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語口音的英語裡,以 t 結尾的詞通常會加乙個母音 e,而以 p 結尾的會加乙個母音 u?

時間 2021-05-14 15:27:09

1樓:melborpon

我們那裡口音,k t p後全加//,所以有個老段子,Sit down please,我們當時學英語時常笑稱"褲襠please",經常形容乙個男生的褲子大前門開了,("褲襠啪裂死",方言發音相近)。

2樓:CHARLIE

高讚兩個回答無懈可擊,充分回答了為什麼要在子音尾後「擅自」加具體的母音,而不是其他任意母音。

不過我覺得題目是不是還有一層隱含意思:中式發音為什麼習慣子音尾加個母音尾巴呢?

比如說but,為什麼咱們習慣念成「巴特」呢?

很簡單。

現代漢語取消了子音結尾,我們說乙個詞(字)尾巴不是母音會很不舒服,所以下意識加乙個尾巴,自個舒服了,也覺得好像對方聽的更清楚。

在此藉機囉嗦乙個發音小技巧。

中中國人說單個字詞時,重音基本上都落在尾巴的母音上。

比如「美麗」這個詞,基本上是「輕重輕重(聲韻聲韻)」發音。

而英語裡每乙個詞重音都不一樣,都在具體重音位置上,比如beautiful大約可以視為bju ~ ti ~ ful 三個音節,約等於我們三個字吧,而beautiful發音是「重輕輕」的形式。

按母語習慣一開始念左了,往往就是典型的,「比優提福」了,而且「福」會咬得很重。

英語單詞裡重音在最後乙個音節的詞不太多,乙個偷懶辦法,就是念英語故意把單詞尾巴念輕一點。

你就會發現你掌握了倫敦音的訣竅。

很洋氣,但是別人更聽不懂了。

3樓:激昂古燭君

這個現象的確很奇怪,在漢語拼音認讀裡,本來是「玻坡摸佛」「得特訥勒」「哥科喝」。

但是英語音譯裡,dt、gkh沿用了漢語拼音規則,一般翻譯為「德特格克赫」,「恩」是普通話裡本有的鼻音,lr通用了「爾」。

bpmf這組不知為何就變成「布普姆夫」了。

其實「布」還是存疑的,因為Bob還是翻譯成鮑勃迪倫。

4樓:猹猹

這題我會!

本地語言和目標語言存在音素差異,而差異部分總是會想辦法用本地語言去模擬,而根據結尾音素不同,各種語言/方言音譯也有很多不同。

日語除了促音外都是開音節,口音中結尾p/t/k/m/n/ng/l/r必定帶上母音,日語口音裡的英語以t結尾的讀to(不讀te是因為日語沒有韻),以p結尾的讀pu,以m結尾的讀mu(如M讀[emu]),以n結尾的讀nu(如N讀[enu])

普通話在韻尾方面和日語很像,只是多了前後鼻音n/ng,所以口音中結尾p/t/k/m/l/r才會帶上母音,所以普通話口音的英語以t結尾的讀te(特),以k結尾的讀ke(克),以p結尾的本應讀pe(東北話「破」),因為普通話中沒有這個音,只能讀為pu(撲),以m結尾的讀mu(母),如M讀[emu]和日語口音一樣

粵語就厲害了,p/t/k/m/n/ng都有,所以口音中只有結尾l/r才會帶上母音,如L讀[elou],R讀[a:lou],但是以p/t/k結尾的音都讀為不爆破,英語的標準讀法是爆破的

看看具體例子,比如McDonald:

日語轉寫羅馬字:Ma-ku-do(n)-na-ru-do,分別對應M-c-Don-na-l-d,然後擴充套件擴充套件。。

普通話音譯:麥克唐納,分別對應M-c-Don-nal(d),並擴充套件為Mai-ke-Dong-nal(d)

粵語音譯:麥當勞,分別對應Mc-Don-nal(d)

再比如Beckham:

日語轉寫羅馬字:Bek-ka-mu,分別對應Beck-kha-m,並擴充套件為Bek-ka-mu

普通話音譯:碧鹹姆,分別對應Be-ck-ha-m,並擴充套件為Be-cke-ha(n)-mu

粵語音譯:碧鹹,分別對應Beck-ham

5樓:李溯本 Unancha

每個子音發音部位最省力的自帶母音——

(不是舌面母音的,用聽感最接近的舌面母音來代替)一正、p 唇音:

