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和古漢語的差距有多大?古漢語的發音和那種方言比較接近?

時間 2021-05-05 15:31:09

1樓:阪泉君

閩縣,越州地,即古東甌,今建州亦其地,皆夷種,有五姓,謂林、黃是其裔。—— 唐《開元錄》

越州地,即古東甌,今建州亦其地,皆夷種,謂林、黃是其裔。——宋《太平寰宇記》

吳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製衣裳。自呼阿儂,語則阿傍。菰稗為飰,茗飲作漿,呷啜蓴羹,唼嗍蟹黃,手把豆蔻,口嚼梹榔。——南北朝《洛陽伽藍記》

普通話為代表的官話是上古雅言(即中原諸侯的語言)直系後代。南方尤其六南方言是當地各百越(揚、駱、幹、閩、甌、南等越)語歷經千年來引入漢語藉詞逐漸形成,算是養子吧。

另外,其實DNA上也是這樣。

2樓:宅聞天下

感覺「上古漢語」讀詩經既不押韻又保證不了前後句音節數相同,句內前後發音銜接更談不上美感

那為啥還要寫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作為對比,不懂法語義大利語日語的人聽這些語的歌,大部分也可以很自然的感覺到協調來

3樓:同桌的二大爺

差別大嗎?

肯定大,現在標準發音是普通話,放在,一百年前都不一定人人聽得懂。

第二個問題。

無解,中國那麼大,各地的方言,即使現在說方言別人都聽不懂。

更何況,通訊不發達古代了,誰知道誰接近誰。

再說說如今的古音考證,其實就是連蒙帶猜,估計現在考證出來的古代官話,穿越回古代古代人聽了也是一臉懵逼。

舉個簡單的例子,蔣介石翻譯成外文再翻譯回來都能變成常凱申。如果不知道這個梗的人猜一輩子也猜不出來是蔣介石。

更別說讓現代人去推測一兩千年前的說話方式了,個人感覺基本沒什麼可信度。

4樓:乙個大兵

接近哪種方言,不懂,這是專業人士的工作。

但我覺得差距肯定很大。

有沒有發現,自己身邊爺爺輩說的方言是不是比較難聽懂,和自己這輩連口音都有點不一樣了。而且古代戰亂頻繁,各地要麼千里無人煙,要麼人都顛沛流離過程中混雜在一起,講的話串來串去的。

還有,各個朝代的採用的官話不一定一樣啊,

我記得,明朝用的是鳳陽官話,清朝的官話就是北京話了,再早的,以長安為都的,以洛陽為都的。用的官話應該都是不一樣的。

5樓:cao2001516

北魏以來,先秦的這類人群R,Q系,大部分被鮮卑人O3F444進行人種替換了,歷史研究者一直逃避這個事實。

但上古漢語(印歐語,PS:上古漢語一字多音節並非底層認為的一字一音,不要扭著鬧,自己去查資料吧)改變為中古漢語(鮮卑語)語言變遷掩蓋不了這個真相的存在

我一直有這個觀點,歷史上的華夏人,應分為三個版本。

西周直到西漢東漢,為上古華夏族群1.0版。周人血統為主導,周人以古吐火羅人R系也。

南方的越人楚人(O1,O2a)為征服融合物件。

魏晉南北朝直到唐宋,為中古華夏族群2.0版。鮮卑血統O3F444為主導。

北方融合了各個草原民族,特別是突厥人Q系。南方融合了山地的蜀人F系D系壯族O2a閩人粵人O1的多個種族。

元明清為近古華夏族群3.0版。蒙古血統C(包括蒙古C南支)、滿族血統(o2b等)重新整合漢族2.0版人群。

6樓:永垂不朽的光輝

我覺得一種方言都不像古漢語,又都像,為什麼這麼說,聽我解釋。

你想想商周時候漢族屁大一點地,能有多少人?擴張的過程估計會有戰爭和通婚,一通婚就不得了了。

拿我家舉個例子,我爺爺奶奶都是移民,我媽開始就生在移民村,因為搬去的人不算特別多,也攔不住喜歡當地人,就有蠻多通婚的,而且我們小時候也和當地人一起玩。我跟你講哦,我們乙個村都是移民,都講老家話,你以為怎的?從我媽開始語調就開始略有改變了。

變化一,本地人沒有兒化音,我們兒化音雖然還在,但是不捲舌了,比如說筷兒,我爺爺他們念kuair,到我們念kuei(變成了e化音,不是兒化音)。變化二,稱呼別人家的家人,例如說「你家爸爸」,我爺爺他們念「ni jie baba」,到我們,不自覺的就會學本地人說「nia 爸」

變化還有很多很多,你想想,兩三代人,乙個村的人移民,語調都能那麼快變化,更何況一兩千年?

