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的原因有哪些?

時間 2021-05-07 22:07:06

1樓:夏柏

孤僻內向的人整體上和正常社交的人有很大差別。。喜歡胡思亂想,給自己加戲。社恐者經常會處於自我懷疑,預設結果,自我解讀,過度解讀的狀態。

比如撿到雞蛋就想著蛋生雞雞生蛋蛋蛋雞雞無窮匱四捨五入開個養雞場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或者像阿Q一樣時常幻想自己獲得超能力穿越回過去改變了自己曾經遭遇的壓,迫這個《Sunny燦爛的日子》裡有表現,有些人經常幻想有些人就不會,大概和嬰兒時期的警惕性有關。經常處於提心吊膽狀態的嬰兒會本能的變得非常敏感,風聲鶴唳杯弓蛇影,離開父母視線的嬰兒越早發出哭鬧父母才能及時回來保護,尤其是獨自面對黑暗,將會給嬰幼兒帶來漫長的恐懼折磨,這種心理本質來自於人類的自我防備本能。

只是到了兒童階段以後,這種本能轉變成為了一種安慰機制,對於絕對的實力差距不再有自信心,服從群體的地位和安排,人類畢竟是群居動物,雄性激素會使人憤怒,幻想能力就被作為平復憤怒的抑制手段,避免不必要的爭鬥,硬實力越差抑制越強。無論是群居動物還是獨居動物都會出現習得性無助,否則就會和蜜獾一樣,連獅子都敢咬,所謂剛強易折。只是靈長類和群居動物中這一本能產生了更複雜的運作方式和影響。

沒有社交障礙的人更擅長琢磨怎麼解決問題表達問題,也可以游刃有餘的在文字中穿插各種笑料幽默包袱,他們可以預先設定好自己想表達的內容,表達寫作和組織語言純粹是為了讓別人更好的理解或者交換意見。或者說修辭是一碼事,邏輯是另一碼事。

中國有句俗話——十聾九啞。十個聾子有9個是啞巴。邏輯很合理,籠子的喉嚨大部分沒問題,但是他只能看到別人的嘴型聽不到別人的聲音,所以就只能阿巴阿巴的模仿人嘴型,無法了解舌頭的作用差別。

社恐也有類似麻煩,越是缺乏交流越是不會交流。

社交的本質是一種暴力,暴力的要求參與者擁有近似的頻率節奏。社交是排外的,而社交能力本質是接近並融入相恰階層的能力。而社交的暴力之處在於,在社交環境中,沉默會被視為啞巴,啞巴會被視為聾子。

喜歡打字的人和喜歡語言交流的人邏輯頻率差別非常大,口語交流絕大部分只能在共識性概念上進行,現代人更多用PPT輔助口語來進行複雜理念的溝通,如果你強行進行複雜表達就會像《是·首相》中的漢弗萊,講一大堆黑話。同時口語表達的狀態下,大腦要操作極其複雜的舌頭肌肉,通過確定性概念構思邏輯,結合聲音記憶系統和聲音發出系統,組織語言表達邏輯,這幾項工作是需要呼叫巨大記憶體的。長期訓練的人使用的是固定記憶體,而不常運用口語的人呼叫的是虛擬記憶體。

但是虛擬記憶體呼叫正常運作的前提是你後台並沒有執行其他程式;缺乏交流的人記憶體往往會被用來延展邏輯,構思複雜邏輯,你想調動到舌頭和聲音系統上困難很大。同樣固定記憶體的人對於概念的理解轉化能力也顯著的高於使用虛擬記憶體進行社交的人。

有社交障礙的人,通常難以區別修辭和邏輯,再懶一點的話壓根就無所謂別人看得懂看不懂,我自己看得懂就完事了。比如在我表達一件事的時候,我只有10%成熟想法,當我表達完我有30%-70%的成熟想法。如果我已經懂了,那我表達豈不是純粹為了便於別人理解?

憑什麼?有這個精力我再去思考另乙個問題不好嗎?

