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驅力到底是什麼?如何產生?如何持續?教育者在這件事情上能做什麼?

時間 2021-05-08 21:19:43

1樓:

內驅力是一種慾望,而慾望是深藏在內心的深處的。慾望的表現,可以是因為喜歡,愛好,追尋,或求知,運動,娛樂,工作,等等。

也就是我們的內驅力是通過對感興趣的事物或者不得不為的行為,而表現出某種不倦的行為動力的慾望來體現。

比如喜歡某明星,就會進行相關相息的搜尋,關注她所有的一切包括各種細微的表現,而無論她的人品好壞。

比如有些富豪雖然已經獲取了很多的財富,但是他對賺取更多錢的內驅力仍然不會消減,那說明他對財富不斷積累的慾望已經深入骨髓,而且會告訴你們乙個他勵志的故事,那就是要讓你們內驅力996埋單!

慾望如果是可滿足的,獲得滿足的慾望內驅力就會下降;有些慾望是無法達到的,那麼行為內驅動動力就慢慢消減至無,或者也會產生反向驅動力做出一些危險暴力激情的事。

所以內驅力是最終還是要有一種激情慾望去維持!

2樓:餘生鴨

內驅力,就是不需要別人提醒,自己提醒自己去學習,去進步。

在基礎教育階段孩子可能需要家長去養成習慣,在初高中大學和人生的從業的階段,自主學習都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人需要有內驅力,才能不斷進步。

3樓:杜伯怪

說白了,就是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但是沒那麼容易,尤其是還想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下實現就更難了。

在產品設計研究的過程中,就不免涉及到許多的使用者心理、使用者行為層面的東西。

我的觀點是,研究學習需要從人類基因層面開始分析,然後是學習行為在大腦裡的底層機理,最後才去研究生活中發現的一些關於學習的現象。

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認識學習的本質。

而到這個時候,相信對於什麼內驅力這些概念會就有自己的認識見解了。

作為教育者,切記「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句話,而在我看來,教育的奧秘也藏在這句話之中。

4樓:

問題孩子的根源在於有個問題父母。

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和父母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因此想從根本上預防問題,在於大人,不在於孩子,這是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一點。比如你讓孩子去看書,但是自己卻在玩手機。

孩子的問題往往具有滯後性,他在未成年或者成年階段出現的問題,往往是在他剛出生沒多久到上學前就決定了,所以預防問題的關鍵在於這段時間的教育和培養。

在這段時間,我們大人以身作則,做好行為教育,心理教育,習慣教育等,我們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階段會收益一輩子。

內驅力,我認為是一種為精神享受。首先得讓自己體驗到某種事情結果帶來的精神享受,然後自己會一直為了這種精神享受而不斷激勵自己,最終達到一直內驅一直爽的境界。

比如我們在學生生涯階段,都知道考試這件事情,成績好的孩子成績會一直好,某個成績平平的孩子突然考了一次年級前幾,你會發現他的成績真的就這麼好起來了。因為考好了,他得到了一種精神享受,發現竟然是如此的爽,那麼內心會不由自主的再次想享受這樣精神快感,這樣內驅力就自然而然的來了,成功也就開啟了大門。

當然,作為老師或者家長,孩子考好了,我們要誇獎孩子,最起碼不能無視孩子努力得來的成果,因為孩子的精神快感除了和別人比較得來,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來自別人的眼光,如果老師說看看你以前考的那麼爛,這次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這樣會大大降低孩子的精神享受感,家長說,你是不是作弊了,孩子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不堪,那麼這個孩子還有什麼理由來自己驅動自己繼續努力呢?

