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莊子提出的絕學棄智中,學和智,具體指什麼

時間 2021-05-31 23:58:54

1樓:領悟道德經

絕學棄智。分別、對立、相對、有限之學,之知

老子提倡學,欲。學不學,(不)復眾人之所過。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是那些絕對的,需要體悟的根本的整體的一。是不役於物,也不役物而兩不相傷的真常。是虛己以游世,體盡無窮,而游無朕。

2樓:歸舟

意思同"大智若愚"或者"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當你對乙個事物本身的特性真正了解後,你自然就不會有投機取巧的想法,因為你知道正確的方法,也知道用錯誤方法的後果。

用白話解釋"絕學棄智"就是: 你學的越多,就越感到自己的無知。

3樓:方生

好像「絕聖棄智」這個版本比較合適。

老子在這裡並不是否定人的智慧型和創造,否定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否則,老子也不會說「為學日益」。

「絕聖棄智」 對應的是「為道日損」。其用意就是,聰明、智巧與大道是背道而馳的,欲追尋大道,不追求聰明、智巧。或者說,也並非讓人摒棄聰明智巧,而是忘掉、不想,沒有聰明、智巧這個念頭。

或者,再進一步說,即使在使用聰明智巧時,也不是有意識地去使用,而只是機緣巧合,無心之用罷了。

莊子在這點上其實與老子是一致的。養生主開篇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庖丁解牛的重點不在於知識和技能!試想,別的庖廚難道不了解牛的結構,不懂得如何用刀?

當然不是這樣。

庖丁解牛的重點在於「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這句話上。也就是說,庖丁解牛時更多地摒棄了人的感官給人的指引,而是依自己的直覺行動!所謂神,在這裡是指摒棄了一切人類的感官、知識、技能、想法等等這些東西之後所剩下來的那個!

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不是對老子的否定,而恰恰是「絕聖棄智」最好的註腳!

4樓:赤然

學道修道之人既然是為道日損,何必又去求學求智,求學求智都是妨礙修道的。除非你不是修道之人。

雖然不是修道之人,但是也應該向道的方向努力!

5樓:梨花

原文是「絕聖棄知」,荀子認為「是是非非謂之知」。「絕聖棄知」大意指,真正的聖人不存在絕對的是非認知。如普度眾生的佛陀,便善與惡盡皆救贖。

6樓:別焰雲

"絕智棄辯、絕學無憂"全章應為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顯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無智無欲也,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也,則無不治矣!

故大道廢,則有仁義;智識出,則有大偽;六親不和,則有孝慈;邦家昏亂,則有貞臣。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偽棄疑,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絕智棄辯對應夬之大壯。澤為智,為選賢與能,轉陰為雷為絕智為世襲。雷為一夫當關,我就是王法,不容置疑,故曰棄辯。雷天大壯,雷為仁天為義,不可一世,故曰:大道廢有仁義!

絕學對應水天需,天為義士,水為暴動,故絕學是再無陳勝吳廣之舉,故無憂。

參見別焰雲:道德經是否推崇愚民統治?

7樓:ukikaze

絕學棄智這裡的學和智,應該理解為心計、取巧的辦法之類的。

老子不建議人太聰明,最好是保持淳樸,返璞歸真。他覺得一旦人們開始想辦法取巧,那麼必然會一點點接近歪門邪道。這就跟亞當夏娃吃蘋果差不多乙個意思,人開始聰明了就會開始做壞事。

至於庖丁解牛,他有個前提,那就是他是踏踏實實地日積月累,通過無數次實踐自然而然的掌握了自然界中的客觀規律。而不是通過取巧的方法,單純的為了增加效率。

8樓:坐在屋頂看著你

原文不是絕學棄智!

《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這句話是有時代背景的,其中的聖、智、仁、義、巧、利都是貶義詞。

正確的理解為:「絕(假)聖棄(偽)智,民利百倍;絕(假)仁棄(假)義,民復孝慈;絕(投機取)巧棄(自私自)利,盜賊無有。」

這裡的聖,與《莊子·胠篋》「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中的聖是同乙個意思。

「絕學無憂」一詞出現在《老子》第二十章,是在第十九章基礎上產生的,其中的「學」字,指的是儒學。儒者,亻需,代表名利之道,也就是上面講的「假聖偽智,假仁假義,投機取巧,自私自利」之類以假亂真之道。

9樓:stanleyqiu

我學的是上座部佛法,從我的角度來看,這裡的學和智指的是世間法。而只有離開世間法才能進入更高的層次,- 出世間法。

老莊學必然是需要超脫世間法的,其表達為絕學棄智也是可以理解的。

10樓:神棍大人

智指的是人智,就是偏世界根本規律的智,庖丁解牛,理解的牛的結構真的,天然的規律,而且庖丁最後甚至超越了這種自然之智,達到目無全牛的境界。

11樓:高老伯看大盤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絕學無憂;易經裡有一句不習無,不利。都是再說同乙個道理。也就是宇宙的本質是無,無就是道,這道就是絕學,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哲學層面,是大智慧型。

而棄智的智指的是和道相反的,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有,是常人的小聰明,機巧的小伎倆,是小智慧型。這有就擋在你的面前,遮蔽著你的眼睛,使你看不到宇宙的本質,不能明心見性。當你能做到絕學棄智,內觀無我,外觀無物,你就大徹大悟了,宇宙,人生通透的展現在你的面前,沒有任何疑惑。

你就是道,你就是佛。

12樓:戍成

絕學棄知。此與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無關。這句話是告誡人們如何為人做事的。凡事要去好噁之心以求客觀,凡事要有一分為二之心以求足備。

一分為二為絕,識為學,凡識一分為二可無憂患,故絕學。

棄,去也。知,主也。凡主皆去好噁之心,故棄知。

莊子和老子誰的境界更高些?

誰能知道真正的老子,又有誰能知道真正的莊子呢?而境界又是什麼?既然要對比的東西以及對比的標準都不確定,又怎麼去比較呢?用一句莊子的話就是說 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蓬蓽生蓮 老子冷血,莊子熱血 莊子熱血 拼命的使人,放鬆 裡面有心齋,氣聽法,開頭的 齊物論 但我也沒那麼想說明白。...

老子的「無為」和莊子的「無待」差別何在?

沒什麼區別,老子也有類似 無所待 的表述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善。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要結合莊子這段話的結論來理解 彼且惡乎待哉?故曰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無所待 必然...

如何看待張本智和的實力?

這孩子很有特點實力也在一點點增強我個人不太喜歡用國家一隊二隊來區分這個,除了頂尖五六人和一些實在吊車尾的一隊二隊也並不會差太多 我覺得看乙個少年有沒有潛力還是看前三板接發球和迎前意識的,從這些角度來看張本的確是可造之材,如果有中國劉國梁秦志戩這樣的教練帶上限真不好說 從他一年前和王楚欽的比賽來看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