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諦中的八苦中的五取蘊我理解的是放下和超越一切執著,那人為什麼要執著的去成佛?這本身也是執著嗎?

時間 2021-06-06 12:37:08

1樓:desire caution

這位提問的朋友,請先搞清佛法中執著意味著什麼。所謂執著不是意味著你想做什麼,然後去做了而已。所謂的執著是目前你難以不去想這件事,更別說,不去做這件事了。

那是一種對人的繫縛。所以,你今天想成佛,明天不想了,然後對自己說一句:因為我放下執著了。

請注意,你只是放下了個想法,那不叫放下執著哈,因為你放下的不是很輕鬆嗎?如果搞不清這個就會陷入這樣乙個尷尬的文字遊戲:我不該執著。

恩,那我也不該執著不該執著的這個想法啊?不對,那我也不該執著不該執著不該執著的想法啊?還可以繼續往下累積這個句型模式,尷不尷尬?

成佛首先意味著,任何事情,對,請記住,是任何事情,都不會有任何難以不去想的或不去做的衝動,這才叫放下任何執著。你是否有難以不去想,或不去做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叫執著。你是否想要永遠這樣難下去或說總是帶著某些難以抑制的衝動而想事情或做事情?

如果不想,就請修佛吧。

2樓:cowboy000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密多時,照見無蘊皆空」。五蘊既空、「我」在何處?「我」既不在,誰在執取?

既無執取,又談何放下?連「我」都沒有,何人成佛?又談何追求呢?

邏輯上是這樣

3樓:普波居士

佛指眾生本具的佛性,就是清淨本心。清淨故,了不得,如虛空,本來無一物。什麼也沒有,你要執著什麼?

放下不是說有個什麼東西要你放下,是放下你那貪嗔痴的取著心,讓大家不取於相,是不取之心。佛法心法,修佛修心,不要心外求法。

說斷執著,是因為眾生有執著的心。如果眾生沒有執著,心本清淨,哪來是執著。

是心是佛,是佛是心。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

4樓:[已重置]

依法不依人,不只是原始佛教的通則,也是大乘佛教的通則。執著成佛就是執著徹底解脫,因為你現在做不到你所說的放下和超越一切執著,你自己都說咯它僅僅只是你的一種理解,一種知見,所以不僅需要指月的手指,而且還需要執著去找到天月。

5樓:釋迦摩尼佛

「放下和超越一切執著」在大念住經中是這樣說的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而這句話的前提是五取蘊有相同的特徵無常苦無我,這一點要明確。五取蘊剎那生滅,絲毫不能常住不變,全部在它生起之處滅盡無餘,這就是無常。五取蘊時刻為生滅所逼迫,有怖畏的人,因為無常令生怖畏這就是苦。

五取蘊時刻為生滅所逼迫,而不能自主,五取蘊不是「我」、在其中也找不到「我」、在「我」中也找不到五取蘊、五取蘊也不為「我」所有,這就是無我。像這樣正確的觀察五取蘊,就稱之為之正觀。正觀的人,就會生起厭離,想要尋求解脫,滅盡煩惱。

這就是齊天大聖說的出離心。而一旦你以佛陀為師,遵循世尊的教育教導,便已經與佛同道了,所以最終並不是執著成佛。齊天大聖另外說的菩提心全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佛。

如何理解佛家八苦中的五取蘊苦

聞思略見 感恩師兄,此問題末學已經深入剖析,多方求證,目前的觀點是 僅供參考 其實無常即是生滅法,不屬苦或非苦,真正的苦的根源還是非正見與執著。無常計常,無我計我 邪見,三結未斷見 執著五蘊 生滅法 而起一切苦。大便超人 浮世繁華 我們迷失了本心之後,六根各自為政,形成瞪眼發勞相,就有了五蘊,並且深...

佛說五取蘊熾熱是苦,什麼是五取蘊的熄滅?

翻開佛經或者聽聞佛法時,常常有人說生老病死苦。有人說,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苦。有人說憂,悲,惱苦。有人說不滿意,不願意,不期望,不如意苦,厭惡苦,人間的苦說不完道不盡,就像大海一樣廣闊,而海水只有一味,鹹苦,佛取一滴海水而說 五取蘊苦 召集苦的原因多如牛毛,有貪嗔痴慢疑,有無明,邪見,有十四不善心...

請問心經中的五蘊是指的哪五蘊?

supervisor 五蘊,梵語pan ca skandha,巴利語pan ca khandha 又作五陰 五眾 五聚。三科之一。蘊,音譯作塞健陀,乃積聚 類別之意。即類聚一切有為法之五種類別。一 色蘊 梵ru pa skandha 即一切色法之類聚。二 受蘊 梵vedana skandha 苦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