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五蘊,五取蘊,與緣起法的取支是什麼關係

時間 2021-05-12 01:28:26

1樓:初九在下

關於這個問題,我這有個回答特別好,具體可以看看030.空就是色-五蘊之色

其實五蘊這個話題挺複雜,從這裡開始,往後幾個文章都在談五蘊,你的問題,我沒記錯的話,裡面有具體答案。

佛教哲學目錄

2樓:掌中之葉

取就是拿過來的意識,但凡有取都有其推動力,有於此相依的邪見。不然不會產生取,由緣起法可以看到取有其因緣愛,愛有其因緣受……以此倒推,最後發現是由對離苦來說錯誤的觀念無明為始作俑者

對未受教導的一般人來說,都是五取蘊

對初二三果來說,什麼時候處於八正道中,什麼時候不再是五取蘊對漏盡解脫的阿羅漢來說生命存續期間是五蘊而不是五取蘊。

如果非要應你的提問來回答

那就是於五蘊不如理作意,不正思維形成五取蘊,取不要單獨去看結合前後,愛緣取就是前面提到的,取緣有,有緣生就是說了因此而產生的延續,輪轉

3樓:

五蘊/五陰色受想行識蘊。

五取蘊/五受陰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受陰。復次。彼色是無常.苦.變易之法。

云何受受陰。謂六受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是名受受陰。

云何想受陰。謂六想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想。乃至意觸生想。是名想受陰。

云何行受陰。謂六思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是名行受陰。

云何識受陰。謂六識身。何等為六。謂眼識身。乃至意識身。是名識受陰。

復次。彼色,受,想,行,識受陰是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盤。。。。。。。

緣起法的【取】

五取蘊在雜阿含是五受陰,以下受等於取

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

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色陰。隨諸所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彼一切總說受.想.行.識陰。是名為陰。

雲何為受陰。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過去.未來.現在。生貪欲.嗔恚.愚痴及余種種上煩惱心法。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受陰

非五陰即受。亦非五陰異受。能於彼有欲貪者。是五受陰。

這五法稱為upādānakkhandha(取蘊),因為它們組成了執取的目標。佛陀說:「無論是那一類與漏有關及會被執取的色,是過去、未來、現在等,這一切都稱為色取蘊。

」再次,對於其他四取蘊的定義也是如此。在此,一切能被四取(即:欲取、邪見取、戒禁取、我論取)所執取的五蘊成分皆名為取蘊。

這包括了所有色蘊及屬於世間的四名蘊。

4樓:淨海潮水

通常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分為,事物本身(事相),事物本身的概念(名相),以及關於事物本身,事物本身的概念,所產生的引伸,廷展概念,三個情況。

而三者,是,非一非異的關係,同屬分別思維。

那對五蘊的事相,名相及因五蘊事相,名相的各種引伸,延展概念,所引起的貪愛執,我見執,就叫五取蘊。

五蘊與五取蘊,同屬無明。無明又是貪愛,我見等各種煩惱的總名稱。即五蘊與五取蘊相同。

十二因緣的取支,也是屬於貪愛,我見執,與五蘊,五取蘊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5樓:普波居士

「五蘊」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蘊」(舊譯「陰」)是「積聚」的意思,也就是不同的歸類:

佛在經中,將所有以「變礙」為本質的物質現象歸為一類,即是「色蘊」;

將所有以「領納」為本質的心理現象歸為一類,即是「受蘊」;

將所有以「取相」為本質的心理現象歸為一類,即是「想蘊」;

將以「造作」為代表的一系列心理現象歸為一類,即是「行蘊」;

將所有以「了別」本質的心理現象歸為一類,即是「識蘊」。

「五蘊」概括了我們的一切身心現象,也概括了外在山河大地的一切物質現象,是一切有為法的總稱。

「五取蘊」(舊譯「五受陰」或「五盛陰」)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五蘊」分為「有漏」的五蘊和「無漏」的五蘊。「五取蘊」就是「有漏」的無蘊。

如《俱舍論》說:「有漏名取蘊。」

「取」是「煩惱」的異名。之所以把有漏的五蘊稱為「五取蘊」,理由有三:

1.因為這些五蘊從「取」(煩惱)產生;

2.因為這些五蘊為「取」(煩惱)所屬;

