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張啟發院士給他的博士生的一封信?

時間 2021-05-05 20:25:33

1樓:不信這也不行

我都快服了你們了,

請你們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注意一下,

這是2023年的一篇非公開文章,

那時候的科研條件能和現在比嗎?

本來張院長的意思就是讓博士生奮發向上,批判一些"很少去實驗室"的人,說12小時也有誇張的可能,為什麼拉出來反覆批判。

2樓:平安語風

共勉之。

大家都是做題家,為了在社會上得以求生和立足。

做題家,我的理解中,是為了個人前途而追求知識,並學以致用努力奮鬥的一批人,是廣大無產/中產階級青年,是中國的90後打工人。

是尚未成為國家脊梁,即將成為國家脊梁的一代人。

最優秀的做題家,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最平凡的做題家,學得小手藝,社會上生存。

大家都要去追求車房,順帶夢想著能實現自我人生理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

僅以修身而已。

3樓:

我覺得寫的挺好,沒啥問題。

博士生每天工作12小時,一周工作6天半確實聽起來有點嚇人,但是其實做的好的博士生確實差不多是這麼個概念。當然不同專業肯定情況不太一樣。我認識的讀生物的博士生都很苦。

4樓:濟世

(不針對張院士,單純吐槽)之前看到說教員評價部分人「他們懂個p的capitalism,就是土豪劣紳」,其實借用下評價部分人「他們懂個p的research,就是學閥」也說得通。當然教員本身還有句「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更直擊靈魂。

5樓:水橋小胖

院士?應該年紀很大了吧?應該不是隔壁那位轉基因動物然後被轉進看守所的那位吧?

德高望重,是建立在尊重規矩尊重他人的基礎上的。倚老賣老的話,一頭白髮加空口白牙就可以了。欲將自我意識強加於人,甚至有意無意中加給了上億年輕人,那可真是連2023年前早已作古的孔老二都不如了。

我假裝可以充分理解老院士的拳拳之心,每辭每句都洋溢著對學生的愛。不過在如今這社會,科研汪多次從樓上一步跨下,那這份拳拳切意顯然已經過時了;如果非要說對誰有好處,那麼客觀上,博士們燃燒的青春和健康,更多的是光耀了老闆的晚年甚至門楣。

他們估計已經忘了,以人為本,才能作育英才。

資本不足取,馬哲明保身;天變不足畏,共產赴國魂。

6樓:Layne

導師經常說的是you are an independent researcher.

和導師日常聯絡都是郵件,很少會被打擾,每週也只是要求五天八小時工作日.

我覺得這才是對乙個普通科研研究者的要求吧。至於極具熱情,自願願意投入時間的不應該被視作理所當然。

PhD is your own PhD.

7樓:小小病魔

這個信寫的算是很誠懇,透露著這位院士對自己學生的期待和要求,雖然工作時間這塊抬的比較誇張,但也不至於因此而被罵。

如果乙個院士本就是如此嚴格要求自己,本就是如此熱愛科研事業並積極投身進去,以身作則,又如此要求自己的學生,那是一位好院士。

8樓:無臉怪的臉

我覺得讀博和工作不太一樣,工作你要是提每天十二小時,每週六天半,肯定是要找罵,但是讀博大部分還是為了讓自己成長,時間主要是花在自己身上的,導師也是為了學生好,我感覺不太有push的味道,可能他曾經也是乙個那麼努力的人吧。這是為了自己的未來的努力,就像我們高三那樣的努力。

9樓:Motive

眾所周知,科學家的話往往適用於高度簡化的模型。或許該院士對學生建模的時候只考慮了工作和發文章這兩功能吧。

ps:戳穿謊言,打倒一味畫大餅的情懷販子!

10樓:Lyon

之前在航天系企業,開大會老人們沒事就講兩彈一星神州幾號之類的,叫我們學習航天精神,但也沒違反勞動法讓年輕人都像當年一樣辛苦啊。

造原子彈時候的確是沒有休息的時間連軸轉,弄不好命也得搭進去,但革命先烈們這麼做是為的什麼?難道是為了無產階級接著被地主和資本家剝削?為了後代們有機會996修福報?

