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濕氣怎麼除?

時間 2021-10-19 07:21:58

1樓:毛毛

如何疏通經絡,祛除濕氣?

人體內的溼,主要由於經絡不通造成的,中醫認為人體是由經絡組成,經絡是執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支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

穴位就分布在經絡上,只要按摩穴位血氣通暢了,身體自然健康,因為穴位是體表經絡氣血輸注身體外部的特殊位置,通過刺激穴位,能起到調整體內氣血執行的目的。

那通過按摩那些穴位可以除去身體濕氣呢?

1、曲池穴

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2、承山穴

隨膀胱經經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運化水濕,固化脾土,寒濕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風熱則瀉之。

3、陰陵泉穴

脾經氣血在此會合,排滲脾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4、巨闕穴

胸腹上部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募集心經氣血,寒則補之或留針多灸,熱則瀉針出氣。

5、中脘穴

任脈的地部經水由此向下而行,聚集及傳導地部水液,寒則補之留針或多灸,熱則瀉針出氣。

6、三陰交

足三陰經氣血在此交會,將足三陰經氣血重組後再行分流,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7、湧泉穴

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湧而出,散熱生氣,寒則先瀉後補或單瀉之,熱則補之。

2樓:魏樹松

1.多有氧運動,另推薦葛洪外五式操,網上能搜到,本人試過有感覺。

2.艾葉燒水泡腳。

3.飲食要清淡,忌重味油膩,多吃薏仁紅豆粥。

3樓:nico

濕氣重,最先困住的是脾。脾陽不公升,當以通陽利水,如有口渴不解、吐水腹瀉、汗出而小便不利為特徵,可以試試中藥調理,經方不過三。

4樓:黃雅丫

體內濕氣重推薦乙個食療方子:芡實薏仁茶

赤小豆10g、芡實10g、薏仁10g、馬齒莧5g、淡竹葉3g、槐公尺3g、綠茶3g。

具體做法:將薏仁炒一炒除掉寒性。赤小豆和芡實比較難煮,先用清水浸泡一晚上。

馬齒莧、淡竹葉、槐公尺以及綠茶等碎渣比較多,用個紗布將這些材料包起來放入砂鍋中一起熬煮。大火燒滾了之後,繼續煮2分鐘,改用小火熬1小時即可。取湯飲用,不用多,早晚一次即可。

舉得麻煩也可以直接喝袋泡茶

5樓:

濕氣調理一可以通過揉按承山穴、陰陵泉、三陰交穴位來達到祛濕氣效果。

濕氣調理二紅豆薏公尺煮成粥,治濕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公尺和紅豆莫屬。

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注意:祛濕氣這粥忌加大公尺,因為大公尺長在水裡,含有濕氣,這樣就破壞了紅豆薏公尺粥的功效了。

6樓:方善翔

想祛除濕氣,沒有堅持的去做某件事情的話,比較難以祛除。濕氣這個東西在中醫裡有句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去病如抽絲」,加上濕氣這東西本身就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如果你想幾天,或是半個月就祛掉的話,那我還是勸你算了吧!沒有必要,只要你不怕出問題,過段時間各種問題找上你就可以了!

7樓:我是小田

少吃或者不吃辛辣酒等刺激性食品和生冷油膩食品會有一定幫助。濕氣重不是一兩天能調理好的。穩著點調理,越愁越不好。心態放好,多運動,身體放寬,生活習慣做好。

8樓:明霽

一點小建議,前提是題主正確判斷自己是濕氣重不包括有痰飲什麼的:

把薏公尺炒了再配一點赤小豆土茯苓扁豆花木棉花,加一塊瘦肉熬湯喝,就不至於寒涼傷脾胃。自己在家可以艾灸中脘足三里,兼有脾胃不好可以吃理中丸,藥店有中成藥賣。

把脾胃照顧好最重要。生冷寒涼不吃,苦寒敗胃少吃(如果中藥裡有苦寒的藥要注意配伍)空調不要開很低,順應夏季陽氣公升發多運動出點汗。有條件可以七月初貼天灸。

體內怎麼除濕氣?

元氣豬豬女孩 1 泡腳 我泡腳的方法有3種,每天輪著泡的。每次泡腳20分鐘,泡到全身微微出汗。怕冷,手腳冰涼的人適合的,女生大部分都合適用。1 艾葉泡腳 艾葉性質溫和,對寒濕很有效。2 生薑泡腳 生薑有祛寒 除濕的功效。3 花椒泡腳 花椒可以殺菌 除濕 散寒,可以暖身。2 運動排濕 運動是去除濕氣好...

體內有濕氣,喝祛濕的茶有用嗎?

馬嘟嘟的潼籽 之前對濕氣重沒太大的感覺,最近總是在琢磨自己的身體,發現自己的舌頭已經好幾年是不健康的樣子了,有時候還會有口氣,痘痘也不像別人那樣長得很多,反正我現在買了乙個祛濕茶泡著喝,今天是喝的第一天,如果有效果我再來更新答案,希望濕氣遠離大家。 夢享家 說起喝祛濕茶,我的個人感受是作用不太明顯。...

怎麼能排去體內濕氣?

安靜的大奎 快速排去體內的濕氣辦法肯定是沒有的,想都不要想,這輩子是不可能的!不是打擊你,現實就是那麼殘酷!濕氣可不是體內水多了,找到乙個開關一扭放掉一點就完事了!我發現很多人喜歡把濕氣和紅豆薏公尺茶關聯到一起,只要一提到濕氣就去吃紅豆薏公尺茶,這是錯誤的!快速的辦法是沒有的,不過有用的經驗還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