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如何理解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時間 2021-06-02 23:59:34

1樓:螢火流光

有無、陰陽、大小、上下、動靜不是二元對立的,是二元融合的。對立互補的兩方共同存在於同一事物之中,兩方的彼此消長是此事物發生與發展的動力。(如同《矛盾論》裡所說的:

「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絡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道德經裡所描述的好的、理想的狀態,是一種平衡的狀態,一種由矛盾的雙方共存,對立又調合,所達到的一種動態的平衡。在這種狀態中矛盾雙方是勢均力敵的,所以要把弱的一方變強,直到二者平衡。

有與無的彼此消長成就了「道」,「道」成就了天、地、天下萬物(包括人)。有與無同謂「玄」,是一切的開始。

2樓:惟冰

雪漠:「有」因「無」而生妙用

選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第一輯》雪漠著

車輪你也許見過西部的大車,西部大車有兩個很大的輪子,我在遊記《從嶺南到西部》裡就寫過它。老子所說的車,就是這種大車。孔子周遊列國坐的是這種大車,打仗用的戰車也是這種大車。

中國古代沒有橡膠,沒有輪胎,只能用這種車子。直到今天,西部還有人用這種大車。我們到藏區去的時候,就見過人們用這樣的大車,拉車的一般是牛,因此叫牛車。

牛車的每個輪子上,都有三十根木條,它們向內匯聚到乙個中空的圓木圈上,看起來就像圓木圈向四周射出去的光線,我們故稱之為「輻條」,也就是「輻射出去的木條」。圓木圈的中心必須是空的。如果圓木圈的中心不是空的,是滿的,輪子就沒法安到車軸上,不成為車的一部分,輪子就不叫車輪,更不可能帶動車子前進了。

所以,輪子的關鍵,就是轂的「空」,有了這個「空」,輪子的「有」才能起作用。所謂的轂,就是軸心。

軸心時代

在人類歷史上,「軸心時代」非常重要,大概是西元前800年至西元前200年。在那個時代,東西方幾乎同時出現了好幾個偉大的哲學家,有人說:古希臘有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又教出了柏拉圖,柏拉圖也教出了亞里斯多德,他們都對古希臘文明、甚至整個西方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古代印度有釋迦牟尼;古代中國也有孔子和老子。

實際上,在那段時間裡,世界上並不僅僅出現了這些人,而是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大師。

比如跟老子、孔子同時代的有諸子百家,像墨子就非常了不起,他的兼愛非攻學說影響很大,他到處去傳播、希望諸侯停止戰爭的行為也很偉大;

跟釋迦牟尼同時代的也有尼乾子,尼乾子的境界很高,非常了不起,包括當時的九十六種外道、婆羅門的很多大師,能跟釋迦牟尼辯論,說明他們也很了不起,都在一定水平之上。

英國哲學家凱倫·阿姆斯特朗寫過一本書,專門研究這個時代,叫《軸心時代》。很有意思。在那五六百年之間,大師們不約而同地將東西方文明推向了高峰。

這肯定不是偶然,它是文明發展到乙個程度後的必然結果。比如,老子就是集大成者,他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華,創造出了他獨有的體系。釋迦牟尼也是這樣,他汲取了很多來自外道的文化精髓,建立了光照千古的佛教文化,直到今天,仍有無數的人因為接觸佛教而離苦得樂、改變命運。

只是,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印度文明已經沒了佛陀時代的輝煌。但印度作為佛陀的故鄉,作為一塊有信仰的土地,仍然是乙個世界無法忽視的存在。軸心時代雖然過去了,但軸心時代的思想精髓仍然在照耀世界。

兩個例子

陶土器皿

現在的西部仍然有這種器皿。我小時候就經常見到這種瓷器,非常粗糙。和上一些泥,把它捏成某種形狀,然後燒製讓它凝固、變硬,就成了某種器皿。

熬藥用的砂鍋就是這樣出來的。當代人依然在用這種砂鍋熬中藥,聽說因為不能用鐵鍋熬藥,如果用鐵鍋熬藥,藥就會變質,影響藥效。老子認為,器皿之所以能用,同樣因為它的裡面是空的,不是滿的;如果裡面是滿的,它就盛不了東西。

蓋房子蓋房子的時候,你必須在牆的裡面和中間掏出洞來,才能安上門窗、才能住人裝東西。我們去隴東採訪時,就見過這樣的窯洞。老百姓蓋不起房子,就在山上挖出洞來。

陝北的很多地方直到今天仍是這樣,有許多窯洞。人住在洞裡。有了洞,人們才能住進去,要不山上是沒法住人的。

老子為什麼一直強調空了才有用?

因為,他想說明乙個樸素的道理:「有」許多時候都必須依託於「無」,才能生起妙用;沒有「無」,生命就太滿了,世界也構不成世界。天地也是這樣,正是因為「空」,天空才成了天空,大地才成了大地。

但要注意,老子在這裡說的「空」,不是佛教的「空」——前者是「沒有」,而後者是「變化」,兩者不是同乙個東西。我們一定要把佛家的「空」和道家的「空」分開。一定要明白這一點,尤其在這裡,空有、有無和空性不是同乙個東西。

這裡的「無」是沒有、不存在,也就是一些學者理解的那個無,它不是空性。它和有是二元對立的,它相對於器皿的有而存在,相對於輻條的有而存在,相對於門窗、牆壁的有而存在,有了客觀存在的「器」,才有這裡的「空」和「無」。

3樓:灅道

根據道德經的成書年代,反是反覆之意;弱是曲折之意。此句真意不可說,需要順藤摸瓜。如水變成水蒸氣,又由水蒸氣變成水。

這是反者道之動;地下水不是直接就變成雨水,而是需要乙個曲折的過程,這是弱者道之用。水是有,氣化後是無,再液化後又變成有。這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樓:重制賬號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反者道之動

聖人觀察迴圈因循的現象即時豁然

凡夫因其而恐懼違背初心流轉生死

弱者道之用

力強為因力弱為緣雖然幻境為妄心交戰或者催伏過越而妄生有無但聖人不會由此離諸法緣無分別性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5樓:

反者道之動,什麼是反?應該是各復歸其根。弱者道之用,應該是形容水的柔弱,並不可阻擋,游於萬物之間無有入無間。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意思應該是指天下萬物從有物生成,而有物又從無物生成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如何解讀

一牧 第一句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悟性極高的人聽聞老師講解真理後,會努力鑽研掌握真理並且按照它的規律做事情。第二句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悟性一般的人聽聞老師講解真理後,會半信半疑。第三句 下士聞道,大笑之。悟性低劣的人聽聞老師講解真理後,會大聲嘲笑這是胡扯。第四句 不 弗 笑不足以為道。不被人嘲笑就...

大家對老子《道德經》有怎樣理解和感悟嗎?

ludwig 道德經 以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版本為準。就按古文本面意思理解,不要過度發揮和牽強附會。往量子力學相對論和玄學上扯就是扯淡。道德經 帶有唯物主義色彩,運用辯證思想,推崇的是原始主義自然主義,反文明反進步的價值觀。從自然規律推導出執政理念。 一哥 學習道德經之前有三點非常重要,可是說是 正確的...

如何理解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講的「不爭」一詞

Chase Gao 爭利,爭奪資源,發生衝突,不爭利。不爭,就是有智慧型有能力創造價值,處於相對壟斷的高緯度智慧型,善於開闢新賽道,實施降維打擊,從而避免了惡性競爭。就是孫子所說的不戰而勝,不戰而屈人之兵。 蛋蛋58 不爭而善勝?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