語堂的 蘇東坡傳 一邊讀蘇東坡詩選,一邊研習宋史。2當你思考 人 與世界,讀讀諸子百家,不為尋找功利的處世方法,而是思考孔子 禮記 中 大道之行也 的理想 是為小康 的無奈,還有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