也就是說,缺乏實用性社交表達的人,他表達的目的會逐漸的利己化,文字會被他視為思考筆記,而不是交流工具。別人在動筆之前都成竹在胸,已經確定了80%的思路論據體系,但是孤僻的人往往是先抓到乙個問題的命根子,下筆之前只有很少的確定性想法,而且隨時會跑題。也就是說記、敘、闡、述四種文體。

經常和父母交流互動的人,寫作的時候很自然就能進入記和述的狀態,而缺少互動的人寫作時候更多是處於敘和闡的狀態。

社交並不是自然的產物,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社交先決條件至少有人緣,社交時間,零花錢/玩具三要素。人緣取決於你小學同桌前後左右,同小區的玩伴勢力;時間取決於你的學習成績。

這些東西最終決定乙個人的成長環境成長經歷。而經歷決定乙個人偏內向或者外向。內向的人獨處會給自己充電,社交的時候即使表現的快樂也是在持續消耗sin值;外向的人則需要呼朋喚友拉幫結派搞氛圍來獲得亢奮狀態,就像遊戲裡魔法值和怒氣值的差別。

久而久之,這兩類人的思維方式人生觀念也會出現本質區別。迴避社交的人思考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有什麼東西能把我和群體區分開來」。憤世嫉俗,所謂世俗就是一眼看到頭,別人做什麼你也做什麼,別人學什麼你也學什麼,別人玩什麼你也玩什麼,一輩子都在學習和傳播但是什麼也沒有創造,沒有自我,找不到意義,沒有任何獨一無二的東西。

人生一趟就像是物質的載體,一輩子做的事情不過是把錢從別人兜裡掏進自己兜裡。。而喜歡社交的人則會追求世俗的成功標準,公升職加薪買車買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以上是巨集觀視角看待「社恐」。

社恐只是不善社交的併發狀態,沉默寡言又不得不去適應群體迎合他人那叫做社恐,埋頭鑽研的人,自命清高憤世嫉俗的人,當他們不得不跟家裡人,熟人親戚在一些雞毛蒜皮的社交話題上寒暄客氣,插科打諢又不好擺出一副冷漠表情的時候,他們當然也會「社恐」。

所以通常意義上的「社恐」應該分為自卑性社恐和孤高性社恐。兩種且有四種基本形態。

群體否定型自卑;自我否定型自卑;保護性自我隔離;清高性自我隔離。

這四個狀態的嚴重程度是由淺到深的,乙個人是可能同時處於這四種狀態的。

具體的調理技法,越是偏向前者,越是應該去諮詢心理醫生。越是偏向於後者,越是適合去找哲學家引導。前者歸於術的層面,後者更偏向道的層次。深則厲淺則揭。

2樓:洛晰luoxi

1、生理原因。社交恐懼症的發病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資訊。這種物質會導致人們產生恐懼情緒。

2、心理原因。社恐患者一般自尊心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缺乏信心。

3、家庭原因。從小性格受到壓抑,或者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們社交的技能。

4、社會原因。本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較為惡劣,與人交往時受到的挫折較多。

5、思維方式。性格其實就是人的思維方式的一種外在體現,不正確的思維方式使人產生對社交的恐懼情緒。

6、性格原因。擔心做事出問題,害怕與人交往,缺乏信心,內向,自卑,從而導致社恐恐懼症。

3樓:張大生醫學心理

導致社恐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不夠自信;缺乏與人溝通的技巧和方法;性格內向,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喜歡獨處;遭遇意外事故,比如生活中突發性事件。

4樓:於飛

內心渴望被他人認可和喜歡,而又沒有能力感和自信心讓別人喜歡自己,所以就苛求自己,避免犯錯和失敗,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避免讓他人感到不舒服,過分在意他人的感受和看法。也就是說,過去被忽視和苛責的人際關係經驗,形成了現在自己不會被他人喜歡的核心信念,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就總是擔心自己會犯錯和失敗,過分在意別人的感受和看法,這也是一種討好他人的方式。並且也認為別人很容易就會挑剔、苛責和嫌棄自己,對自己、他人和人際關係缺乏信任,對他人有戒備甚至敵意。

維持和加重社交障礙的因素主要有:過去不良的家庭環境和人際關係經驗,導致當事人對自己、他人和人際關係缺乏信心和勇氣;情感得不到表達,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情感壓抑和需求急迫;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自動化的災難性推理和設想,導致自己緊張不安;迴避他人、社交場合和自我控制的行為,導致當事人更加挫敗和自卑;自我封閉和過度自我中心,心智不成熟,對自己、他人和人際關係缺乏客觀的認識。