3.因為這些五蘊又是產生「取」(煩惱)的基礎。

如《俱舍論》說:「煩惱名取。蘊從取生,故名取蘊。或蘊屬取,故名取蘊。或蘊生取,故名取蘊。」

所以,「五取蘊」是對一切有漏身心現象、有漏有為法的概括。

例如:凡夫的識蘊,是有漏的識蘊,所以是「識蘊」,又是「識取蘊」。

佛陀的識蘊,是無漏的識蘊,所以是「識蘊」,但不是「識取蘊」。

明白這兩個概念的區別,才能更好地理解「五取蘊苦」的內涵。

另外,緣取故有應是緣取故有有。《阿含經》雲:緣取故有有。

能招當來有觸生是名有。有六入處。六入處緣觸。

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

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

如是純大苦聚集。謂六入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集滅。

6樓:hu-ou

十二因緣講的是因緣由細到粗滾動發展關係。五取蘊是對蘊的劃分分類。蘊指的是聚在一起的因緣。十二因緣的「取"支應就是指的「五取蘊」,講的是由「愛「到緣起「五取蘊"。

hu-ou:真正的因果是什麼

7樓:

五蘊就是五取蘊就是色受想行識。

緣取故有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

是這麼個過程,就是因愛而取因取而有。

總結:五蘊就是這麼愛、取來的。

8樓:吳天天

五蘊的意思就是五種聚集。這五種聚集統稱為世間。

五取蘊是對五蘊的執取,把五蘊當成我,當成我的,具體而言就是佛教煩惱心所中的薩迦耶見。佛教認為,五蘊是客觀存在,但卻是不斷生滅的,所以它們不是我,不是我的。

取支是煩惱心所的統稱,取緣有,就是說乙個人有煩惱,就會造業。

9樓:Freeman金剛

相應部的卷十二《因緣相應》和卷二十二《蘊相應》會有題主想要的答案:

SN 22.56、79經=五蘊的定義;SN 22.48經=五蘊和五取蘊的關係。

《蘊相應 · 封滯品(攀住品)》(特別是SN 22.53和54經)有從蘊的角度介紹為什麼有執取、欲貪。

願安詳自在

10樓:三步一顛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要了解五取蘊,就要先了解取是什麼意思?取就是很愛的意思,也就是說取必須有愛做為緣 ,取即是因愛而生著,故取是執著的意思,是執著就是煩惱。當五蘊與取和合後而生的煩惱,就是五取蘊的意思。

十二緣起取為第九支,是由愛而生起並且增強的追求執著的意思。舉個例子,比如有人看上個東西,當他愛上這個東西時,接著是越看越愛,然後心中生起我必須擁有它才能快樂。例子之中對喜歡的東西越看越愛就是取。

五取蘊的取與十二因緣的取,都是同乙個意思 。

11樓:護法居士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十二因緣中的「名色」的「色」,就是色蘊;

十二因緣中的「名色」的「名」,就是受、想、行、識蘊;

五蘊因「取」而增長熾盛,因不「取」而熄滅,所以可稱作「五取蘊」。因為是「取」來的。

五蘊,也稱「五陰」「五受陰」。你自己觀察思惟一下吧

佛說五取蘊熾熱是苦,什麼是五取蘊的熄滅?

翻開佛經或者聽聞佛法時,常常有人說生老病死苦。有人說,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苦。有人說憂,悲,惱苦。有人說不滿意,不願意,不期望,不如意苦,厭惡苦,人間的苦說不完道不盡,就像大海一樣廣闊,而海水只有一味,鹹苦,佛取一滴海水而說 五取蘊苦 召集苦的原因多如牛毛,有貪嗔痴慢疑,有無明,邪見,有十四不善心...

請問心經中的五蘊是指的哪五蘊?

supervisor 五蘊,梵語pan ca skandha,巴利語pan ca khandha 又作五陰 五眾 五聚。三科之一。蘊,音譯作塞健陀,乃積聚 類別之意。即類聚一切有為法之五種類別。一 色蘊 梵ru pa skandha 即一切色法之類聚。二 受蘊 梵vedana skandha 苦 樂...

如何理解佛家八苦中的五取蘊苦

聞思略見 感恩師兄,此問題末學已經深入剖析,多方求證,目前的觀點是 僅供參考 其實無常即是生滅法,不屬苦或非苦,真正的苦的根源還是非正見與執著。無常計常,無我計我 邪見,三結未斷見 執著五蘊 生滅法 而起一切苦。大便超人 浮世繁華 我們迷失了本心之後,六根各自為政,形成瞪眼發勞相,就有了五蘊,並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