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哪個說法更加準確?

時間 2021-05-30 00:56:59

1樓:楊斌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萬物在天地之間都當作芻狗一般, 不分高低貴賤.

比如說就像農民種地, 養分充足就長得好, 不足就長得壞., 不會以種地人的顏值,膚色去決定作物的生長. 這就是天之道.

至於善惡之報, 老子說過,違反自然規律(天道)的自遺其咎,還有說到強梁者不得其死.

就好比乙個經常行惡的人冒犯了比他能量更大的人, 就會自食其果, 此所謂善惡之報吧.

以上拙見皆個人領悟而得, 免不了一些地方有失偏頗.

2樓:在野張天師

道德經裡還有一句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

明白了嗎

3樓:海樹葉

你真的認為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沒有錯嗎?

結合上下文的意思,這句話應該這麼理解。天地雖然沒有標榜自己仁慈,沒有標榜自己的能量,但在不知不覺中就給萬物祭祀的物品和食物。

4樓:霧步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公正,讓萬物各司其職。

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何為善人,何為惡人。

問心無愧,心底有把稱,對得了心,是我的宗旨。

5樓:坐化兩極

都準確,兩者表述的主體不同。

前者說天地無情,不偏不袒。

後者說人近善得善,近惡得得。

天地或許我們難以去理解,但人道還是比較好理解的。

有句話叫物以類聚,為善之人必然吸引善良的好的,而且為善之人內心也必然是光明的,所以為善近善,得善報的概率極大。

當然偽善之人必受自己的內心折磨,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神明住在我們內心深處。

而為惡之人身邊必是一群烏合之眾,所為之事也必是充滿風險,加之為惡之人內心必是陰暗。日積月累,或被自己內心的那份陰暗折磨的苦不堪言,或被外在的其他惡推向滅亡,又或被正義懲處,如此便是近惡得惡。

所以,做人勿為惡便是善。

6樓:中二知

這兩句話可以合併成一句,並不衝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平等視之。善者自有善報,惡者自有惡報。

法律也是這樣的。

國法無情,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有罪者罰之,有功者賞之。

7樓:控魂彡China

天地不仁這是大自然的規律,相當於你遇到意外事件,沒有人的思維觀念參與時,和你是不是好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比如你做好事,今天被車撞了,這是天道

比如高考,只和你的成績有關,和道德無關

善有善報,這是人道

比如談物件,你十里八街的口碑很好,這就可以為你加分。

比如你人品很好,同時又有能力,身邊的人有機遇了,有可能會拉你一把

8樓:呂飛龍

都準確,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天地不把人和其它的(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物質)事物看成兩樣,都是作為獻祭給神的物品,意思是在天地之上還有神的存在,第二個問題:如果你相信神的存在……

9樓:浩然

這就是典型的以現代語義來理解古時文字出現的誤解。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的本意是說,天地沒有偏好,萬物與草狗沒有區別。並不是指天地不仁慈。

而《道德經》第七十三章明確表達了: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七十九章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又是什麼呢?

《道德經》裡很多文字,就是因與現今文字同字不同意,才導致很多人難以理解。甚至有人誤解《道德經》有錯漏,乃至被人篡改過。

10樓:

這些都是人的思想,所謂思想就是主觀的。

我可以認為你醜,我也可以認為你聰明,但是客觀上並不存在醜或者聰明,這種概念只存在在人的思想裡。

社會是很多人的交流體,有些思想可以讓更多人更好的過日子不添亂,所以社會領導階層就會大力宣揚它。你只要看諸子百家,就知道思想都是主觀的,沒有對錯,也不能客觀衡量。

一句話,相信這句話的人認為這句話是對的,不相信的認為是錯的。即便乙個人前後說的兩句話打架,也是可以合理化的。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找到正確的思想加以堅持和傳播,碰到自己不認同的思想就要採取行動。個人認為大可不必為了對錯浪費時間和精力,都是對的,也都是錯的。客觀規律有對錯,人的思想沒有對錯。

