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打坐不出15分鐘,進入一種自由深層寧靜的狀態,日常中去生活去做事反而沒有靜坐更享受人生。怪怪的?

時間 2021-05-05 19:14:22

1樓:洪權

這個方法叫【專注耳根】。是觀修目標為耳朵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身心自然的放鬆,體驗到身體變輕?

很多人過不了這個身體協調一關。

專注,叫觀。而專注,能讓意識重新歸為最本來的面貌。而我們普通人總是被各種想法,念頭引誘,注意力會分散到各處。

靜坐,就是不去關注,不去分散,而是讓注意力重新回歸,重新變得清醒。

因此,日常中,工作中,容易變分散,才會出現各種起伏和糾結。

只要靜坐,讓這些干擾自動沉澱,就會變得清爽,舒暢。

這才是人的最健康狀態,本來的狀態。靜坐到一定階段,靜坐的狀態在日常中也會持續。

一整天都是這個狀態,不費勁也能維持。所以,需要繼續努力。熟能生巧,巧能生神

2樓:觀觀

很簡單喏,樓主這個是禪悅,禪定帶來的喜悅,但是您的煩惱並未消除,只是藏了起來,要徹底消除煩惱,必須用緣起性空的正見(需要學習和老師的指導)來觀察,然後你的我執和法執會慢慢削弱,然後你的般若慧就會發起來,以空性慧徵得法無我,通達真實。樓主您的慧根深厚,建議依靠善知識來修行,否則您這個禪定的本領就是將您帶入天界,沒意義,依舊在輪迴裡,您完全可以學習佛法,走出輪迴。

3樓:明久

非常典型的外力魔聲,聽的時候被魔類共振調至同一頻率,然後現這些完全不是自己修的東西的境界感受,通常人會留戀這些,接著就想重複聽嗡嗡的聲音經驗,被魔所攝,不要聽了。

打坐方式錯誤。

消除:要專注屬於自己身體的所緣,如呼吸,身體某部位,專注度變高關掉聲音,還有不受自己控制變化的圖景也要關掉。耳朵方面,聽覺使用方式錯誤,不是把聲音聽進耳朵,而是自己在第三視角僅聽不入,這種聽在專注深化也可以關掉。

白天用別的聲音試,不要那種吸引自己追逐傾聽注意力的,看不懂算了,這個說不來。

魔類來擾時便是使用這種吸引你注意力的聲音。調入魔域給魔攝的。不好。

4樓:大象

看到這麼多佛友來回答,也忍不住想說幾句話。從你描述的情況來看呢,你入的這個也叫定只不過是乙個死定。就是在這個定裡面,你並不能生髮智慧型,只是體會到與有相對的空的一邊,還沒有智慧型生起,不會進步。

六祖偈共勉: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5樓:舒謫

我從小開始有一定的認知起就能隨時聽到這個聲音,沒什麼好奇怪的類似低配版的耳鳴聲

靜坐的話我建議你45分鐘後再談感受

一般開始時只是身上放鬆得到修養而已

6樓:[已重置]

那所謂的嗡嗡聲也只是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時聽到的一種耳鳴罷了,等真正習慣了靜坐入靜的狀態後那種近乎干擾的聲音是不會再聽見的。題主這樣靠聽音來入靜本質上還是在依靠外物而不是靠堅持自己達到入靜的效果。在靜坐時不要去留意任何東西,不要想任何事這樣長久堅持下來以後的入靜才是真的入靜,諸如喜悅、滿足、自覺寧靜的感受都不會有,具體是什麼樣的還是自己去感受得好,說出來容易讓人去刻意追求,反而會走偏。

7樓:樓下小黑

說說我的觀點:情緒。

在靜坐的時候,不好的情緒,甚至包括正面的情緒,會慢慢沉下去。就像一杯摻了沙子的水,安靜的放在桌子上,沙子會沉下去,然後我們會看到清水。同樣,情緒沉下去了,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平時看不到的更好的東西,有的稱之為本我,真我,開悟等等各種名字。

就像水裡的沙子,只是沉下去了,並沒有消失,把杯子拿起來晃晃,又再次變混了。靜坐時情緒沉了下去,但情緒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沉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等你重返社會,各種瑣事就像搖晃杯子的那隻手,把靜坐時藏起來的情緒都搖了出來。尤其是那些負面的情緒。

8樓:覺行

「我研究了一年禪修,了解一些基本方法和概念。」

你研究了一年禪修,那您這一年都研究出來啥了。出現了以下疑問:

「我乙個疑問是,我既然靜坐那裡啥事不幹就能獲得這種深刻地自由寧靜,可是我為什麼在日常工作生活做點事反而心裡會糾結恐懼以及各種情緒起起伏伏?做點事(即使做的再差再不好)總比幹坐著啥不做強吧,去生活去做事反而沒有靜坐(幹坐著)更享受人生。」

這樣,不如說說您了解的那些基本方法和概念吧。

還有,您了解的那些基本方法您實修沒,結果如何。

「有禪修實修經驗的大神指點下我。」

怎麼指點你,指點你啥啊?

