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讀文言文的還是白話文譯本的好?或者說有必要讀文言文版本的嗎?

時間 2021-05-06 01:04:21

1樓:沙利葉之歌

讀白話翻譯就行,古人的年代久遠,很多字句都不認識。古人還沒有標點符號,不是說你讀個有斷句的文言文書就是讀了原文。

翻譯這些古文的學者都是專業的,出現翻譯誤差也正常,但大體是沒問題的。

你非要讀懂原文按自己的理解來讀通每乙個字句,可能你要走的路就沒有比這些學者更短的路了。

2樓:柿子

有必要。有的文言文版本並沒有譯本,甚至沒有注釋。

如一些影響力很大的古文,例如《論語》,譯本良莠不齊,還不如自己翻譯。

全白的版本,《故事新編》很好,但是又有作者的想法雜在裡頭, ,,,所以要是讀一些古書,有文白對照的拿中華書局/上古/嶽麓的看好一些。沒有的話。。。你先去讀完四本《古代漢語》再去讀吧。。。。

3樓:

最好是選擇原文加校注的版本,讀原文理解不了的地方就參考注釋,還有理解不了的地方再考慮參考白話版,讀古書不就是為了讀原文嗎,找來一本古書卻只看白話譯文,那不如直接去看百家講壇了,還帶講解呢。

4樓:改名以後我就叫這

取決於你多大,看了幹嘛

如果中學生作為作文素材,白話文綽綽有餘

和身邊同事吹逼,妹子面前裝逼,白話文只嫌多不嫌少為了生活中能夠慎思明辨,其實白話文也夠了

但是如果是為了娛情,為了養氣

非文言文不可

宋朝的蘇舜臣有一次到老丈人家作客,臨睡前找老丈人要酒喝,而且一要就是一石。老丈人很奇怪,晚上就偷偷摸摸去偵察,只見他女婿一邊讀《漢書》一邊喝酒,看到高興時更是滿浮一大白

反正讀漢書的白話,我是肯定讀不出這種萬丈豪情的這還是翻譯的很好的情況,逐字逐句,每個字面意思都翻出來了那種缺斤少兩的就更不用說了

5樓:魔法訓練營

哪怕是古籍愛好者也都是自己讀古文的。一來,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只有少數才有翻譯。二來,即便是有翻譯的古籍,同樣也是讀古文好。

這又涉及兩方面,第一是大部分譯本僅僅是解釋文章大意,並不如西方文學翻譯者一樣會力求還原原著神韻,因此僅僅閱讀譯本則失去了古文的美感。第二古文翻譯質量參差不齊,而有的古文更是無法做到統一翻譯。尤其是先秦經典,有些地方至今連句讀都有爭議,一句話能有多種不同的理解的情況屢見不鮮。

這種時候如果讀者僅僅依靠一家譯本,則永遠無法接觸到其他觀點。

6樓:真水無香

學校語文課本的文言文,為了應試的話還是要理解著背吧,看看應該還是好的,因為理解著好背嘛,而且就高中生來說的話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消化去想文言文的深處的含義。但是把這個作為興趣愛好或者是一種積累的話就不要看了,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你所讀的文言文,裡面的句子,有時會在特定的時間突然就浮現出來了,突然就懂了。

7樓:湯鹹祖

原典無可替代。

讀譯文如戴套,你是戴上手套挖鼻孔還是戴上……咳,再輕薄,可也終隔一層不是。

當然, 為了解決廣大讀者的硬核需求,譯這東西是有存在的必要的。淺嚐即止,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圖個簡便快捷,固然是有必要的。況且某些譯文的質量還挺高,比如楊伯峻老師的《論語譯註》。

可要更進一層,白話文譯本就沒必要了——注意我的用詞,是白話文譯本沒必要,都不是沒必要讀白話文譯本。

這話的意思是,想要深入學習文獻,尤其是上古文獻,以及詩歌語言,譯文這東西,參考的價值都幾乎趨近於零,更重要的是學好訓詁的技術。能懂音韻,懂文字,會訓詁嘛。

這裡就必須要普及一些基本的常識性問題,乙個是上古文獻,比如《尚書》《詩經》這種,裡面很多字詞的意思,到今天都有爭議,乾脆點說,有的詞的意思根本沒有證據去證明是什麼意思。比如《尚書·堯典》裡的「欽明文思安安」,雖然古來各大家比如鄭玄什麼的倒騰半天,也算有個所謂的交代;但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不可知的,只推測這話是誇是帝堯的。

