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新能源領域掀起的磷酸鐵鋰熱?

時間 2021-05-11 15:09:31

1樓:兩天

三元鋰(國內主要是NCM)和磷酸鐵鋰(LPF)的路線之爭,其實由來已久,頗有歷史淵源。

先簡單說一下這兩種電芯的優缺點:

三元鋰:能量密度高、低溫效能好、不耐高溫、電芯一致性好、放電曲線電壓變化線性、安全性較差、壽命短、成本較高。

磷酸鐵鋰:能量密度低、低溫效能差、耐高溫、電芯一致性差、放電曲線電壓變化不線性、安全性高、壽命長、成本較低。

這兩種電芯幾乎是互補的存在,各有優缺點。所以才會一直存在路線之爭。

比較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的話,在2023年之前,國內的裝機量主力一直是磷酸鐵鋰,原因無非是因為磷酸鐵鋰低成本、安全性好。當年國內的態度相對保守,對安全性較差、成本高的三元鋰始終是觀望態度。

當年網路上關於這兩種電芯哪種更好,從來都沒有定論——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可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能停滯不前,這時候的磷酸鐵鋰彷彿根本沒有突破的可能——單體電芯的能量密度幾乎要達到理論值的最大值了,而且即便是達到所謂的理論極限,就當年的成組技術,磷酸鐵鋰也難堪大用。於是整個行業和國家,對磷酸鐵鋰失去了信心。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2023年開始,整個行業全面轉向三元鋰。畢竟,續航上不來、產品力上不來,怎麼談推廣和普及?特斯拉敢玩兒7000多節NCA,還在全世界玩兒出了熱潮,中國搞搞NCM又有什麼不妥?

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從2023年開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以極其誇張的速度,不到2年的時間,迅速把特斯拉的電池優勢給抹平,還反超了。如今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池包能量密度超越特斯拉的比比皆是,續航超過特斯拉的車型也有了。

上面提到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產品力確實上來了,續航也上來了,安全性較差的問題凸顯了。從2023年開始,國內新能源汽車因為電池事故和故障燒車的事故頻發,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來到2023年,似乎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可是,每燒死乙個人,就撥動一下每個人的神經。那可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企業不僅僅要追求極致的效能,更有責任去追求極致的安全性。

在三元鋰有了長足的發展的同時,電池包的成組技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電池包成組技術的發展,變相的提公升了電池包能量密度。於是磷酸鐵鋰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畢竟,即使把三元鋰的安全性做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成本的問題短時間內很難大幅降低,更何況三元鋰的安全性真的很無解。國家原本計畫2023年取消補貼,又不得不審時度勢的延長了2年。可是補貼終歸是要取消的,車企又該何去何從?

成本降不下來,沒人願意買新能源汽車。

比亞迪作為行業內磷酸鐵鋰最堅定的支持者,率先推出了超級磷酸鐵鋰電池,也就是俗稱的刀片電池。刀片電池正是基於CTP技術,優化了電芯結構、優化了成組結構。終於把磷酸鐵鋰從難堪大用,提公升到了好用夠用的水平上來。

刀片電池的發明,是乙個巨大的創新。刀片電池讓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遠遠領先於所有同行,成為了絕對的世界第一,在業內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從比亞迪發布刀片電池為契機,業內很多企業重新開始重視磷酸鐵鋰的研發。

降成本和提公升安全性,是目前所有企業需要迫切解決的兩大難題。

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23年,磷酸鐵鋰被行業無情拋棄,是因為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提公升無望。轉眼來到今天,三元鋰被行業普遍看衰,是因為三元鋰的安全性提公升無望、成本難以降低。

電池路線之爭,看來要告一段落了。

磷酸鐵鋰肯定要重回主流了,可能會持續很多年很多年,甚至可能會持續到BEV技術被更好的技術淘汰為止。

如何看待恆大新能源汽車在各地布局新能源產業,但是產業鏈過於分散,物流成本大,不符合汽車製造的常規?

恆大考慮一下,先成立一家充電樁製造企業 買也行 然後開發乙個充電樁運營平台。以自己家恆大xx小區 恆大xx商場為基礎,安裝充電樁收服務費。對於新建小區,直接一步到位小區100 充電樁覆蓋 只建交流樁,大概乙個車位2000塊成本 以此作為小區宣傳賣點,限牌城市上牌無憂,我覺得每平公尺多賣一百塊不過分吧...

如何看待恒大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真的沒有門檻嗎?

搬運工王先生 有一次碰到乙個汽車業的老前輩,他對恆大汽車就非常看好。主要是因為,這麼多年自主品牌,沒搞出什麼東西,關鍵,連動靜都不大。其次,恆大這麼有錢,把關鍵技術買進來,甚至人招進來,搞個自主高階,完全沒問題。然而,即使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高鐵,不也是引進來,消化了很久,才推出自己的產品嗎?新能源汽車...

如何評價新能源汽車的換電模式?以及如何看待其未來的發展前景?

換電模式其實是乙個不錯的模式。但是這個模式想要發展起來面臨著很大的壓力,要解決這個壓力,最主要的是看國家怎麼取捨利弊,以及是否有壯士斷腕的魄力!換電模式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是電池包的統一性,現在各個廠商的電池都有不同的容量,不同的外形。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的車用的電池包幾乎都是不一樣的 像蔚來早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