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與大乘有什麼區別與關係?

時間 2021-06-01 04:06:26

1樓:桃花仙人

本以為這種問題我是沒資格回答的,看看其他回答後我覺得還是說上幾句吧,簡單點說修行的目標不同,由此修行的路徑也不同。大乘佛教的目標在於普渡眾生,小乘佛教的目標在於自己的覺悟,在修行方法上,小乘佛教一味追求空,由個體的悟到空而獲得解脫,而大乘佛教以空為路徑(法門),不限於自己的解脫,更以眾生解脫為終極目標。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有點淺薄,希望有大師看到批評指正。

2樓:

從發心上,大乘佛教重視菩提心的修持而小乘沒有這樣的說法,主要以自我解脫為主。雖然很多小乘行者在修行過程中也在盡力的去踐行布施,但畢竟沒有發心和如理的思維,因地是有區別的。

從境界上,眾生執著有常,有樂,有我,有淨,小乘的修行可以使眾生體悟到無常,苦(無樂),無我,不淨而解脫,但小乘行者到了這一步,仍有些許的執著,那就是執著無常無我苦和不淨,認為這是最高的境界,殊不知在大乘佛教裡有執著就不會是究竟的,只有再放下對無常無我等的執著,才能圓滿,進入一真法界。所以大乘佛教認為小乘仍處顛倒妄想狀態,和凡夫的四顛倒共計八顛倒。

3樓:Garfield Yu

朋友,如果說大乘與小乘的不同,大乘佛教可以相容小乘,但反過來,小乘就做不到,所以小乘不會承認大乘。

說到兩者的聯絡,他們都是釋迦摩尼佛所說的法,只是小乘佛法,釋迦摩尼佛是用嘴說,而大乘佛法,釋迦摩尼佛是用「實際行動」來展示,因為釋迦摩尼佛創立佛教就是對大乘本懷的展示——「眾生皆可成佛」,要不然他放在好好的王子不做,倖倖苦苦的創立佛教、四處弘法幹什麼?

希望以上,能讓朋友對於佛教的大、小乘多少有所了解。

4樓:bob

上座部以巴黎三藏為正統,其理論跟簡易,以苦集滅道,無常為中心。修行法門多為【四念處】念身,觀死屍悟無常,經行,念吸,觀心,止觀法門最為盛行。

而大乘佛教以無常,苦,四聖諦等等為基礎而發展出種種理論於修行法門。比如龍樹所創之中觀派,立中道,以視一切法為空,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而對其不生執著。世親和無著建立唯識宗其中包括中觀學說但他們的宗旨便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認識到世界只是第八阿賴呀識所生之妄想不可執著,清理八識惡業種子,轉識成智。

至於修行法門大乘可分為藏傳於漢傳。藏傳多修秘法挫火定,觀佛,念咒,上師瑜伽,大手印,止觀,大圓滿(頓悟法門)。

漢傳各派修行法門基本上是:止觀法門(天台宗看重這法門),念佛 (淨土宗),看公安,參話頭(禪宗),持咒(隨便念的很多不過日本真言宗有特殊方法),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區別?

七非先生 佛法的詞根是法,法是要能在生活的每個當下用起來,超越煩惱,煥發清明的。佛者覺也,能這麼用起來,就是從念念覺知到時時覺悟。回到自身,如果你能夠比昨天多收穫了一點智慧型的清明,和生命的自在。超越自己一點點,自由自己一點點,離妄想執著一點點,心量放寬一點點,承擔力大那麼一點點,你瞬間放棄了你之前...

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任克 本來佛法沒有大乘小乘顯密之分,然而有趣的是,佛法在事實上有了大小顯密的分別,具體是怎麼回事?其實導致大小顯密的分別,不是佛法,而是人的分別。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特點,導致不同的佛法。你讓乙個心懷眾生 不捨世間的人,去修學所謂小乘佛法,他同樣會心懷眾生,使用小乘佛法來普度眾生。你讓乙個性樂寂靜 ...

大小乘佛教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究竟先生 小乘求解脫。厭輪迴,樂涅槃。只為解脫這個苦樂無常的身心自我。大乘求覺悟。不厭輪迴,不樂涅槃。總住世間救度眾生。前者先自度,再重新發心回來度人。後者在度人中自度,與眾生一起成就。二者修行的宗旨不同,走的路徑不同。但終點是同乙個。 清溪潤物 主要是發心和見地不同。小乘佛法講修行,出離心。大乘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