當然,實際上這幾個字到底什麼意思還真不重要,但對於很多讀者而言,還不習慣這種「有的句子無法知其意就放過他吧」的閱讀思路。

也就是說,上古文獻裡的很多字詞,現在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很多字甚至都是假借,憑個發音隨便記錄下來。

這個時候的翻譯,不過就是一種猜測性再創作罷了。

稍微有點眉頭的,比如「君子好逑」,這個是逑還是仇,那也是有兩說的。

實際上,閱讀文言時,怎麼去讀,掌握閱讀的技術才是重中之重,最終是什麼意思,不是不重要,而是求不得唯一解,更不能迷信翻譯了。乙個訓詁者,可能都能把一句話乙個字倒騰出幾個意思。

這其中涉及到音韻、文字、句讀等等等等。很多字詞的意思,還依賴於最新的出土發現。

說到這裡,只是告訴大家,白話文的譯文,是無法代替原典,也無法深入的讓人們去挖掘原典浩瀚的資訊量。

但也絕不是說,譯文就沒用,就是LOW的。各有所需,各有所取。我就想旅遊時隨拍裝個逼,真沒一定買單反嘛。

有乙個問題卻必須提出,就是現在的文化教育,並沒有把一些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概念告訴讀者。

倒置很多讀者認為文言文往往只有唯一解,或者認為可以隨意發散,這都是不對的。也有讀了譯文,就覺得自己掌握了一篇文章的,這也是不對的。

允許白話文譯文作為普及讀物的存在,但許多讀者,如這個題的提問者,並不能理解原典和白話文之間是各司其職,專業與淺嚐的關係;在我們的語文教育中,大多數人也沒接受過這些基礎的概念,老師也不教,教材還胡寫,導致人們對文言文譯文寄予不切實際的期望,或者對文言文及其譯文本身產生認知偏差,這才是當下許多話語衝突的癥結所在。

8樓:小櫻花

一起讀,最好是那種一篇文言文後有翻譯的,但是這得有自覺,不能一上來就看翻譯,先看的文言文,自己翻譯了再對照書中翻譯,這樣效率高,還能鍛鍊自己~前提是要自覺自覺自覺~

9樓:小東方

於我而言文言文更好,因為白話文和文言文,它並不是完全對等的。就像英語和漢字一樣,這個詞可能對應很多種意思,或者說翻譯不能夠100%的去對應。也像中國古詩詞和翻譯一樣,它並不能讓你完全的去領略原文所寫的美和意境,只當你去讀文言文的時候,你才會有自己切身的體會和理解。

而不是那些白話文翻譯的,那只是別人的思考,別人的感觸。當然開始不明白的話,可以結合白話文,再認識一遍。

請教資治通鑑屬於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朝陽客 北宋司馬光編纂的 資治通鑑 是在宋代留存的歷代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編輯而成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當然是用標準的中古時代的文言文撰寫的呀。 西野橘岸 首先搞懂什麼是文言文吧。古代漢語是與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它指的是 五四 運動以前歷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

是否存在由白話文反查文言文的字典或詞典?

格物999 白話查文言,查成語。多部 阿彌陀佛 漢語全文反查系列8本 白話查文言 阿彌陀佛 漢語全文反查系列8本 白話查文言 MDict 詞庫資源區 MDict Dictionaries 掌上百科 PDAWIKI Powered by Discuz 出處 掌上百科 PDAWIKI 阿彌陀佛 常見文言...

欲學文言文,不需先學好白話文,同意否?

蕭子雲 不需要先學好白話,古人口語和書面語 文言文 是分離的,不過是先秦的時候口語和書面語契合度比較高,兩漢之後基本上分離了,成了兩個系統。也就是說寫文言其實就是乙個翻譯的過程,特別是越到後來,要保證寫的文章純乎又純,就要盡量避免口語的干預摻雜,訓練自己的文言文思維,最終形成口語和書面語分離的交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