二副、f 唇齒音:

三正、s 齒音:

四副、θ 齒舌音:

五正、t 舌音:

六副、l 舌頂音:

七正、 頂音:

八副、 頂顎音:介於 、、i、y 之間的母音九正、 顎音:i

十副、j 顎牙音:i

十一正、k 牙音:

十二副、w 牙垂音:u 或

十三正、χ 垂音:

十四副、 咽音之牙喉音:

十五副、 咽音之垂喉音:a

十六正、h 喉音:

突然覺著發音部位都列出來很像元素週期表的感覺,各自都有各自的性質,不過整體規律基本沒法講,還是得結合每個部位實際的特徵來分析!

注意有些部位的性質決定了它們接的最省力的母音並不是高母音,甚至像兩種咽音這樣,接低母音時才最省力~~

6樓:

因為如此增音[1]跟其他增音方式比的共振峰變化較小。

聲學上的相似可以提示發音和感知上的相似,所以較理想的譯音增音最好是聲學上更相似的音,更容易不讓二語民像母語民那樣察覺辣耳。母音子音之間可以有明顯的共振峰轉變。與p相鄰轉變較小的是是後高母音,與t相鄰轉變較小的是中母音。

很多答案還提到了乙個前提:因為這個漢語口音跟有的漢語口音比,在音段組合上不接受音節內以口塞音結尾。

7樓:努個力

因為拼音【p】的讀音是【puo】,拼音【t】的讀音就是【te】

英語單詞以【t】結尾的話,會按照拼音【te】來讀

英語單詞以【p】結尾的話,發拼音【puo】沒有那麼舒服,所以就只發了【pu】

8樓:黑之聖雷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下面主要談點個人看法,有些地方不能自洽,僅供參考,還請多多指正——

在把單個的子音轉換為音節時,増音所選擇母音在理論上最好和該子音的發音部位非常接近,這樣在聽感上就能產生最高的還原度。(不過聽感的確是個比較詭異的東西,很多時候因人而異,下面越寫越覺得奇怪……)

但問題是,一種語言的母音音系中,很難找到和各個子音的發音位置較接近的母音,於是便退而求其次,去找發音位置相對較接近的

這個是母音舌位圖,根據這張圖可以尋找與「理想増音」最接近的母音:

首先,子音是由發音通道收窄造成的,這就意味著必須要選擇共鳴腔較小的高母音或是中高母音,所以比schwa口型更大的母音就不用再考慮了。

其次,母音的選擇不一定和子音的發音位置對應,尤其是在齒音處(所以聽感是比較詭異)。軟顎及其以後的子音和配最恰當,捲舌音配最恰當,而硬顎、齦顎、舌葉音則配[i]最恰當,這裡都是和發音位置比較相關的。

問題是到了齒音、齒齦音處,因為舌頭其實是往上挑的,所以反而用[i]在聽感上的還原度就沒有或是來得高。

而來到最前面的唇音處,這個地方有點迷,我不太確定。理論上單單配乙個唇半母音[β]之類的就行了,問題是在雙唇收緊的同時,軟顎會自然上抬,所以這裡用[u]會更加符合發音的生理結構(少數語言中有特例,比如日語的う是僅軟顎上抬而不圓唇的)。然而,如果是在音系中同時有//和/u/對立的情況下,比如韓語,就會用""而非"",可能和發音省力也有些關係,不太清楚。。。

至於擦音,其實更加能還原聽感的做法,正是普通話中的舌尖母音和這種同一部位的近音。但問題是這種近音實在是不常見,所以一般用母音來増音即可。

理論說明白了,再來看實際音系中的情況。

漢語普通話中,/p/増音/u/的原理上面已經解釋清楚了,本身[u]就是個很常見的母音,沒什麼問題。然而,/t/最理想的増音並不存在於漢語音系中,而/u/的聽感有沒有//來得接近(這個可能有點主觀臆斷……至少我個人的聽感如此),於是便用//。再來多舉些例子,比如這個音可以翻譯成/i/或//(這個應該取決於方言區),這裡増音的是/i/,也是這麼回事。

