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哲學關於知識與體道的關係?

時間 2021-10-31 11:12:38

1樓:好古君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鮮。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老子的這番話其實是和「閉門造車」異曲同工。一直以來,我們多以為「閉門造車」是乙個貶義詞,實則不然,其實它還有下半句,即「出門合轍」,意謂只要掌握了造車的道理,那麼哪怕是「閉門造車」,出門用時也依然能與車轍吻合。引申開來,如果我們掌握了事物的本質規律,不必事必躬親也能夠一樣做得很好。

這不是輕視實踐,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能掌握客觀規律,只能事倍功半。

再者,「知識」與「智慧型」是不同的概念,我們在無數次的實踐中可能會得到很多具體的「知識」,但正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做得越多越不得要領,「其出彌遠,其知彌鮮」;相反,如果我們能從無數「知識」中提煉出高度概括的「智慧型」,也即事物的本質規律,那麼則能事半功倍,老子所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達到了最高境界,甚至能夠「弗為而成」,就像古代所說的「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當然,應該指出,這並不是將理論的作用絕對化,事實上「弗為而成」也絕不是什麼都不做,諸葛亮隱居臥龍崗然全知天下大勢,但其實他也在時刻關注著天下局勢,他本人雖未出山,但通過他人的種種社會活動獲得了豐富的資訊。

我們應該知道,所謂「實踐」,是乙個高度概括的實踐,而不侷限於個人親身的具體的每一件事的實踐。要獲得知識,除了親身實踐、還包括他人的實踐、歷史的實踐等等。就好比我們現在可以運用各種科學理論知識,但我們不必從頭開始去實踐中發掘出這個理論,再進行論證分析。

接著再看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此章順承上章,上一章告誡我們要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不要只侷限於一事一物的實踐所得來的知識,而此章告訴我們學習(廣義)是一種增長的狀態(包括但不限於知識的增長),修道則是一種減少的狀態,及減少包括但不限於知識、成見、階級、社會屬性、社會身份等外物的影響,洞察事物的本質規律,也就能因勢利導、順其自然,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當然,減少知識的束縛也不意味著輕視知識,要洞察大道,得到智慧型,必須要從諸多知識中進行提煉,這也是道家辯證思想的體現。

哲學與科學之間的具體關係?

本我永恆自我不息 哲學包含科學。現實世界是內理性外混沌的。物理定律在內部,在封閉環境下是成立的,但無法適應外部開放的環境。所以,最終支配現實世界的是哲學理論。哲學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哲學,指的是包含人類一切已知物件的知識,是人類包含一切而知之的學科,是滿足人類全知真覺而出現的。廣義的哲學包含信仰,...

在哲學中存在乙個關於知識的定義 知識就是被辨明為真的信念。請問信念是什麼意思?信念就是乙個觀念嗎? ?

智庫百科 沒找到出處,最早那個2006年,標籤是格言由此不難看出信念的語境是 願意使x成真 代入知識是成為現實的願景 也就是說,腦洞成真 肥叔 斯金納的實驗似乎能比較好的說明這個問題。skiner弄了乙個給鴿子的投食箱,特定時間會開啟投食視窗給鴿子們投食。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部分鴿子會在箱子力反覆重複...

藝術與哲學的關係?是什麼導致這樣的關係?我們如何正向影響?

文盛 哲學指導藝術的方向。或者說,哲學的思考指導藝術創作的內容和風格。簡單地舉個例子,比如說知行合一的思想,如何指導藝術創作。有個國王,獨眼,斷手,斷腳。但是他很愛面子,想叫畫家畫下他的尊榮。第一位畫家把他畫得很逼真。國王一看大怒,說,我怎麼是這麼一幅殘缺像,如何能傳之於後世?就把這個畫家殺了。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