來,來,來。你自己看看,你自己的說境界多厲害:

「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我都可以聽到一種』嗡嗡『音,一年半以前開始注意到這個聲音並發現專心聽這個聲音能達到一種超越一切世俗快樂的自由喜悅狀態,後來喜悅感逐漸變為深層寧靜,在這份自由寧靜中,一切世俗慾望滿足之樂都不值一提。」

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都可以聽到他,最後還一切世俗慾望滿足之樂都不值一提。

既然如此,那麼閣下何生諸問?

是那個「嗡嗡」的聲音現在消失了嗎?聽不到了嗎?

還「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怎麼就偏偏在做事的時候就不行了。

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是妄言,是未證言證,還是因為你失去**了呢?

如果不是前面兩者,那麼後面的這兩個字,你自己應該知道是什麼了。

我能說的就這麼多,不管是實修的還是搞研究的,關鍵的東西我都說了。

**這兩個字,問題和答案中都是明確的。

找到了,諸位您別聲張。

實踐出真知嘛,回頭自己實踐驗證去,咱證到說哪,別未證言證。

想找,但沒找到。

別急,勸您千萬別急著問別人,建議您再用心再找找。

不想找,不願費心,沒這個心。

您罵我一聲消消氣。

我向您道歉:

對不起,惹您動氣了(合掌鞠躬)。

9樓:吳月

被題主說的那個「嗡嗡」聲吸引進來。

先說兩句與您相似的經歷。

跟題主的經歷很像,我也是堅持每天打坐一段時間後,很快就聽到那個「嗡嗡」聲,我感覺特別像短波收音機的聲音,就是在沒調出來清晰的臺之前,那個「嗡嗡」聲。聽這個音特別容易入定。

《當下的力量》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利把這個音叫「寂靜的聲音」。

我還常用另外兩個入定的「玩法兒」,乙個是去觀天然的呼吸節奏,另乙個是感受體內「氣」的流動,都入定特別快,會有那種喜悅一波一波湧上來、「我就是一切,一切就是我」的合一感。

再試答題主的問題。

「入定時安寧喜悅,生活裡仍然各種糾結「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好久。後來我試著在聽我家裡人和朋友說話的時候,也試著同時去聽那個「嗡嗡」聲,發現我漸漸可以感受到語言之外,對方心裡潛藏的情緒,身體能感受到對方說話聲音的那個波動——就好像站在很大聲的音響喇叭旁邊身體會感受到振動的那種感覺,有幾次我還突然看到說話人的氣場了(aura是翻譯成「氣場 」嗎)——就是肩膀上面和圍繞著頭的一圈,籠罩著朦朦朧朧的帶顏色的光。雖然同時注意到這麼多事,但是一點兒不耽誤聽清對方說的話,然後自己處在乙個特別充滿了愛,充滿對對方無條件地包容和接納的狀態。

我之前是特別不能忍受別人說雞毛蒜皮小事兒的,感覺浪費我的時間,但是在這種入定的情況下,不管對方說什麼,我都聽得很幸福,我說出來的話也特別有愛。

最神奇的是,有幾次我老公在跟我說他自己糾結的事情的時候,我一邊聽一邊入定,他說著說著突然就停了,停了一會兒之後,再接著說話時候好像換個人,之前的事一下就看開了,突然變得特別清醒。(乙個人專注修行,不止對自己有益,還對身邊人甚至整個世界有益。)

後來我就試著在工作、吃飯、經歷情緒痛苦、做難做的決定時也聽那個「嗡嗡」聲,或者觀身體裡的「氣」和呼吸,也不總是能做到,但是只要做到了,就會發現原來「痛苦、糾結和恐懼」不過是還沒有看破的舊思維模式在束縛自己。比如,我在很難做決定的時候,會恐懼做錯決定會有不好的結果,接著越來越糾結,越來越焦慮。而如果我在思考決定中的每個可能時,以入定的方式來思考,就會公升起這樣的智慧型:

是我在用主流價值觀來主觀分別「好」和「壞」,把結果看成「成功」和「不成功」的,而遺忘了這世間本沒有「好」、「壞」之分,除了當下沒有什麼是真實的。我根本不可能「做錯」決定,只有可能因為妄自評價和比較來自取煩惱。接著心和腦就都清明了,就很容易做決定——我會選擇做內心最想做的事,而拋下想要受到別人認可的執念。

感覺修行的人都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乙個階段是先能在打坐獨處的時候入定,就好像在空曠的練車場練車。

第二個階段是進入紅塵俗世中入定,就好像在車水馬龍、狀況層出不窮的大路上開車。

第乙個階段好修,尤其是有慧根的人,第二個階段要用餘下人生的每分每秒來修,很「痛苦」地一重一重卸下各種執念和「抱負」,很勇敢地接納當下一切的情緒——不管「正面」還是「負面」,拿出「就算天上下刀子」,我也不躲避、不隱藏的精神來,很堅定地以全身心來入定在眼前一刻。