道法儒釋耶穌先知等百家都是芻狗,對你有用就是對的,對你沒用,你完全可以不理會。

11樓:翻湧之混沌

前者更準確。

大自然按照祂固有規則執行,不會受到任何物種想法的干涉。善惡具有主觀性,大自然不會為了人類的善惡觀就強行開闢乙個空間滿足他們的想法。甚至乙個在你我看來可以明確確定善惡的行為,都是必須考慮實際情況的。

例如【消滅有缺陷的嬰兒】,這個行為被普遍地認為是大惡。但如果換乙個環境極為惡劣天體上,不處理這樣的嬰兒會間接導致種群消亡,導致種群的滅亡這才是大惡。主張善惡報應論的人(一般都有宗教思想),他們最大的問題是把話說太滿,強行把乙個行為定義為善或惡,寫入教義中而無視具體條件,最終落後於時代。

前者是事實,後者是理想甚至是精神勝利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有惡報、惡有善報,甚至無明顯報都是存在於世界上的。

在維護正義的方面上,請使用法律,而不是天道。

12樓:修道人生

當然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準。這是自然法則。善惡是人世法則,人是天地一物,當然是先遵守天地法則,然後才是人世法則。當然因果報應也是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以善惡來評判。

13樓:

第一句是說天道不會因為你做什麼就獎勵或懲罰你。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根本上是人性,你傷害了別人別人很大機率會報復你,或者碰到路見不平一聲吼打抱不平的好漢,如果你經常幫助別人會幫到白眼狼也會幫助到知恩圖報的人,這個善報惡報不是天報

14樓:清風先生

善惡,人類的感性道德標準,不是萬物的客觀優劣標準,何況萬物沒有善惡優劣。

人類僅僅是萬物之一,適用於人類的任何規則,僅僅是萬物規則之一。不能用萬物規則和特例化的乙個規則去比較,好比拿你自己和天下男性(女性)做比較,好比拿你自己和天下所有雄性(雌性)做比較,同樣的愚蠢。

15樓:芥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講的是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講的是因果關係,也是客觀規律。

只不過在事相上,大部分人看到善無善報,惡無惡報。

由此認為這個因果關係並不客觀,所以要靠各自去領悟。

16樓:知止

前者理性客觀,後者感性主觀,高下立判。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新冠疫情,澳洲大火,無不訴說著人類於上天而言與其它動物並無區別 ,眾生平等。

善惡果報之說也只不過弱者的自我安慰罷了,善惡皆因雙方立場不同,好比當世中美兩國,川普的所作所為於我們而言是惡,於美國而言是善,立場不同產生利益衝突在所難免。

17樓:感覺

天地不仁,天地沒有偏私,對待萬物都一致,如同太陽照耀大地,各種生物自由生長,這講的是一種大愛,無善惡的境界,後天人根據自己的經歷發展出善惡的哲學觀,實際上佛教裡面很多例子說明根本無法判斷善惡,比如有班飛機出事前,有人遭遇到一些事情耽誤了登機,卻因為這次耽誤逃過死劫,被耽誤的時候可能覺得是業力報應,後來才發現是乙個祝福,所以說事無對錯,更無法判斷好壞,不如不判斷,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希望別人惡有惡報,其實就是希望別人得報應,這不算祝福 ,這種希望多了,反而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

18樓:Seth Hsu

自然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更為準確。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則是源於人文社會的道德觀,甚至是主觀的自我安慰,善惡和善惡報並不一定是相對應的。

世界是客觀的中立的存在,任何強加於世界真相的主觀都是一種限制和片面。世界並無善惡之分(事實上你並不能完全說明白什麼善,什麼是惡),沒有分別心才是更大的智慧型,在這點上佛法和道家是共識的。老子也曾說到,禮,亂之首也。

19樓:維特

上天沒有主觀意識,以自然的規律執行。如果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麼一說的話,也不過是執行規律而已。你肯定要問,既然上天是平等的,為什麼要偏袒善而懲罰惡?

回答是,上天並沒有制定規則,規則自然的存在。

20樓:Tyrone天予

這兩層意思並不矛盾,而是遞進的。

天地沒有親疏(這裡的仁不是孔子提出的仁,而是指仁的文字本意,親近。)對待萬物用同樣的標準。

這標準猶如祭祀過程對待芻狗的標準。

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善時善待,惡時惡待。正是人對芻狗的對待方法。天地對萬物對待方法。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是類似的。

那麼哪乙個更準確呢?