作為教育者,不應該放棄每個孩子,即使是問題孩子,也應該一視同仁,不能帶有色眼鏡,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這個年齡對世界沒有形成乙個穩定的價值觀,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清晰的認識,更多的是從身邊得到的資訊來評判自己,所以給予正向的積極反饋是極其重要的。

5樓:生活加油站

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麼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乙個靈魂喚醒另乙個靈魂。

—— 莫言

學習,就是激發動機、激情、樂趣;學習,就是自我發問;學習,就是喝現實對質;學習,就是與他人對質;學習,就是自我表達;學習,就是論辯;學習,就是建立網路;學習,還是。。。

動機,是一種衝動,是變化的,需要平衡的,受需求、興趣、環境、文化等等各種情況影響,雖然沒有固定的標準,但是給我們指明了乙個方向,找到或者轉換為持續動機,要求學生和家長自我實現、終身學習和共同成長。

正面強化永遠是上策 。 ---動機=需求*價值。

沒有定法的教育,如同多變的人性。

6樓:Justin Jia

環境,一切都是環境。通常孩子都沒改變環境的意願和能力。環境消極孩子就消極,環境積極孩子就積極。

環境包括了一切日常接觸到的人和事。家長、同學,老師,路人,電視。。。太多了。

這些都在產生影響。面對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孩子看見到了會學。現實場景中親眼所見的學習作用非常大。

當有人在孩子面前抱怨各種事的時候,孩子也就學會消極和抱怨。當有人在困難面前奮起的時候,孩子也就學會了類似的行為。

不要試圖在孩子面前表演,否則孩子不會學到你要宣揚的東西,反倒是學會了虛偽。

7樓:raina dad

您說的內驅力,我理解成一種內在的自我驅動力,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獲得這樣的「自我驅動力」,這種力量可以促使孩子不斷的挑戰自己,通向卓越,而不再需要家長和學校反覆的督促。

事實上,這種「自我內在的驅動力」是存在的,為了方便說明,後面我們簡稱它為:「自我驅動力」。

「自我驅動力」是如何產生的呢?為什麼總有那麼一些人通過不斷的訓練和挑戰,能讓自己達到一般人無法達到的高度,這些人可能是運動員、演奏家、數學家、飛行員、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等,他們在特定領域中的表現超過常人。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有乙個共同特點,就是擁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

長時間的保持這種力量,並讓它不斷增強,是追求卓越背後的源動力。

「自我驅動力」的產生首先來自於「目標管理」,如果沒有明確的具體目標,任何人都很難持續的讓自己不斷精進。這些目標需要是具體的,如果我們把目標設定為要成為乙個偉大的人,那麼在之後實現的過程中,會不斷失去目標感,無法獲得行動的力量。同時,目標的難度需要不斷提公升,當我們達到目標後,只有設定乙個更高的目標,才能推進我們不斷接受挑戰,獲得新的「自我驅動力」。

有時候,我們還需要降低目標的難度,防止我們用力過度,傷害自己,影響自己的正常表現。

所以,如果我們想讓孩子主動的專注的持續做某些事情,比如:運動、學習、畫畫、跳舞、彈琴、做家務等。我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和孩子一起設定乙個具體的任務目標」,然後,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當孩子習慣每天的事情都以任務或遊戲的形式出現,並且能夠參與任務管理時,那麼,我們就邁出了構建「自我驅動力」的第一步。

「自我驅動力」的產生還來自於「壓力管理」,當壓力值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時,可以不斷增強「自我驅動力」,並能夠持續的獲得力量感。我們的壓力值過低,是沒有動力挑戰難度的,如果壓力過大,會適得其反,我們表現的水平會降低。所以,我們需要將壓力控制在我們的「極限臨界點」之上,讓我們能夠通過努力打破「極限」,然後再進入常態,直到下乙個「極限臨界點」的到來。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的設定新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能夠完成的,同時又不那麼容易完成,需要離開原來的「舒適區」,才能夠達成目標。如果這個目標設定的過高,則會過度的遠離「舒適區」,這樣就容易讓自己受傷。

以我4歲的女兒為例,我會根據她的表現情況,適當的調整目標。為了訓練她的閱讀能力,我需要讓她選擇一本可閱讀的繪本,然後讓她每天閱讀一頁的文字內容。一開始,她會比較難以完成,所以我降低了目標,每天只閱讀一句話。