想要超越自卑和恐懼,改變自己的人際關係和生活現狀,需要做出的改變主要有:降低對自己、他人和人際關係的期待,延遲滿足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覺察自己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減少對自己的關注,多關注他人和周圍的環境,接觸當下,感受真實、脫離虛妄;慢慢的開放自己,重新認識他人和人際關係;在人際關係中逐步建立新的、成功的經驗。社交恐懼比較嚴重的當事人,很難在生活中與他人建立關係,也就很難在人際關係中獲得成功的經驗。

需要先與心理諮詢師通過心理諮詢關係打下基礎,獲得初步的能力感、自信心和勇氣,學習社交的知識、方法和技巧,再延伸到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裡。

5樓:「已登出」

樓上有乙個答主已經回答的比較全面了,包括生理原因、家庭環境、學校環境,還有社會風氣等等。可是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現在國內,還有日本這樣的亞洲國家自稱社恐的人這麼多,卻很少有聽說過歐美人談及這個話題。難道真是中中國人亞洲人更矯情嗎?

(雖然我沒有了解過各個國家的情況,不夠全面,但通過影視作品可以管中窺豹)

所以有理由猜測,我們的文化氣氛和社會現狀是其中乙個因素。仔細想想,我們絕大多數中中國人是不是從小就被教育做人要低調,不要在人前出風頭?在學校是不是大部分人不願意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是不是一直被強調要聽老師的話,是不是不能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長輩領導面前是不是要有禮貌,不能隨意頂撞?由於這樣的教育和成長環境,總體來說我們不像歐美人那樣愛出風頭。儘管現在是21世紀第20個年頭,社會開放度和包容度今非昔比了,但我們的文化始終是是含蓄內斂、禮法有則的,這恐怕是從孔孟就有的、根深蒂固的中國文化道德氛圍。

我們的這種低調、不願多打交道的性格,造就了我們有潛在社恐的可能性的人口基數大。

更重要的是,在現代社會,特別是人口數量巨大的我國,內卷競爭嚴重,而往往是那些外向、愛出風頭、愛展現自己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關注,得到機會。現實恐怕就是這麼矛盾,我們一邊培養穩重內斂的人,卻一邊給予張揚,愛表現的人甜頭,我們的教育還沒來得及順應時代的演變。這樣的社會現狀給部分內向的人以巨大的壓力,產生自卑心理,就很有可能從正常的內向性格發展成不健康的社交恐懼。

PS 隨便一想,更是隨便一寫,思路很亂,文筆更爛,請多包含。

PPS 其實我還想到乙個可能原因:獨生子女政策,導致年輕人暴露在同齡人面前的機會變少,社交技能沒有得到充分鍛鍊,只不過我很不確定就不展開寫了。

社恐的表現有哪些?

我能確定的事情就是,一旦人多,我巨難受。什麼時候生理反應開始越來越頻繁,呵欠不停,鼻塞甚至發抖,呼吸不暢,大腦運作混亂,我需要不停地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很怕我自己的無趣,打擾煩到別人。 高中時下課因為走廊上有好多人寧願憋著都不敢出去上廁所,到飯點了因為不想碰到熟人寧願不去食堂吃飯,上課害怕被老師關注...

有同是社恐的朋友嗎?

一顆奶糖 同是,自己覺得是,和人在一起不自在,尤其說話,我嘗試著走出來,但是真的太痛苦了,本身還是多疑的性格,覺得自己乙個人在乙個空間里特舒服 熊嘉麗 我以前就是被傷害怕了,被我家庭裡面的親人傷害的,非常恐懼社交,從前我是乙個非常活潑開朗的人現在我就慢慢一步一步去開啟,自己去找一些比較看起來好處一點...

有社恐的人該怎麼生活?

金鹿 我曾經因為抑鬱症觸發了社恐,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好起來。間歇性自閉逃避人群,從忍受孤獨到慢慢享受孤獨。社恐的人都是某方面非常敏感的,所謂的抗敏只會激發心理上的恐懼和痛苦,我認為這種敏感特質不需要刻意改變。社恐最大的問題是因為逃避外界產生的孤獨感導致更加胡思亂想。社恐也不必脫離正常生活,如果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