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與道教有區別,儒家與孔孟之後的儒教學士有區別,你認為是這樣的嗎

時間 2021-06-04 15:33:10

1樓:caoguoliang2016

我認為是這樣。道家思想,儒家思想重點是思想兩個字,寬廣有包容性。道教儒教更具體,更有約束性。至於是不是發展?感覺既有發展,也有些跑偏,或者越走越窄。

2樓:Gordon

儒道肯定有區別,乙個是從自然為出發點,乙個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儒家與新儒家,儒家在傳承過程中多了一些實用性,不解決實際問題,再美好的思想又有什麼用呢。

3樓:昊冉

可以看看南懷瑾的《禪宗與道教》,清楚的說明了道家道教佛家佛教的發展史。

老子沒有建立道教,佛祖也沒建立佛教。起初的佛堂裡空空如也,壓根沒有什麼佛像,後來和尚為了紀念達摩祖師,就在佛堂裡擺了乙個達摩像,再後來就發展成各種菩薩像了。

佛教道教都是宗教,都是迷信。

而了義佛經與道德經講的都是宇宙真理,講的都是同乙個東西,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

歷代皇帝中愛好佛學者大有人在,如雍正、武則天等等。唐太宗為了搬出一位有頭臉的祖先,就想到了老子(老子名李耳),立道教為國教,尊老子為太上老君。然而道德經實在看不懂,佛經說的又很詳細,唐太宗卻是個佛學愛好者,命宰相房玄齡主持佛經翻譯事務,請在印度留學20多年的玄奘翻譯佛經,有時乙個字就要推敲乙個多月。

現在文化流通了,各種翻譯著作不計其數,而佛經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翻譯的最精準的。

然而佛經畢竟是2000多年前的東西了,即使是好東西,卻與現實嚴重脫節,常人很難看懂,看得一知半解的就學了滿嘴的佛話,十足乙個嘴皮道人。

4樓:宮野望

真正的信仰是植根於個人內心深處的。社會的習俗可以讓乙個人因為習慣而有信仰,這種信仰在內心未必認同。中中國人的信仰一直沒有斷過,信自己,是中中國人真正的信仰。

去信儒、道,或是其它的宗教學說,只是我們從其中尋找符合內心認同的辦法,從其中為自己找到支柱。

對於宣揚宗教學說的人,名氣越大越容易吸引到群眾。乙個被帝王肯定的學說毫無疑問更易流傳推廣。

名出則財聚,即使你不要。可不喜歡錢的人基本沒有。每個人都認為:我至少要有基本生存吧,其實每個人對基本生存的要求天差地別。

5樓:穿山甲

怎麼說呢雖然我也不太了解,但這麼一兩句話想否定乙個扎根在土壤裡,以千年記的組織形式是有點囂張的。

而且這裡有個問題,道家和原教旨儒家基本已經斷了傳承了,不存在的東西總是給人幻想的空間。

但無論其是否消失裡面的思想傳承其實同樣已經滲透到我們的血液裡了。

6樓:天地不仁

孔孟與之後的儒家,本質上還是開創與傳承發展的關係,不能用質來分別。朱熹、二程等確實挽救儒家於危難之時,但他們的思想是讓儒家更進步了還是扭曲了,各有見解,本人趨向朱熹思想是儒家的糟粕更多。

關於道家和道教,明確說,他們從來就是兩回事,沒有本質上的共通。道家是道家,道教是道教。總不能說日本人、南韓人開化之初及發展過程中,學習了大量中國文化、思想,尊崇孔子等中國先賢,就說日本人、南韓人是中國人吧?

請自行了解道教發端及發展史,有興趣可以研修莊周道家思想。

老莊之言是道家,孔孟之言是儒家,後世的道教肯定不是道家了,後世的儒家還是儒家麼?

求索 首先你的前提就不成立好不好!老莊二人並不認為自己是道家,他們之所以被劃歸在一起,是從司馬談的 論六家要旨 開始的。所以說道家到底歸不歸於道教,那就看你自己怎麼定義了,你能接受司馬談關於道家的定義歸納,為什麼不能接受後來人對把老莊歸於道教的定義歸納呢?如果老莊歸於道教,那麼老莊同時也屬於道家,難...

道家的絕仁棄義與儒家的仁義之間有什麼區別?

龍門至順 大善背後必有大惡,大仁背後的有大偽。個人的理解是這反而契合儒家後中庸觀 沒有極至的惡,與沒極至的善,所以才有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DaRenXin 是一樣的。這裡的絕仁棄義就是為了抵抗儒學正統十級段位德位至平天下而去的。因為禮記.大學成書比道德經成書早。所以導致後世多有誤會。天地不仁,以萬物...

道家博愛 儒家仁愛和墨家兼愛的區別與聯絡?

李京奔 道家的博愛不了解,似乎沒有這種提法。說一下儒家仁愛和墨家兼愛。如果你是面試官,乙個是和你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另乙個是你的親戚朋友。如果你是仁愛,你就會選親戚朋友 如果是兼愛,你就會公平公正。墨家兼愛的提出,正是針對儒家的仁愛。與仁愛相比,兼愛打破了血緣關係的侷限,既為社會成員之間的融洽相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