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 電影可以轉 3D 的原理是什麼?

時間 2021-05-31 05:55:05

1樓:馮東

補充一下,我也不知道這種問題怎麼解決,不過這種問題在學術上叫做 ill-posed problem。比如 Adobe 前段 demo 的 motion deblur 就屬此列。嚴格的說沒有可解性。

所以解決的時候需要研究者附加一些條件。比如必要的人工干預。

2樓:袁灝

簡單說是基於雙目立體視覺,每單幀影象對於人眼只包含平面資訊,x和y軸,利用紅藍眼鏡的濾色和每幀影象的水平移位,左右眼各獲取一張影象,兩圖引入水平視差,就是這個視差b(水平移位值,例如5mm),對於人眼將額外獲得乙個「感覺上」的深度資訊即z軸,這樣就有3D感(偽立體,介質依然平面,但人眼的雙目立體視覺會讓你覺得是立體的)。ps:實際上,人閉上乙隻眼觀察物體時,本該只有平面資訊無立體感的,但由於大腦對於日常事物特質的熟悉性和記憶性,「處理」告訴自己是立體的,暫稱為單眼立體感,但距離過遠時單眼無法形成立體感,放一塊平板人形圖在真人身邊,無法辨別哪個為真人。

而雙眼看物體時由於眼睛間距引入視差,是真正的立體視覺。

3樓:廖顯平

兩年前用PS做過一次紅藍兩色的2D轉3D,效果還可以,不是那種紙片似的,我記得當時是做我的手伸出螢幕的那種效果,立體感不錯!基本原理就是判斷一下原圖的基本方位然後利用灰度的深淺做出左眼(紅色)的圖,然後和原圖錯開一定位置後即可。當然是跟著教程走做出來的了!

至於全彩色的左右分離立體就沒弄過——如果之前是全膠片拍的估計應該挺難的!3D中國有這個教程的,你去找找看吧!http:

//www.

china3-d.com

4樓:周昌

好吧,作為乙個做過2D/3D轉換的人,我來說說基本原理。

某種實現大致如下:

1. 進行畫面分割

2. 對畫面分割的結果進行距離遠近的推理,比如天空總是在上面,那麼靠近畫面上方距離使用者遠的概率要大,同理在畫面下方的物體距離使用者就要近一點

3. 根據距離遠近,進行左右眼影象生成

一般來說自動轉換,好一點效果類似紙片人效果,好像以前摺疊立體聖誕卡開啟那樣的立體觀感,做的差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啥立體感覺。

所以一般實際使用2D/3D轉換,都是半自動半人工,效果也就差強人意,和以前黑白轉彩色一樣,是乙個噱頭技術。

你真的對 3D 電影有需求嗎,與 2D 相比,3D 真的更好嗎?

BriLiang 現在的3D對我這種半個眼睛近視很不友好,電影更不用說參差不齊的製作。電影院的設施不標準,爛的要死燈光,暗的要死的畫面。我看大片都想看回2D 3d需求是被電影方和影院開發的偽需求,也根本不是需求帶動技術,而是他們為了賺更多的錢,有更多的噱頭,電影院變成3d之前根本沒有對觀眾做市場調查...

3D真的比2D要好麼?

商業遊戲的發展一直是被硬體發展牽著鼻子走的,甚至於離開了硬體計算能力帶來的畫面擬真化發展紅利,許多遊戲根本沒有任何所謂的發展可言。從宣傳內容都傾向就能看出來,總是喜歡吹噓圖形的進步,其它內容發展就沒什麼好說的。在擴大消費的社會陰影下,所謂的 進步 是乙個很好的消費宣傳語,為此付費暗示支援 進步 為什...

2d格鬥和3d格鬥我該怎麼選擇?

你舉例的裡面鐵拳7是最難的。認清一點,會連招根本談不上算是會玩。3D的步伐走位和上中下攻防是2D從來不曾涉及到的,這其中的練習量是巨大的。 沒辦法,格鬥遊戲就是這麼吃時間。連招是不能不練的,不然摸到了沒輸出那和沒摸到有什麼區別。加油吧,我當初入月華的坑被打了足足1000局才終於稍微領悟到了這遊戲該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