如果非得要求大家活得像幾十年前一樣,那還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幹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幹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幹啥?

右傾主義錯誤不可取!開歷史倒車害人害己!

11樓:一身正氣盎然

乙個字:慘

兩個字:很慘

三個字:特別慘

四個字:慘不忍睹

五個字:慘的沒法看

六個字:慘到慘無人道

七個字:慘的不要不要的

12樓:

應該是去年996還是熱門話題的時候,我跟導師郵件交流過這個問題。

老師雖然沒有明確說明需要一天需要工作多少小時(畢竟是郵件),但是,字裡行間已經是透露出來了,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是沒有辦法在時間上缺斤少兩的!這一點我也是很贊成的(或者說,我和導師一樣,都是屬於工作狂人)。

再者,發表的文章,上面都是留有自己的名字(至少對於我來說,自己發表的文章,肯定是一作);如果說996為公司,說不過去的;難道996為自己,為自己將來的前(錢)途,還是有問題嗎?

13樓:啊哈

這封信很真實,描述的社會很真實,尤其是對比張院士的專業,就更真實了。

美國的教授分兩種,一種是什麼都不管的,學生自食其力。一種是很push的,996不算什麼,8 10 6 都是常有的。我本科老闆是MIT JoAnne Stubbe的學生,我博士老闆是 Scripps Peter Schultz 的學生。

他們都無一例外的表示時間投入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周60小時打底,80小時正常。996的72小時也就是乙個博士的正常工作時間。

99 六天半也很正常。因為很多時候做實驗不是你想休就休的,你的實驗不讓你休。

我本科老闆說,在MIT,如果你第二年口試的時候拿不出乙個JACS(10分)的文章,那你基本就可以考慮走人了。當然這個有一定誇張的說法但是大概這個工作量是屬實的,因為我在BC,口試的時候你拿不出乙個成型的專案,或者文章,你確實過不了,多半是master out(拿碩士走人)。而且美國一般是直博,就是本科畢業兩年後,你就要拿出個幾乎成型的10分的文章來。

我在口試的時候已經在收尾兩個專案在開第三個了,乙個專案發了nature communication,另個一目前還在收最後的資料,估計能發個cell chem bio上下的文章。

博士這個東西的水分上下差距可以非常大,好博士上廳堂,差博士走四方。你博士5年乙個4分的文章是個博士,你博士五年CNS也是博士。所以博士不是乙個看學歷看學校的地方,是看產量看導師推薦的地方。

我現在第4年了,在做第五個專案,中間廢了兩個,現在就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是身體已經不允許前兩年那樣動不動就9 12 的做了。就靠成熟度和實驗的設計了,但是這東西是練出來的,不是你到了第四年就有的。

終究不是MIT的材料,如果時間再放羊,那你就只能是個走四方的博士,助長了讀書無用論。其實不是讀書無用,是你沒用。

我認為張院士說的都是肺腑之言,情真意切。國內博士的退出機制不成熟以至於有些人熬博士。乙個上進的博士應該明顯感覺得5年太少白駒過隙。

當你成熟的時候,恐怕已經沒有時間給你做什麼大專案了。

讀博士的時候,你要想明白,你是做事情,還是熬時間。做事情的人是看不慣磨洋工的人,這種人在我們組,兩年就被踢出去了,不需要等到最後老闆還苦口婆心的給你發這個。

我乙個90後,我不是沒得選,我家裡千萬資產我不需要這麼拼。但是走了這條路,就要對得起大好年華,讀個博士,不只是為了乙個頭銜。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讀個博那麼吃體力。很多其他專業的可能不理解。生化環材這些行業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行業,就是靠實驗資料堆出來的。

我也有天文學和數學的同學天天清閒的不要不要的,學計算機的可以天天在家工(遊)作(戲)。化學一般5年博士,生物輕鬆8年,因為你要等你的實驗物件長起來是吧。

出了行業的硬性要求,還有就是內卷嚴重,不光中國嚴重,美國也嚴重。這些年博士產量翻了幾倍,但是教職的位置永遠是乙個蘿蔔乙個坑。美國稍微好一點在有大量的藥企和諮詢可以接收大量的博士。