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漢語方言,應該都是最開始的乙個漢族部落相四周發展,和胡人、越人……各個民族融合的結果,所以誰都說不上純。

7樓:伯革父

中古漢語離今天有點遠,說實話,我覺得沒有乙個現代方言語音上真正算得上是「像」中古漢語。但是如果是明代官話(或者《西儒耳目資》所記錄的某明代方言)的話,西南官話桂柳片,尤其是象州白石村的方言,和明代那個方言非常非常非常接近。那差別可能就比北京話和東北話,廣州話和東莞話的差別略大一點而已。

8樓:

語音這東西有差別也有傳承,不然你用現代普通話讀唐詩試試押韻不押韻,那怕是讀詩經也是一定程度上押韻的,現代漢語的每種方言,都是經過融合演變的結果,都是傳承自古漢語,不存在什麼誰儲存多誰儲存少的問題,把你扔回古代,沒有任何一種方言可以和古人互通。

9樓:丟雷樓某

唐宋有切韻廣韻,自己去聽聽擬音就知道哪個方言更像,同一首詩閩南話,客家話,吳語,廣府話,普通話都聽一遍,你就知道差別所在,最最最不像的就是普通話。

10樓:大馬林將軍

取決於「古漢語」的定義。

1. 古漢語可以簡單劃分為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和近代漢語。每一種漢語都是中古漢語的分支,除了閩語是上古漢語的分支,所以閩語的中古漢語(南北朝、唐朝、隋朝)的特徵比較少,而且中古漢語的特徵多出自文讀音。

這些古漢語都有很多普通話沒有的音,普通話只能勉強跟晚期近代漢語溝通。

2. 如果你說的哪個方言最接近上古漢語,我說是閩語,尤其是閩南語,因為閩語尤其是閩南語符合了「古無舌上音」、「古無輕唇音」、「喻三歸匣」和「照二歸精」,看這個詞條就可以大概了解

經過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北方的漢語演變成了中古漢語,而中古漢語就是現在大部分漢語的另乙個共同祖先,大致上可以看得出形成現代漢語的契機了,就算是閩語也被中古漢語深深影響。跟中古漢語相比,現代漢語的聲母較少,有些聲母合併了,閩語所沒有的輕唇音也漸漸形成(唐朝),部分方言出現「鼻音口音化」。客家話、粵語都跟晚期中古漢語相似。

五代十國又讓漢語音韻大洗牌,形成近代漢語,入聲消失,近代漢語的聲母表跟普通話只有一些差別:

最像近代漢語的是官話,不過不是北京那一帶的,而是中原官話。普通話不分尖團這點就輸了。江淮官話雖然保留了入聲,但是入聲的消失是近代漢語的演化,所以只能說比較像早期近代漢語。

其實沒有一種漢語方言可以說接近古漢語,因為就算某方面保留了很多,但某方面也會一塌糊塗。比如粵語雖然保留了入聲韻尾,但母音高化搞得粵語的母音可以說跟古漢語比起來簡直是一塌糊塗,閩南語雖然有濁塞音但是這個濁塞音其實是m(變成b)、ng(變成g)、n(變成d)的演化,而且d又變成了l消失了。

3. 河洛話當然比現在大部份漢語方言接近上古漢語,但也不接近,現在沒有任何乙個漢語方言能跟上古漢語互通。

11樓:

一直潛水看各位大佬,這應該是我知乎的首(強)答,不邀自來,利益相關:客家人

我也無聊時想過這一的念頭,今天在讀李白《將進酒》時,又一時興起,來知乎尋找大神們的答案。

曾私以為,客家話可能與古代的「普通話」發音有一些相似之處,也曾在學生時代為此論點寫過一篇「無科學考據」的文章,不過回過頭來看,自己也認為頗有斷章取義之嫌。

從小學語文,背古文古詩,發現有些用客家話去讀好像更貼切、也押韻。比如上文提到的《將進酒》的將(qiang)字,跟客家話「請」字的發音接近。

結合客家人的歷史來看,客家人大多是從中原一代遷至南方的,中原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儘管不同地方的客家話因混入了一些當地的發音,但不同地方的客家人發音還是大同小異的。以上。

12樓:11111

中古擬音牛為ngo,者為cja,洛為Iak,星為seng,吾為ngo,人為njin,我覺得和普通話大概通不了話。相近不好說。

我感覺明朝《西儒耳目資》就好多了

但古代沒方言嗎?

