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道家的道與佛家的法有什麼區別與聯絡?

時間 2021-06-01 16:32:36

1樓:東門甲

有共同的部分,所謂道就是心,修的是同乙個。

不同的地方就是,道教裡面修的是不斷接近道,無限去接近。

而佛門修的是全證,可以說道教的終點是佛法的起點。

當然佛法在共同的部分也有教學。

這就好像同一座山,道教是無限靠攏這座山。

佛法前一段也是無限靠攏這座山,正式起修是登山。

2樓:此心光明

本質是一回事,因為終極真理只有乙個。

釋道儒,各家各派只是表述的角度深淺方式方法以及用途,有所區別而已。

雖然「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但都是在拿廬山說事兒呢。

大道唯一,只是在表相上相對而言,道教走的是修身養性的路,佛教走的是偏重於修心的路子。殊途同歸,因為身心本來是一體的。

3樓:

以前的道家:修行(修行=修心,以修心為主,修行法術其次)、慈悲心(對人,對動物不是)、孝心、降妖除魔(進攻性強,以前屬於百花齊放的時候,那都是實打實的實力,厲害的人太多了)、算命(厲害的多)。

現在的道家:修行(以修行法術為主,修心的少的可憐)、慈悲心(少的可憐)、孝心(和以前差不多)、降妖除魔(大部分都是表面,真正有實力的少的可憐)、算命(真正的少)。

以前的佛家:修行(修行=修心,以修心為主,神通隨緣)、慈悲心(全部眾生)、孝心、降妖除魔(以超度、防禦為主)、超度亡魂(真心超度)。

現在的佛家:修行(真正修行的少)、慈悲心(大部分都是盲目的慈悲心,就是好心辦壞事)、孝心(比以前差一些,但因為核心沒變,所以影響不大)、降妖除魔(現在大部分都不知道什麼是「魔」,所以效果大不如前,除了少部分知道的人)、超度亡魂(真心的少,大部分是走個流程,但好過沒走流程的)。

4樓:南飛的雁兒

道家的道與大乘的法都是說本體,沒有差別。道者,天地之宗、萬物之母、宇宙之本體,即根本也。但喬達摩講的是苦集滅道,四聖諦,八正道。

5樓:誠意

修行方式不同,到達的目的地一樣,都是明心見性,徹悟本來。只是各家的術語有些差異,修行的方式方法有不同。比如說描述本來面目:

佛家無相之相、真空、凡有所相皆是虛妄、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等等,道家「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恍惚惚似有非有)。

」明明是說的乙個事實,不僅僅是佛家道家儒家也是,儒家有: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虛靈不昧。

無思無慮等等。須是自己去體會這些言外之意,會發現三教本是一家。

6樓:葉狐禪

你看道字一首一走,也就是說道需要你修煉才能得道,需要你用頭腦去學去想去明白,去積累,然後做出來的這個東西才能叫道,固千種人千種道,又大道萬千,殊途同歸。

這兩者就是道家的道與佛家的法的區別,乙個需要補充,凝結,產生質的變化,乙個去雜質,四大皆空,回歸本源。兩者雖不同,卻有聯絡,道家認為修煉可以使落回低階的人進化到高階,佛家卻認為只有最初的本源才是最高端的,正所謂有就是無,無就是有,生就是滅,滅就是生,宇宙從創生走向毀滅,又從毀滅走向創生。

7樓:

乙個求長生久視,能看能聽能說能動的乙個都不能少。

乙個求解脫,無絲毫境界可言說,無絲毫本體、作用可言說這兩個能擱一塊,還一樣?

要說一樣的話,他們在修煉的過程中都會涉及到打坐這個姿勢和禪定。

8樓:有界無邊

對道家理解不夠全面不敢深談,但佛教區別於其他教派的根本特點在於「空」,從否定阿特曼這樣的靈魂實體性,到否定一切現象背後的主宰性實體,但凡從時空上試圖分割出來的「第一因」「物自體」一類的概念,都是要「空」掉的,所以佛教的無為法也是一樣,不能帶有這樣的特質,有為法剎那生滅,沒有自性,無為法雖然沒有生滅,但作為有為法的「實相」,和有為法也不具有時空割裂的屬性,所以也是空性的,不會具有第一因的特質。比較佛教和道家,佛教的這一點一定得明白。