真正活過就知道了。

善時善待,惡時惡待。更準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意也很準確。

但是大多數人都是誤解了這句話。

有報只是有報,而非有滿意報。

一切善惡皆有報,但天事不隨人願。

21樓:常應

今善而無善報者,累世惡業大故。今惡而無惡報者,累世善業大故。天地不仁,報應不爽,此理昭昭,無須多疑。

山東張靜靜,因前世福德未及天人與阿修羅,故隨業力投生人道,今往鄂地行善救人故,得成福德圓滿,故復隨業力而離人道,上投天人或阿修羅界。此皆報應所至,如影隨形也。

22樓:

看樣子還是沒有理解中國的陰陽思維,看看下面的句子。

禮讓為先;當仁不讓。

不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3樓:長征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因果關係,也是道。就是說,你幹了什麼,會得到什麼樣的回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說的意思是:條件決定事物的產生(這裡祭祀,必須有它),這也是道性。

24樓:東大街常無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自然規律,是肯定的,所以更準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一定。

善人善事有好報往往是人們的良好願望。農夫與蛇,救人的醫生被病人刺殺的事時有發生。惡人有可能發家致富,長命百歲。善人可能窮困潦倒,厄運短命。氣死好人,老天爺也不償命。

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兩句是矛盾的,天道無親怎麼能給善人好處?

老子說的常與不是一定給好處,而是經常給好處。物質上的,或精神上的。

我理解,常與的好處是伴隨,主要是精神激勵。天道雖然沒有親疏,但天道精神常常伴隨行善者。也就是好漢們常說的,替天行道,不求回報。

天道是什麼精神?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25樓:淡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說的是自然和聖人的行為是沒有目的的目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說的是乙個人的行為朝著乙個方向或理念(目的)行動,日積月累,善惡自然分明,並不需要社會律法或他人來「名」其善惡。

這與康德對真善美的說法一致。康德認為,自然萬物都有乙個合目的性, 自然的合目的性就是真(出自純粹理性批評)、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就是善(出自實踐理性批評)、人類理性的合目的性就是美(出自判斷力批判)。僅供參考

再舉幾個例子,直觀一些:

比如江河都有固定流向,牛有力氣溫順還只吃最便宜的草料,駿馬可以跑的飛快…,江河牛馬身上的這些屬性本就是自然最真實的一面,它們的優勢給人類提供方便就是自然的善意,伯樂看到一匹千里馬之所以認為它很美,不是駿馬本身就很美,只是因為這匹駿馬的特性符合了伯樂內心的理性目的(不單單跑的快,還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特性),這就是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原來不是道德經裡面的嗎?https

zhai 這句話,首先很好的描述了道的特性,道不會對誰 仁 他對萬物都一樣,該是什麼就是什麼。隨後,如實描述了當時的聖人,他其實只是把百姓當成了祭祀時供給神靈祖先的祭品而已,至於他所說的對百姓的 仁 未必真的像他們自己說的。 恪守真一 什麼是天地不仁?魏晉時期的玄學家王弼為 道德經 作注時這樣解釋這...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你怎麼理解?

橢圓的土豆子 天地就是這世間的規則,是人類沒有能力更改的東西。比如 萬有引力定律,比如熱力學定律.好多好多,人們可以利用這些規則,但是不能改變這些規則。不光是人類,萬物都不能改變這些規則,所以在這一方面,人類和萬物是平等的,而且都在規則之下。那就別總以為自己特殊。 無涯 以前答過類似問題,希望有所啟...

怎麼理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遠方依韻 孔子之前,仁 是乙個意思 孔子的學說中,仁 又是乙個意思。孔子把 仁 這個意思擴張到無限大了,導致失去了本意,偏偏獨尊儒術後,這個意思流傳最廣。 葷素搭配 一般來說,道德經作為辯證法的基礎。除非是下定義的語句,不然全部是2重意思。這2重意思一般就是左 右之分。具體你採信哪一派,都可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