國內在這方面很薄弱。過量的博士使大家開始更細緻的審查博士的質量,最簡單的量化就是幾篇文章。乙個劣等博士,真不一定有乙個碩士混的舒服。

14樓:麥冬

開學定了導師,和老師見面聊天第一句話就是

我要求很高,畢業之前至少要兩篇一作的,要做好準備

嗐,哪有什麼做好準備的,我覺得挺好的,雖然學校一般般,但是實打實兩篇成果出來,無論是考博,找工作,我都不會再受難

我本來就不是乙個害怕困難的人,人生本多苦,早苦晚苦有什麼區別呢,見多了苦難,平凡的苦水也能一飲而盡了

要繼續加油努力了!

嚯吼…我又來補充答案了

師兄師姐們日常划水,讓我開始有點懷疑自己了(不可以,我有我自己的路)

在課題上一臉茫然,機械性的按照我老闆的安排一步一步走,雖然有時候逼得有點緊,有時候ta太忙就把我們忘記了因而放飛自己,但是自己還是不能放棄自己的

我老闆其實人挺好的只要把ta要求的做完,剩下遲到早退、出去玩、請假回家什麼的從來不會管(要是真的能把基礎要求做完,一般也不會做的很過分)

所以,這種半自由的狀態,真的太靠自律性了,祝我能有所收穫

15樓:

作為公眾人物,希望張院士也給導師們寫一封信,一位合格的導師一天應該花多少時間指導學生,一星期應該花多少時間指導學生

張院士這麼成功,應該也教教年輕的導師。研究生努力搬磚沒問題,但請導師也努力工作。現在多少導師都不屑於做個秀裝作在培養學生,就是這麼有底氣。

16樓:王之葵托利

標題會很自然地引起生理不適。

內容除了那段,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每週至少工作六天半,其實還好。

如果實驗室划水時間都算上的話,那絕大多數博士生應該都做得到。

9-11-7本就是絕大多數博士生的日常。

但前提就是要從事簡單的不費腦子的工作,才有可能做到有效工作時間12小時這一點。

如果你要動腦子,那就很難保持長時間,高效率地工作,能做到的都是大神級別的博士生。

如果是簡單的流水線操作,那我也可以。

機械地搬磚的話,確實可以做到12小時的工作。

身邊大多數人每天都是早上到實驗室,調整一下狀態,學兩小時。

中午午休後,調整一下狀態,學兩小時。

晚飯後,再調整一下狀態,學兩小時。

這種節奏才比較真實,目前還很難做到,每天高效學習6小時。

與其要求大家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還不如要求每天努力高效工作六小時!

儘管也沒啥差別,只是不會再引起生理不適罷了。

如何看待張啟發院士給自己博士生寫的一封信 博士生每天工作12小時只是乙個下限

來雞 這麼說吧,現在99 的phd,哪怕是全球top20的,做的科研也大部分是意義不大的。整個人類的科研效率就如此,有那1 就足夠了。所以,對99 的phd來說,一天工作15小時和1.5小時,結果都是差不多的。 夜翼 按周扒皮來看待 正常人沒有人可以長期的連續每天工作12個小時,強行這麼搞的後果就精...

如何看待博士生選擇當初高中老師?

選擇還是被選擇?看待的結果不一樣。選擇 我有很多選項,因為我的興趣,我的特長,我的情懷,我主動選擇高中老師,特別合適自己。被選擇 我沒什麼選項,也沒有興趣和特長,更沒情懷,找不到其他合適工作,被迫選擇,不談合適不合適,只是混飯吃。 博士再怎麼走下神壇,再怎樣貶值,他們的下限還是比我們這些人強了太多了...

網傳 top2 高校某院士團隊的博士生大面積延畢,實際情況如何?

小布 像這種就是典型的,課題組發展了瓶頸期。大文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最終卻只有乙個第一作者可以用來畢業。剩下的人自然要延期畢業。有些課題組乾脆就是水平都達不到,卻今天想發這個,明天想發那個的。最後,啥也弄不出來。小文章又看不上,不讓發。興,博士生苦。亡,博士生苦。 nichtri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