9樓:西山客

個人淺見:佛家和道家本質是一樣的,不論是成佛還是成仙,其實本質是一回事,只是說法不一樣。

區別:一是修法不一樣;二是側重點不一樣。佛家的注重指引人去修佛成佛;道家則通過修行去順應自然之道。

10樓:affage

道家的道是本於自然的清靜無為,佛家的法講智慧型解脫的自在無礙,比較複雜,我們只談大乘佛教的法,南傳佛教的法我了解得很有限,佛家道家二者可以說都是無為法,在這點上是共性,二者差異就是對人生的看法和趣味,道家比較樂天一點,佛家比較嚴肅一點。這個跟二者的文化基因有關。

11樓:李旭東

一、學習「道法」,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和觀點來分析,才能得其本源,而不能用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牽強附會。

二、學習「道法」,要學以致用,並不是用來好看的。

三、道教和佛教都是宗教,不是科學,不能純從科學的角度來解讀……

12樓:初見

看乙個「古人」人的態度,就可以知道。這個古人就是玄奘。

玄奘翻譯過《道德經》,並且在翻譯過程中與當時的道士起了爭執。

在佛法水平上,永明延壽禪師一句話對唯識的評價可以對玄奘的註解「才入信位,便登祖階」。玄奘的水平可遠遠超過信位。

13樓:子長悅

這些只能靠題主自己去領悟,別人說的只能是別人的,這些知識說者難說清,聽者聽得雲裡霧裡

如硬要說區別,那可能在於老子無法用語言描述清楚的「道」,釋迦牟尼講得稍稍清楚一些

它們之間的聯絡在於他們所表述的是同種東西,即萬事萬物的「表」和「裡」的關係,

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他老人家是這樣描述的,並免強說這就是「道」

釋迦牟尼佛給它取了另乙個名字「真如」並說明:真如裡地不立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這即是說,在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的「本體」裡連一粒塵埃都沒有,但是只要「現象」出現的時候,這些現象都是在「本體」的作用下生出來的,「本體」不作為,便什麼都沒有。在佛法的大千世界裡沒有乙個不是這樣的規律,我們所見的現象和本體其實是同一種東西,因此佛家說不二供參考

14樓:妙來

沒什麼區別,法就是方法、法門。最終的目標是一樣的,就像我要到北京,走路去坐動車坐汽車坐飛機,有什麼區別?只是方法的區別,你想怎麼去就怎麼去,最終你能到就行。

搞佛道之分的全是不懂的人、搞學術的人或沒有實修到小有成就的人在那瞎吹牛。

實踐是檢驗的唯一標準。

有實踐才有發言權。

15樓:燃燈道人-卡比

這糟糕的提問。

就好比,水在方形的缸中,和在圓形的缸中的區別和聯絡。如果你要比區別,你就抓住了他們的外形,結果什麼都不了解。

釋迦牟尼說,自由的人,都是了解「無為法」,但呈現出種種差別的人。(「一切聖人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其次就是,不要搞學術。

什麼「區別聯絡」,這是學術的事。

如果你要搞懂什麼佛道之流,就不要搞學術。(所以開頭說,「這是乙個糟糕的提問」。)

搞學術會浪費你時間。

你沒才華,浪費時間。有學術才能,也是浪費時間。儘管你有學術才能的話,能收穫一些社會生活的好處。但同樣過門而不入。

就這樣。

印度教的「梵」與道家的「道」有何異同之處呢?

尋道的電分 本人也是為了尋找答案來寫回答的。印度教的梵是一切事物的根源,是生生不息的密碼 道教的道是從無到有的解釋,是有無相生 陰陽平衡的變化規律。我個人覺得兩種思想在世界本源上是相似,甚至不謀而合的。 太極堂主 推薦一本書,叫 宗教經驗之種種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 詹姆斯創作的宗教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

道家思想中的「易」該如何理解?與「道」又有什麼關係?

無奇之道 道家是樸素世界觀,認為萬法永珍皆由相對性構成。相對性就是體現為相對的屬性,如0 1,男女,陰陽。相對性和世界的關係就如 2進製語言0 1之於電腦遊戲世界。易,就是相對性變幻。就如把 0 1 兩種狀態變幻成 0,0 0,1 1,0 1,1 4種狀態。這叫加相對性。反之叫去相對性。兩者統稱相對...

請問道教講的「真常」和「真靜」有什麼區別嗎?

秦皇 不了解具體情況,但字面上好理解,道教講有無,涵蓋一切都是,常就是有,靜就是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知道 不是我尋思你經可以看不懂,但是每個字的含義也不清楚?常啥意思?靜啥意思?你要是還沒成年建議你好好讀書這些玩意不是你現在該看的 法玄 這個問題,不想解釋。讀清靜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