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如何帶來內驅力?

時間 2021-06-29 01:10:50

1樓:取經路上的悟空

致良知就像大學裡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那是做人做事的願景或稱是追求的終極目標,人有了願景或終極目標,所有做的工作或事情還是雖然還是原來的工作或事情,但卻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只能是讓自己更積極、更努力、更上進。就像有個修行人的故事,大概就是有人問得到人得道前後的區別,得道前是掃地、做飯、念經;得道後還是掃地、做飯、念經,事情還是那個事情,但內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2樓:一明

你明白良知是什麼意思,你就知道良知的力量有多大。

良知《孟子.盡心上》良知是不需要通過外在教育、學習,不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指良心,每個人固有,人的本心知仁,知義,知禮,知是非。

心即理。他知道萬物之理。力量無限大。

3樓:時地分野

人幹任何事都會有理由,連沒有理由也是一種理由。這個理由就是內驅力的本質,是種心理支撐的東西!所謂人各有志,就是每個人的內驅力是不同的,對應到日常生活也都是一些小事,但也都需要乙個理由,乙個心理支撐驅使我們行動!

人的一生就是乙個不斷尋找心裡支撐的過程!

4樓:墨生

致良知和立大志不矛盾,其實致良知到一種境界,心中的大志,自然而然就立起來了。真正的良知是無我的,敢於為蒼生立命,為天地立心。

5樓:new

你想的很對,因為我也想過類似問題,心學裡沒有這個答案,你要根據心學的啟發分析自己內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當你找到自己的答案,就會發現心學很不完善。

6樓:知一

題主能內心漸漸歸於平靜,說明致良知功夫有所進展,所求已經由外轉內,已經能做到無事時的「勿忘」。而題主有想主動尋找內驅力的心又犯了「助長」的毛病。

而「勿忘勿助」其實就是「必有事焉」。

必有事焉就是一定要在事情上面去實踐你所學的心學。事情來了反省下自己有沒有怠惰,做事時有沒有私心,想偷懶,反省自身有沒有急功近利,如果有便克去。我理解你怠惰的原因是因學習心學而對原本追求的東西興趣減弱了,可能是原本追求名利,但現在興趣減弱了,但這沒有問題,是自然的,而是你沒發現心學給了你新的目標。

這個目標不是外在的名利色貨,而僅僅是自己能否時刻做到「克己復禮」,行事順應天理,也就是致良知了。每天致良知的功夫就是實現乙個個小目標。而具體小目標疊加之後你的外在會怎樣變化就不需要關心了。

就像種樹一樣,生長交給自然,你只管灌溉。

以下是原文譯文:

「必有事焉」就是「集義」,「集義」就是致良知。說「集義」一時還未抓住主旨,說「致良知」那麼當下便有切實用功之處。所以我專門說「致良知」的功夫。

隨時在事上致良知,便是「格物」;著實去緻良知,便是「誠意」;著實去緻良知,並且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妄意,便是「正心」。著實去緻良知,便沒有「忘」的毛病;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妄意,便沒有「助」的毛病。所以說「格、致、誠、正」,便不需要再說「勿忘勿助」了。

孟子說「勿忘勿助」,也是針對告子的毛病對症下藥。告子通過強制的功夫來框定人心,是「助」的毛病,所以孟子專門說助長的危害。告子之所以犯助長的毛病,也是因為他將義看作外在的東西,不知道在自己心中「集義」,在「必有事焉」處用功,所以才會如此。

如果時時刻刻在自己心中「集義」,那麼良知本體便會豁然開朗,是是非非全都呈現,又何來的「不得於言,勿求于心;不得於心,勿求于氣」的毛病?孟子「集義」「養氣」的學說,固然對於後學有極大的功勞,然而也不過是對症下藥,只說了個大概,不及《大學》中「格、致、誠、正」的功夫特別精研專

一、簡單明瞭,這實在是上下貫通,千秋萬世永無弊病的功夫。」

7樓:徐蔚陽

首先,陽明講的「立志」,指的是「處處存天理」,也就是「必為聖人」之志。目標是確定的。指的是道德實踐方面。與我們今天講的立志做個什麼什麼區別很大。

其次,您說沒有了激情,沒有內驅力,按陽明的說法即是「立志不切」。就如口渴之人尋找水,怎麼會沒有內驅力呢。當然,如果您的「立志」是物質方面的,那就是「逐物」了,其實道理也差不多。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日常沒有在事上練,內心日漸像槁木死灰。

8樓:旁聽者

見不平拔刀相助,見賢思齊,見不平則鳴,見色起意,見財眼開,見到不同事物本就會產生內驅力。內驅力不強,是外部環境刺激不夠。但內驅有好有壞,立志,致良知,是對內驅力正確地引導。

如何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Kerry媽媽 我們來說說內驅動力它包含認知的內驅動力也就是孩子天生的求知慾 自我提公升的內驅動力也就是在競爭中取得成就排名 附屬的內驅力就是得到他人和社會認可的需求!簡單點說就是發自內心的去學習不是通過外力驅使的行為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動力呢!1.不要打破孩子天生的求知慾。孩子一...

高中生如何擁有內驅力 ?

如果你只是想問內驅力的話那就說一說奧蘇泊爾。他把內驅力分為三種 1 認知內驅力,簡單的說就是對於理解 掌握知識的一種渴望。可以粗糙地理解為好奇心。2 自我提高內驅力,就是通過努力實現某種地位,贏得名次,某種成就的內驅力。3 附屬內驅力,就是得到老師長輩的讚許。想要內驅力的話順著這三個方向找肯定沒錯。...

女性如何找到動力,內驅力,獲得真正的成長?

風中的你 可以理解為你目前沒有前進的目標或努力的方向吧!所以,才沒有動力,更沒有行動可言。剛好看到台灣作家傅佩榮的哲學與人生這本書,書上有這麼一段話,尼采提出精神有三變 駱駝 獅子 嬰兒。他認為精神應該先變成駱駝,再變成獅子,最後變成嬰兒。一 駱駝駱駝是 沙漠之舟 刻苦耐勞,意味著人在年輕的時候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