等她適應了這種強度後,再讓她一次性閱讀一頁的內容。我始終會把壓力值控制在她離開「舒適區」以外較近的距離,讓她不斷挑戰自己,最終可以從頭到尾閱讀完一本繪本。

「自我驅動力」的產生還來自於「正面反饋」。為了讓我們的「自我驅動力」不斷被強化,我們需要千方百計的獲得「正面反饋」,而往往這種「正面反饋」是被我們所設計的。

總而言之,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不斷的獲取「正面反饋」,以促進孩子更有興趣和動力挑戰更高的目標。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自我驅動力」是一種來自於我們內在的,能促使我們不斷接受挑戰,實現自我精進的力量。想要建立持續的「自我驅動力」,需要通過「目標管理」、「壓力管理」和「正面反饋」這三種工具來有目的的進行規劃設計和刻意訓練。這三種工具無論對於身為教育者的父母和老師自身的發展,還是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適用的。

希望更多的家長和老師能夠了解到「自我驅動力」的內在執行機制,更好的幫助自己的孩子和學生們構建起自己的「自我驅動力」,這種行動的力量會讓孩子們受益終身,這也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8樓:Tuckers

說到底,不管叫什麼,理論上這都是在呼喚教育主體從teaching 變為learning。

以我所在國家的粗淺的person centred的理論看,就是簡單的興趣二字。

問題不在於產生和持續,在於如何趨勢興趣在不同教學領域裡,幫助學習者掌握關鍵 thinking framework 和thinking skills,能夠完成problem solving的過程,並且能夠通過assessment techniques被觀測評價和再引導。

教育者在這件事上...嗯...我這邊的學派認為,教育者是leading to learn,不是teach。

所以instructional leadership等相關行為是教育者的關鍵技術和行為,也是教育管理者的關鍵行為。

具體細節,忘了。後面延伸的是近二十年不同學派一頓幹。我後來發現我也不知道我應該聽哪個大牛的了。

我自己最後的實證研究偏向了教育管理,現在的工作也不再跟pedagogy和educational leadership有關係。

so,拋磚引玉吧。其實不是很理解這種psychodynamic角度提出的因素,考慮了一下,我可能完全不會同意那些概念歸結為內驅力,對學生不咋公平,也不太理解如何合併到近年的主要理論。畢竟不可觀測行為。

對吧。自我量表普遍容易耍流氓。

高中生如何擁有內驅力 ?

如果你只是想問內驅力的話那就說一說奧蘇泊爾。他把內驅力分為三種 1 認知內驅力,簡單的說就是對於理解 掌握知識的一種渴望。可以粗糙地理解為好奇心。2 自我提高內驅力,就是通過努力實現某種地位,贏得名次,某種成就的內驅力。3 附屬內驅力,就是得到老師長輩的讚許。想要內驅力的話順著這三個方向找肯定沒錯。...

威懾力到底是什麼東西 是如何形成的?

夢裡尋她 威懾力就是一種心理博弈,要滿足3個條件。一是對方不想讓這件事發生,二是讓對方認為我方有能力做到這件事,三是讓對方認為必要時我方有很大的可能會去做這件事。比如 三體 裡面執劍人羅輯對三體人的威懾。而有聖母心的程心接替了羅輯以後,對三體人就沒有了足夠的威懾力。因為程心不敢去做這件事。或者說三體...

生命到底是什麼?它是如何被賦予的呢?

郭政毅 乙個從古至今,無數聰明人想破頭都沒有正解的答案,在知乎一問,就有有解了?而這問題在知乎還反覆問了無數次,下一次該弄個計數器,看看我是收幾次邀答類似的問題了。別問了,答案不在別人身上,在你心裡,在你的信念,你認為什麼就是什麼 你認為不是什麼,我說再多都是白打字而已。你要是找不到那個信念,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