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無為」和莊子的「無待」差別何在?

時間 2021-05-05 19:41:12

1樓:

沒什麼區別,老子也有類似「無所待」的表述: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善。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要結合莊子這段話的結論來理解:「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所待」必然和「聖人無名」是緊密相關的。

顯然「無所待」並不是真的在強調要不要依賴外物,而是一種模擬手法,「無為」「無名」「無待」「無己」「無功」,實際上背後是乙個意思,不需要拘泥於字面。

2樓:春秋南華

在道家各大學派中,老莊派是其中最主要的乙個,那為什麼不將老子和莊子單獨成立乙個學派,而要將二者結合起來呢。當代的主流解釋為是由於莊子繼承了老子的思想,並進行進一步延展,因而將其二者結合作為道家學派的代表。我比較贊同《莊子》是《道德經》的注釋本這個說法,而且是所有注釋本中最好的,沒有之一,《道德經》中的好多理論深奧,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一樣的深度,不一樣的理解,這樣解釋起來就很麻煩,但莊子不同,他採用寓言類故事進行描述,而且筆法浪漫,充滿想象力,讓人看了之後心境開闊,然後再慢慢去體會其中的深意,看完《莊子》,再選擇回過頭來讀《道德經》或許不會再那麼困難,能有脫離注釋,直達更深一層感覺。

再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對書中內容的運用也有所不同,大多數人研究這類書無非是為了強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終目的也就是反作用於自己所處的物質世界,很少有人是將其作為一種民族使命來進行研究的,也有人說無形之中也完成了使命,但我覺得這種目的不純的方法只會讓這傳承充滿功利氣息,少了道家所具有的淡泊與逍遙。

無所侍是無所依靠,無為是做局外人。

3樓:wendaozhe

無為,在說做事,強扭的瓜不甜,所以要重道(規律)。

無待,在說修身,在說境界。

所以,不是有差別,是根本不在乙個維度。

一家之言。。。。。。

4樓:

凡夫理解的只是字面表象,只有得了真傳,而且修到煉氣化神階段才用得到"無為"功,然後用此法過渡到鍊神返虛,後面不可多說,天機洩了太多恐遭劫數。福生無量天尊

5樓:L先生

無為而無不為,從道經就能看出來,大道廢,有仁義,即我自然,不難看出,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如果能真正做到自然而然的無為,在我心裡才是無為的正確概念,當沒有仁義,剛好壞的概念之時,順應自然而無為,這個時候你就真正理解無為了。

6樓:紅泥小火爐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講給普通老百姓聽的,是講給「聖人」,也就是統治者聽的,講的是治理國家的理念,就是治按照事物發展的固然規律治理國家,該儒就儒,該法就法,該陰陽就陰陽等等,法無定法,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什麼都能做足,而表現出來就是好像什麼多餘的干擾事物本然發展的因素,以使天下治的道理。

莊子的「無待」講的是只要還把自己的心交給外物,把自己的情緒交由外界來引導,那麼就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逍遙),所以要收回自己的主動權,其講述了不再把心交由外界來掌控的一些列方法,而為了達到所謂的逍遙,就要避免一切能讓外物干擾心的思維舉動或慣性,(原始佛教叫行,五蘊中的行),避免了奴役心的行為、念頭,使心獲得自由,也就是逍遙。所以逍遙不是隨心所欲,而是避免一切「犯規」行為,其教法可謂「不逍遙」。以上

7樓:無奇之道

老莊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借用不同的比喻來描述罷了。

就好像乙個舉例說 6=2x3 ,乙個舉例說8=2x4。

看起來有點一樣,又有點不一樣,實際都教你乘法法則而已。

無待,粗看一般人的理解是「無所憑藉」。

然而我認為並非指的是不依靠任何東西,而是不被某某東西限制。

假如我造個句:「無所吃」。這並非指乙個人任何食物都不吃,而是指可以吃任何食物,只要能補充身體物質和能量的食物都行。

莊子說列子雖然不被行走所拘束,但待於飛行。

並不是說列子要達到「無待」就也不要飛,而是該走時走,該飛時飛,該游時游。

這在老子所說的「善行無轍跡,善數不用籌撤」一樣。

並非說,善於走的人走路沒有痕跡,善於算數的人不用算盤。

而是說,能遵守道而行走的人,是無相對性的去行走,它走路不侷限於有沒有前人走過的路跡。有路可走時,走路。前人未走的路,他也可以走。半路碰到山河,他可以翻山度海前行。

他去行走,不依賴不侷限於行動的形式。

能遵守道而算數的人,是無相對性的去算數,它有算盤的時候用算盤,沒算盤的時候用手算心算,有電腦的時候用電腦算。他去算數,不依賴不侷限於算數的形式。

這就叫無相對性的去做事。

【無為】,就是指無相對性的去行動。

【無待】而為,就是【無為】。

8樓:

這是兩個不同的方面。

無為是對存在者存在狀態與存在本質達成一致的界定。事物的存在是有,有的內容千差萬別,基於「有」的動態的「為」的表現,即是無為,而不是什麼都不做。由於是因任其己的為,所以無為。

這一界定的意義不僅在於賦予個體的合理性,也賦予了群體的政治意義,就是無為之治。

莊子的有待相當於老子的無為的基本界定,只是老子的無為在其基礎上涵蓋了更多不同層面意義,比如工夫義或政治理境,都同樣使用無為的概念表達,顯得較為雜亂。有待則就其基本的界定單獨歸納了出來,好處在於,使無待的概念相較有待有了上公升的向度,也就是體系更為清晰了。老子中滌除玄覽等工夫義的存在,也說明他有上公升的向度,但對概念的使用不如莊子更為清晰,他統歸交給無為、玄德、而不進行解釋,莊子則解釋了很多,不同概念間的關係也羅列的很細緻。

無待作為有待的上公升,不是摒棄有待這一基礎,而是在有待的必然中做到與物偕行,這是乘天地之正的境地。至於支道林的無待義則太佛化,摒棄了道家無為這一基礎,換成了色空觀發出點。

《莊子》中的無為思想與《老子》無為思想 孔子無為思想有何異同?

心理系菜鳥 不請自來。1 孔子的無為是指自然之天的無為,側面突出 事在人為 把天的宗教性轉為人的內在的道德性,以提振人對於道德的責任感和尊嚴感,在面對天命的侷限時可以勇擔大責,奮發有為。也就是說孔子在宣揚天命論的同時,把 謀事在人 和 成事在天 相分離了,即 義命分立 人應該努力實踐仁義之道,因此孔...

老子和莊子都信奉無為,你是如何看待無為?又應該如何起修呢?

小白 羿逍子 有兩種無為,第一種無為,就是無所作為,就是順流而下,不掙扎的藝術。第二種無為,就是讓身心超然於物外的作為,也就是我們的修煉。無,名天地之始。帛書版是 無,名萬物之始 就是分陰陽之初的那個太初,就是 先天地生 的那個道。換句話說,無為就是致力於達到這個究竟智慧型的作為,就是那個可以讓你超...

如何看待莊子的「逍遙無待」?

天台太白子 問題描述裡的問題,是有問題的。題主對逍遙無待和忘我無慾的義理有誤解。為什麼會以為是忘我沒有慾望的呢?做乙個怎樣的人為何要與時代有關係?為什麼要摒棄慾望?首先,忘我不是沒有任何慾望。舉乙個最簡單的例子,吃飯如廁都是受慾望支配的行為。那忘我的人能不吃飯嗎?顯然是不能的。人活下去的根本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