再來看看其它語言。比如日語,母音數量比較貧瘠,多數是用う段來表示的,因為う段的母音[~]既有的特徵,也有[u]的特徵。至於齦顎音,按照上面所說,し和ち這種帶/i/的最符合。

至於t為何會對應「ト」……這則是因為[t]原本是不存在的(雖然現在トゥ這種形式也有),原本只有ツ,但[ts]的聽感就和[t]差異更大了,於是還是退一步用「ト」來得好。

而對於音系中有入聲尾的語言,比如韓語,那就直接用子音收音就好了。如果出現子音簇,則用「」//補上。不過對於如何處理p和b,如我上面所說,可能有些問題。

然而英語的増音問題上有個問題——一般是用//去増音的。雖然有很多常見的希臘語詞根是直接吞音的,比如ps-、mn-之類的,但對於一些沒那麼常見的組合,還是以増音優先。比如下面這個Shluh的例子,也可以看到旁邊很多shl-開頭的單詞的音標全部都是/l/,但其實這個詞首子音簇在英語音系中是不合法的,所以我覺得處理成増音會舒服一些。

——按上面的說法,//應該配/i/的聽感會接近些。如果在美音中,//的一種音位變體是,這樣的確發音位置會更高一些,但仍然不夠靠前。。。所以,我只能說,或許上面的結論僅僅是在普通話音系之下得出的聽感規律,並不一定具有普世性。

至於具體如何音譯……約定俗成。

9樓:孔鑫

我想,應該和phonotactic constraints有關,也就是音位排序。在我們漢語裡(這裡以漢語普通話為例)沒有以/p/,/t/做韻尾的字,我們一般是以母音結尾,子音的話,一般是//和/n/。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 phonotactic constraints相關的文章,就是如果我們母語裡沒有二語中的音位排序,那我們在說這門二語的時候,就會有個epenthesis。比如你問題中,在/t/後面插入乙個//之類的母音,就是為了讓它的發音像我們的母語(或者說是受母語的影響,影響了二語的發音)這樣可以讓我們發音感覺更方便,更符合發音習慣(但是,在這門二語裡來講,這是不對的發音)。

相反,如果是南方的方言,有的裡面有塞音尾,有的可能有/p/,/t/ 這樣的子音結尾的音位排序,那他們可能不會存在你所說的這種問題(我沒做過調查,只是根據理論推斷)。

10樓:tittii

漢語口音指啥?

很多人會計較Chinese到底是指巨集觀的漢語族還是指狹義的北方官話,那麼我們來看乙個例子:

Beckham,北方翻譯成「碧鹹姆」pei k h mu。粵語翻譯成「碧鹹」pek ham。

現代日語裡面為什麼沒有以 結尾的動詞?

K.Zhang 古語要看多古了,平安算古,奈良更古。奈良時很常見的 做助動詞,表示可能,或者自然發生,因此產生的詞語很多。煮 消 見 燃 思 聞 等等,古語動詞變形和現代日語不一樣,這些都是下二段。但是,到了平安時期,除了刻意復古的文人墨客,基本上大家都用 這個用法也延續到了現代。那時候聞 什麼的還...

為什麼很多英語單詞會以子音結尾?

jiaqi feng 先說個人臆測的結論 子音結尾是人類語言最早就有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人類環境的變化,導致語調和非子音結尾來表達更有效率.漢語在這一方向走的更遠一些.下面的回答都是我道聽途說的東西彙總到我腦海裡的乙個想法,我也很想知道是不是有專門的人在研究這個問題,是否有什麼專著來論述.如果誰知道...

為什麼很多英語母語者時常不發單詞結尾的 t d 子音?

已登出 北美洲英語有時將詞尾的 p,b,t,d,k,g 讀成 p,b,t,d,k,即漢語粵方言的入聲。當前乙個音節的末尾是塞音而後乙個音節開頭也是塞音時,前乙個音節末尾的塞音讀成喉塞音,即漢語吳方言的入聲。不要將這兩種情況混為一談。比如 This is my bed.在語速較快的情況下,美中國人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