一點點修行感悟,不知說沒說到點兒上,供參考~

10樓:北浪

題主不解的,就是你下一步想要求到的。如果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堅持做下去,也是自然而然會得到的。靜中能夠接觸並體會到禪喜,是好事,更進一步就是動中也體會得到。

做不到,是因為心地修行不夠,功夫不夠,方向偏離或者行持力不足。這期間要注意一點,靜坐得到喜樂固然美好,但不能太過貪著喜樂,否則容易偏離。

證道歌中有言:「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相信這就是題主所要行走的方向了。

11樓:蔡鴻居

前提假設:打坐很「高階」,很複雜,很難,生活瑣事則很簡單,很平常,「沒什麼技術含量」。

問題本身:我連打坐這麼困難的事都幹的這麼好,怎麼會在很簡單很容易的生活瑣事裡體驗到那麼多煩惱障礙呢?

我的回答:前提假設錯了。禪修和生活的關係被你搞反了。

並不是禪修的定境不困難,而是對比之下,生活中的定境更困難。

實際上,禪修分成兩個階段

第乙個階段叫做「停止錯誤的」

第二個階段叫做「發展正確的」

你顯然一直停留在第一階段。當你打坐的時候,你的「妄動」最少,所以,自我損害也就最小。這個階段,你當然會感受到「無為」的喜悅。

但是你顯然高興的太早了,只是單純的「生命操作最小化」就能帶來莫大的快樂,這恰恰說明了生活中的你,實際上超級愚痴。請原諒我的直白。

這個階段的特點很明顯,打坐產生的定,在脫離禪修之後的一兩個小時之內會消失的乾乾淨淨。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跟完全不會打坐不懂禪修的人沒有任何差別。

沒有真正的明白人指點的話,其實你能做的,就只是「停止錯的」,日復一日,無為的坐下去。所謂久坐必有禪,直到有一天,你突然領悟到「正確的」。就像是老天爺開恩,某一天,突然就把對的給你了。

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反正從此以後,你也就不怎麼太打坐了,因為你會發現你擁有了一種持續不斷的「正定」,這個正定只要你一想到它,它就會出現。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那種「生命狀態」,到此,你算得了乙個「入處」。也就是生活中隨時可以進入「正定」。

打破禪修形式和生活本身的對立,只是乙個正確的開始,後面路還有好長。

此時,生活本身就是修行。無所謂打坐。此時你會認為反而打坐是最簡單的,因為沒事做啊。一旦有事的時候,反而容易忘了保持定的狀態。

再後來,在生活中無數次的出定入定之後,你突然又有乙個飛躍,從此,你將沒有什麼定不定的問題了。因為你發現這兩種生命狀態其實是一回事。打破定與非定的兩種生命狀態的對立,這就是「出處」

到這個地步,自然而然的,接下來的幾年裡,你會慢慢發現貪嗔痴慢疑也不過是一些生命狀態罷了,觀察不到它們的時候,它們是毒。能觀到它們的時候,這些就不是「毒」了,反而是五味醫病良藥。就看你會不會用了,打破一切生命狀態之間的差異和對立,這就是「用處」。

再然後,就是生死解脫。打破生和死這兩種生命狀態的對立,那就是所謂「了處」。

顯然,我用頓悟+禪宗四處的組合拳,徹底的否定了四禪八定。在我看來動態自我覺察才是正定。而這個正定其實就是克里希那穆提所說的「全觀」。

克里希那穆提說,起點就是終點。這個起點就是「正定」,也就是禪宗頓悟那一下。也就是釋迦牟尼打坐七天七夜睹明星悟道那一下。

熬夜了是多睡15分鐘還是早起15分鐘護膚?

護膚只是治標不治本,面子有了,裡子就不要啦。身體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我選,首先是不熬夜,其次是多睡,最後才是護膚。順便說一下,護膚也是需要持之以恆的,也不可能通過15分鐘的護膚就立刻提亮膚色,消除黑眼圈的吧 披星踏月歸 護膚與我而言,多睡15分鐘可能睡不醒,但早起15分鐘護膚能讓我逐漸清醒,完成護...

無氧之後 15分鐘的hiit和40分鐘爬樓梯哪個效果更好

Junbei 最近開始爬樓,從剛開始的23分鐘100層樓到現在46分鐘200層樓 扣了電梯時間 平均每10層樓有個40秒的休息時間 電梯 感覺有點HIIT的意思,心率最低125 最高155 平均有140 效果挺好的,14天減了7.2斤,飲食基本沒怎麼變化。個人感覺如果是爬100層樓,每次乙個樓梯乙個...

跑步15分鐘和騎車40分鐘哪個鍛鍊腿部肌肉更多?

人謀天成 對於我的感受,正常速度騎行四十分鐘平路算16 17公里,有氧配速跑跑步15分鐘大約跑2.5公里,騎車更鍛鍊多一些。不是說騎車費力,而是跑步15分鐘剛熱身完,騎車40分鐘已經可以達到鍛鍊目的了。 御行健身 15分鐘跑步 40分鐘騎車,哪個鍛鍊腿部肌肉更多呢?單從時間長度上看,好像應該是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