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與普通話的 界 字發音,是怎麼從 gai 到 jie?

時間 2021-05-06 02:25:01

1樓:看誰誰牛的不行

可能我做了領導,不大喜歡這個發音,我覺得按我家鄉話說的更開心而已。但是,我也不能說話別人聽不懂。

麻煩那些沒有出過皇帝的地方,不要老是隨便瞎想了。語言發音本質就是統治階級與定都附近方言的統一而已。

古音近音,偏差的越遠,就說明,既不出牛人,地理位置又不優越,而已。

2樓:小白龍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gai 和 jie 都是古音演化到今天到結果,gai 並不是所謂的古代讀音。

讀音顎化是乙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這是客觀規律決定的:

發音靠後的g/k/h與發音靠前的i/e/y相拼時,舌頭位移量最大,讀起來最費勁。

自然語言的經濟原則(省力原則)

這兩條客觀規律會導致g/k/h與i/e/y相拼時,有兩種演化方式:

g/k/h等音逐漸向中間靠攏,發音部位從顎後轉移到顎中,即所謂到「顎化」。

i/e/y等音逐漸向中間靠攏,發音部位由前高轉移到中低。

通常來說,相比於母音,子音音色的特徵明顯,辨認度高。古代在人口流動、文化交流頻繁的地方更容易產生讀音顎化的現象。而現代由於電子裝置的普及,以及規範讀音的推廣,自然讀音演化的現象已經被極大的遏制了。

回到題目。【界】的早期讀音裡,母音的位置是靠前的。前母音容易在發音時以更靠前的母音為起點,聽感類似於i-,產生的結果在子音和母音之間插入了介音i。

最後中原及其北方地區的讀音向顎化方向演化,而多山水阻隔的南方地區則以「修正」母音的方向演化。

3樓:趙舶良

同問,感覺這個現象很常見,「街」字在很多地方還都是「該」音,在常德,本地人把「中介」讀作「中該」我也是想了好久才反應過來

4樓:jerry

界字的聲符在下,介和個發音相似,原始音肯定不是gai啊,開口肯定不大。開口不大的音在g後容易演化出介音,於是增加了i。感覺和戒字的讀音演化類似。

至於gai反而是原始音高化後產生的吧。

5樓:UntPhesoca

中古漢語的「界」gai 不是乙個普通的 gai,而是 gi。 是個靠前的 a, 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捲舌(也就是音韻學中的二等韻,詳見:《廣韻》開口二等韻是否具有 介音?)

晚唐到宋,這個捲舌成分丟失,「界」變成 gi

靠前的將 g 顎化,使 g 和之間增生了乙個滑音 i,同時變成普通的 a[1],於是「界」變成 giai

這個狀態一直保持到清中期。18 世紀,zi- 和 gi- 合併,變成 ji-(史稱「尖團合流」),於是「界」變成 jiai

與此同時,iai 韻母出現了 iai、ie 兩讀,這是因為 iai 的發音像是 ie + i,就混進 ie 韻去了。到了 19 世紀初,jiai 在口語中沒人用了,全變成 jie 了,於是有了「界」的今音 jie

上述是北京話/普通話的情況。對南方的漢語而言,g 和之間增生滑音沒成功,於是 gi 就併入了「蓋」gai 一直保持到今天——但顯然,gai 不是古音,gi 才是

6樓:

問題是,同音韻地位的街,同樣是見組二等開口蟹攝,怎麼連東北都有同該的呢?或者河北滿地的x各庄,本字不是x家莊?

