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7-07 04:50:27

1樓:任克

本來佛法沒有大乘小乘顯密之分,然而有趣的是,佛法在事實上有了大小顯密的分別,具體是怎麼回事?

其實導致大小顯密的分別,不是佛法,而是人的分別。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特點,導致不同的佛法。

你讓乙個心懷眾生、不捨世間的人,去修學所謂小乘佛法,他同樣會心懷眾生,使用小乘佛法來普度眾生。

你讓乙個性樂寂靜、追求解脫的人,去學所謂大乘佛法,他同樣性樂寂靜,使用大乘佛法來追求解脫。

所謂大乘小乘的分別,其實只是笑話啊。佛法都是相同的,只是人心不同,才有了分別。

下面說一說所謂的區別:

性樂寂靜、追求解脫的人,以清淨出離心為根本,修行戒、定、慧三無漏,導向苦滅解脫的道路。被有些人稱為小乘佛法。

心懷眾生、不捨世間的人,以大悲菩提心為根本,修行施、戒、忍、進、定、慧六度,導向普度眾生。被很多人推崇為大乘佛法。

但其實沒有必要這樣,搞得爭訟紛紜,讓人莫衷一是。

對於世間厭惡反感、充滿痛苦抑鬱的人,建議去學小乘佛法,轉世間厭離為清淨出離心,導向涅槃寂靜、滅苦解脫的道路。

對於不捨世間眾生、貪執名聞利養的人,建議去學大乘佛法,轉世間貪執為大悲菩提心,導向普度眾生、濟世利人的行願;

對於弄神通、樂爭辯、嗔心重的人以及各種外道,建議去學密乘佛法,以大悲心、菩提心,將爭勝好辯嗔心、神通氣功貪執,轉化為普度眾生、濟世利人的方便。

這上面差不多就是大小顯密的核心區別。但在這些不同的佛法裡,其實有一樣東西是貫穿其中,就是滅苦解脫的起碼目標。

無論是哪派佛法,如果連這滅苦解脫的起碼目標都做不到,那就完全脫離了佛陀本懷。只要是滅苦解脫的本懷還在,修行核心方法還在:戒定慧。佛法就還在。

無論是大小顯密,都有滅苦解脫的戒定慧三無漏之修行。這是根本。

哪怕是其他的宗教信仰,只要是談到具體的修行,都離不開這個基本的訴求:滅苦解脫;離不開這個基本的修行框架:戒定慧。

所以不必去爭論這些大小顯密的東西,意義不大,關鍵在於你適合哪種方式,你的追求是什麼。

無論你選擇何種宗派方式,都脫不了戒定慧的修行框架;無論你是何種目標追求,滅苦解脫都是最起碼的目標。

最後說一句,不要把修行搞複雜了,搞得神神叨叨,玄之又玄,真的不好。不僅搞亂別人的腦子,也搞亂了自己的腦子。

2樓:

大乘:幫助眾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主要是發菩提心,小乘不講就這個發心,大乘的就要幫助他們發心。

普遍小乘的不懂大乘,小大乘不懂金剛乘。這就是慧根的問題佛根據不同慧根的眾生開示不同的方法。現在人壽不足百歲,對人開示小乘方法是此階段最有效率的解脫。

對天人龍王阿修羅開示的法門還不一樣。

其實佛教哪有什麼這個那個乘之分,只有方法不同而已,最愚笨的根本不會信這個,稍微愚笨的就來簡單粗暴點的方法,不愚笨的就講仔細點的方法,最聰明的就立地成佛啦

3樓:不是我說的

區別很多。

不過有個區別是自力與他力。

小乘多以自力來得解脫。修到什麼境界是要以自己去修。自證。

大乘中有他力。遇到困難問題,自己力量不夠,修行不夠,可以依止佛菩薩的力量來解決。這個也是要自證,只是難度小些。

兩者都是為了解脫。

小乘還是大乘,最主要的是能夠幫到自己。去裡面找到解脫苦的方法,如果乙個方法都幫不了自己,也沒有意義。

如果從學術或邏輯推理或意思研究來證明哪個真哪個假本身對自己來說沒有益處。因為兩者都是要修行才能得真實益利。你相信哪乙個好好修行,解決你真想要解決的問題。

一點點的學習,一點點的修證。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區別?

七非先生 佛法的詞根是法,法是要能在生活的每個當下用起來,超越煩惱,煥發清明的。佛者覺也,能這麼用起來,就是從念念覺知到時時覺悟。回到自身,如果你能夠比昨天多收穫了一點智慧型的清明,和生命的自在。超越自己一點點,自由自己一點點,離妄想執著一點點,心量放寬一點點,承擔力大那麼一點點,你瞬間放棄了你之前...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區別?

Abhaya 解脫之路與解脫的終點不一樣!終點只有乙個就是入涅槃 既然兩者終點不一樣,說明有這個是去往涅槃的,有這個不是去往涅槃的!學佛的人都知道有情是有名色構成的,人能執著的就是名色,名色由過去心的認同而行業造成的 這樣一看,修行的道路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是對自己名色的認識過程 當然要想認識,了解自己...

小乘佛教是什麼?大乘佛教是什麼?

信願持名 慈誠羅珠堪布 大乘佛教的靈魂是發菩提心 大乘佛教不管是燒香拜佛 誦經磕頭,還是聞思修行,任何乙個善事都離不開菩提心。任何善事行善都要在菩提心的基礎上去做,這樣才能叫做大乘佛法。沒有菩提心不叫大乘佛法。沒有菩提心不叫做大乘佛法。大乘佛教的靈魂就是菩提心,大乘佛教的精華也是菩提心,大乘佛教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