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賓士純電SUV汽車eqc的前引擎蓋下裝置比其他純電的車多?

時間 2021-05-29 22:20:26

1樓:傑夫戈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奧迪、賓士和捷豹三家公司所開發的首款電動車的情況

奧迪、賓士和捷豹公司的首款電動車

從這張表中可看出捷豹、奧迪、賓士其實還有寶馬(iX3)公司在首款電動車的開發上由於缺少在電動車的開發經驗積累,都選擇了相對容易開發的高頂SUV作為基礎車型開發(其中I-Pace車高最矮也有1565mm高)。

1、奧迪E-tron

從奧迪E-tron白車身結構可以看出這款車是基於奧迪MLB架構Q5平台開發出來的,車身前縱樑的碰撞路徑結構與奧迪Q5高度相似。

奧迪E-tron白車身結構

2、賓士EQC

賓士應該也是採用類似的套路,基於GLC平台去開發EQC這款電動車試水電動車市場並積累電動車開發經驗,支援公司後續產品系列化開發。

賓士EQC、GLC、GLC-L車型引數對比

3、捷豹I-Pace

捷豹I-pace這款車,暫時沒有發現是基於基於哪款車開發出來的,應該是專門為電動車開發的,但是整個車身的概念結構與捷豹其他車型還是有一定的概念延續的。

捷豹I-pace車身結構及材料分布圖

另外捷豹I-pace這款車的生產製造是委託位於奧地利的麥格納斯太爾完成的;

那為什麼奧迪和賓士的首款車電動車不是專門為其開發電動車專用架構平台,而是基於傳統內燃機Base車去適應開發電動車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在開發首款電動車的階段,歐洲的主機廠(如賓士和奧迪)並不確定未來的電動車會得到大力的發展;

2、對電動車可能存在的問題,續航、充電時間尤其是安全方面,暫時積累的經驗還不夠,大規模開發電動車存在的風險較大;

3、全新架構及系列化車型開發,需要有一定的技術積累。而且車型架構開發從策略定義、概念開發,工程開發到驗證試驗開發,需要較長都時間去充分驗證,這也會影響到電動車的快速推向市場;

4、為電動車所開發的全新架構,極大可能對現有的製造策略有較大衝擊,帶來的問題就是要全新投建工廠(如MEB工廠),需要更大的投入。

所以穩妥起見,電動車的試水開發基於現有車型架構進行設計調整開發電動車是正確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賓士EQC的前艙為什麼不像特斯拉那樣在發蓋下面有個儲物箱。

對比EQC的前艙布置結構與與傳統ICE縱置動力布置結構非常相似(如下幾張圖)。這樣做:

1)可以延續GLC的碰撞安全策略;

2)前後橋+驅動電池的部分裝配整合策略與GLC也基本相同。

基於以上分析,EQC發蓋下沒有空間設計儲物箱的。

賓士EQC的底盤及三電系統架構

賓士EQC的底盤及三電系統架構

傳統內燃機縱置機前艙動力總成布置

奧迪E-tron架構布置圖

寫在最後:歐洲汽車主機廠在首款車電動車推出的同時,也已經著手電動車架構的設計開發工作。如大眾集團的電動車架構MEB開發的車型,陸陸續續要推向市場。

奧迪和保時捷聯合開發的PPE架構、賓士開發的EQS和EQE將會基於賓士電動車平台開發。期待著這些底蘊深厚的主機廠推出的電動車架構給市場和消費者帶來更有衝擊力的產品和更好的駕乘體驗。

2樓:姓李所以講道理

首先這個其它品牌都有前後儲物空間不成立,以目前在售的純電動車數量,有前備箱的並不算多,特斯拉當然是前後備箱都有,taycan有,中國產的marvel X、威馬EX5有,還有一些其他車型不列舉了。包括蔚來、小鵬以及北汽、比亞迪等等的很多車型都是沒有前備箱的。所以沒有前備箱這個事兒,不是EQC獨有的。

為什麼沒有前備箱有很多因素導致,據我所了解比如利用油車底盤進行改進而非單獨開發電車底盤、比如電機體積以及其他零部件精細化程度不同等等。不專業就不說了,以免誤導別人

如何評價賓士純電EQC車型57 98萬元的起售價 競爭力如何?

十井 作為梅奔的鐵粉個人對這款產品是失望的,估計產品力也就跟蔚來這種網際網路造車差不多水準吧。要說優勢的話,應該也就是自產自銷這個優勢了吧,不至於出事了之後不知道找江淮還是找蔚來。動搖不了特斯拉在國內的地位。 作為乙個開十幾萬純電動車的車主。我來試著回答下 不會爆款,但銷量會比較客觀,可以用來比肩特...

為什麼賓士那麼大的乙個汽車廠家EQC卻只能跑400公里?

快樂男孩Nigel 賓士的電氣化程序已經不算慢了,旗下的車型像C級,CLS級等等都逐漸開始了輕混電氣化。賓士還和比亞迪一起創立了DENZA,2018款的DENZA工信部純電續航里程已經到達了450km。因此,EQC雖然是賓士真正意義上第一款純電產品,但想要造出比400km更長續航里程的車子,應該不是...

為什麼新生的汽車廠商都選擇純電動作為汽車動力源?

mappy61 因為技術門檻低,對於電動車來說最重要的電池電機之類的都可以直接買到現成的方案,加個殼就能造車了 如果汽油車的話,發動機技術掌握在各大車廠手中,跟你是競爭關係,所以不會把有競爭力的技術給你,而且發動機對生產工藝要求比較高,就是給你技術也不一定能造出來 都為了錢啊。先有補貼,再有瘋投 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