又分哪朝漢語

你說呢?

13樓:lhl

普通話是以北京胡式漢語為基礎的。

但是稍微少了一些油腔滑調。

胡式漢語普通話使得北京和廣大北方胡式漢語流行區的粗鄙,低俗文化像病毒一樣在整個華夏大地肆虐!

粵語有些像秦漢關中漢語。

吳語區北部方言,以南京揚州為代表的下江官話接近宋朝中州雅言。。。。。

漢語由南及北的變化實際上記載了華夏民族/漢族的血淚史。

希望有朝一日胡式漢語的官話地位能被廢除!

-- 我是說胡式漢語的淮北人。

14樓:

這個就沒法說了。

1、那個時代的古漢語?基本上語言都是不斷變化的,不說哪個時代,沒法說。

2、哪個地方的古漢語?現在人們交往那麼頻繁,漢語都有很多方言,更不用提古代了。

3、今天的河洛方言,和古代無關。其形成時間應該晚於南方官話,而早於北方官話。而南方官話的形成時間應該晚於粵客贛方言。粵客贛方言的形成時間應該晚於閩越諸方言

15樓:太史子義慈

漢藏語系的活化石是嘉絨語。它保留了原始漢藏語的一些語音形式(例如:複雜的復子音)和構詞手段。

嘉絨語對了解古漢語的語音和語法有重大的意義,因為語言歷史比較有助於構擬上古漢語的語音系統。

待我更新。

16樓:

古漢語的發音和那種方言比較接近?當然是關中話嘍有詩為證

天下方言出關中,長安自古韻味濃。

唐風宋音誰為正?

關西秦音顯神通。

承自上古周朝語,

世世代代傳無窮。

三晉亦敢稱古語?

皆是鬍化鴃舌種。

閩粵竟稱最存古?

無非蠻夷烏合眾。

試問正音在何處,

在我秦嶺大山中,

先祖遺響恆銘記,

漢唐古風永尊崇。

世界中心在華夏,

華夏正音在關中。

在!關!中!詩侵刪

17樓:iloveinet

那些說「普通話基於北京方言」的朋友,這裡糾正一下,其實當年普通話的標準發音,是採集自河北欒平地方。簡單說,普通話就是河北欒平地區的方言。所以不要再說什麼普通話來自北京話了。

北京話不能承擔這個責任。

為什麼除了入聲外,普通話和古漢語的平仄基本吻合?

瀉藥古音 切韻 廣韻 和普通話聲調關係對照表 古音清子音平聲 普通話陰平 平 平 古音濁子音平聲 普通話陽平 平 平 古音清子音及次濁上聲 普通話上聲 仄 仄 古音去聲 全濁上聲 普通話去聲 仄 仄 古音入聲 普通話 仄 平 仄 以上可概括為 平分陰陽 濁上歸去 入派三聲 上聲部分混入去聲,是唐代通...

古漢語與普通話的 界 字發音,是怎麼從 gai 到 jie?

看誰誰牛的不行 可能我做了領導,不大喜歡這個發音,我覺得按我家鄉話說的更開心而已。但是,我也不能說話別人聽不懂。麻煩那些沒有出過皇帝的地方,不要老是隨便瞎想了。語言發音本質就是統治階級與定都附近方言的統一而已。古音近音,偏差的越遠,就說明,既不出牛人,地理位置又不優越,而已。 小白龍 首先需要明確的...

從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聲母和韻母的演變有哪些能讓外行和初學者匪夷所思的地方?

般若波羅蜜多 上古的復子音聲母中的或者 r 應該是有的 我甚至認為存在著 和 r 的對立 相信直至南北朝甚至隋唐時期仍然保留在閩語中。這個 後來在閩南話中變成了 介音,至今仍然保留在南音 南曲 的唱腔中。如 八 雞 街 底 先 間 等。這個 介音在現代閩南話口語中只保留在極少數方言點中,而在漳州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