這個介音在北方是真的由中古二等一路過來變成i的還事後來增生的,我暫且蒙在鼓裡,,,

況且我們普通話斜鞋切韻母都是iε,實現了假攝三等,蟹攝二等,山攝四等的韻母相同,實在是太厲害辣

7樓:

界,古拜切,見母皆韻二等開口,切韻音系擬音為*ki,韻圖音系擬音為*kai。界字官話今音的演變路徑大致有:

*ki>*kai>*kai>*kai

*ki>*kai>*kai>*kai>*kiai>*kai*ki>*kai>*kai>*kai>*kiai>*tiai>*ti北方官話地區見系二等開口字一般統讀細音,但蟹攝見二開口字讀洪音相對比較多,這是iai韻母的不穩定性導致的,屬於後期音變。

8樓:jointer

上古漢字韻母各音素不分先後,ai=ia,gai→gia,g後邊接ia會變成j,gia→jia,ia又摺疊為e,jia→je→jie。這個過程也可以反向進行,所以gai也可以從jie變來。

同理還有龜,ui=iu gui→giu→jiu→qiu(龜茲) iu又摺疊為ü jiu→jü(上海話讀龜為居)。

9樓:王浩然

本來是kεi,北方很多地區包括北京衍生出了kiεi,jie是在kiεi的基礎上演變的。又有很多地區ε低化了,就變成了你說的gai。

10樓:謝惟楚

因為家、界之類的漢字,古代是二等韻,即g與a或者ai之間還有個介音(具體擬音有很多種)。在北京官話裡,這個介音演變成了i,連帶著g發生顎化變成了j,因此家發音變成了jia,界發音先變成jiai,再變成jie。其它官話裡家是jia,但是界還是gai,而粵語就是沒有任何顎化,仍然是ga和gai。

11樓:大順宰相牛金星

既然是古漢語,大概您的意思是指「古中原漢語」吧。

那我告訴你,河南話這個字不是jie,而是jiai

另外這個字中原漢語也沒有從gai那走過。在明朝,丟了i介音的讀法,古代是被鄙視的。如:

明朝的徐渭《南詞敘錄》:「凡唱,最忌鄉音。 吳人不辨清、親、侵三韻。

松江支、朱、知;金陵街、該,生、僧; 揚州百、卜; 常州桌、作,中、宗。 皆先正之,而後唱可也。」

明朝時候南京音「街該」同音,還被徐渭拿出來鄙視一番。

12樓:高洋

問題不成立。不是所謂「從gai到jie」,古漢語界字的發音不是「gai」

界[中古] kraih (見蟹怪二開去聲10卦)[普] jiè

[粵] gaai3

[吳] cia5, ka5

[閩] kai3, ke3/kue3

[朝][越] gii

[日·吳] け

[日·漢] かい

中古漢語、普通話、部分吳語、北韓語、越南語的「界」都有介音(i)。

唉,想碰瓷結果姿勢還不對,真是水平堪憂。你選個 「街kre/krai」不是強多了?

普通話和古漢語的差距有多大?古漢語的發音和那種方言比較接近?

阪泉君 閩縣,越州地,即古東甌,今建州亦其地,皆夷種,有五姓,謂林 黃是其裔。唐 開元錄 越州地,即古東甌,今建州亦其地,皆夷種,謂林 黃是其裔。宋 太平寰宇記 吳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製衣裳。自呼阿儂,語則阿傍。菰稗為飰,茗飲作漿,呷啜蓴羹,唼嗍蟹黃,手把豆蔻,口嚼梹榔。南北朝 洛陽伽藍記...

為什麼除了入聲外,普通話和古漢語的平仄基本吻合?

瀉藥古音 切韻 廣韻 和普通話聲調關係對照表 古音清子音平聲 普通話陰平 平 平 古音濁子音平聲 普通話陽平 平 平 古音清子音及次濁上聲 普通話上聲 仄 仄 古音去聲 全濁上聲 普通話去聲 仄 仄 古音入聲 普通話 仄 平 仄 以上可概括為 平分陰陽 濁上歸去 入派三聲 上聲部分混入去聲,是唐代通...

上古漢語是怎麼過渡成為中古漢語的?

明朝的口音類似於現在南方一些方言,那麼清朝的口音,也就是大致的北京口音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中中國人學英語有中國口音,日本人學英語有日本口音,所以可能北京話就是滿族口音的漢語。普通人自然會學習統治階級的口音,所以整體口音慢慢就發生了變化。所以我覺得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被少數民族統治,統治階級所說的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