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語裡面的吳語粵語等被視為方言?英語德語以及其他北歐語言也才隔開了一千年,就是獨立語言了?

時間 2021-05-14 18:30:33

1樓:Eki11

只是習慣性把漢語的非標準語(普通話)都稱為方言,而且學校教育只基於標準語(普通話)。

按照科學的分法官話和吳語都是漢語的一支,四川話屬於官話、上海話屬於吳語。

吳語區人民表示上海話和蘇州話才像(可以無障礙溝通),杭州話因為歷史原因受影響比較大相對區別大些)

2樓:Arthur

吳語粵語官話是平級的。

吳語粵語是方言,官話也是方言。

吳語粵語是語言,官話也是語言。

他們都從屬於漢語。

只不過當吳語粵語官話晉語客家話等等等等是方言的時候,漢語就是語言。

而當吳語粵語官話晉語客家話等等等等是語言的時候,漢語就是語族。

難道你認為漢語=普通話?

普通話的發音是基於北京官話的,而北京官話又從屬於官話。

所以吳語粵語究竟是語言還是方言,那就看你自己如何定義嘍。

3樓:聽風舞

我可以給你說粵語吳語才是漢語。古漢語。現代漢語是北方漢族人與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產生的。很難聽,正宗的漢語聽起來很有味道的。

4樓:你的就是我的

準確說粵語吳語等在中國被視為方言,在國際上被視為語言(語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漢語認定為語族非語種,乙個是中國,乙個是國際

5樓:貓頭鷹

因為分化得較晚——分化得越晚發音越類似。最典型的就是東北話,,東北是漢語方言區里最後形成的地區,不僅跟普通話十分接近,甚至遼寧半島與膠東半島仍舊同屬同一區片

6樓:徐卓卿

斗膽來說說自己的觀點。

第一,方言是基於文字統一的前提下才能成立的。不管上海話,四川話,廣東話還是東北話寫在紙上都是漢語。擁有自己文字的語言不再被稱為是「方言了」,比如滿語,藏語。

第二,關於四川話之所以和普通話雷同,是因為元朝南下的時候是從西邊打下蜀地包圍了中原。而後一統了天下。執政期間想創造文字,但是只做到了給每個漢字註明了音。

所以華中,華北這些長期被草原名族影響的地區說的漢語都是差不多的音。

第三,華東,華南就不一樣了。華東地區自三國之後一直是吳越之地,鄉紳地主階級變動幾乎沒大變化,自文化保留的比較完善。地區自我認同極高。

互相之間的漢語語音很相近,但是和普通話相差很大。關於華南作為我的猜測。華南則一直都是難管的地方,所以各部落成為乙個個山寨,山村,漁村。

每個群落有各自不同的發音,被漢文化同化之後的習俗和發音被保留下來。形成各種獨特的方言。另外,粵語是春秋時期孔子所說的漢語的發音。

從現在的山東被草原名族一直趕到了如今的廣東。

一直是萌新,關注了光翼之後覺得應該適當的說出自己的觀點了。來回答不是覺得我比光翼大哥知道的多,只是想把知道的盡可能的說出來。可能是看到了你2016總結時過於感動吧。

7樓:

我覺得樓主把問題想複雜了。你要知道方言是針對普通話來說的,普通話是一種全國通用的語言,那麼方言就自然而然地表示一種只在某個地方通用的語言了。有些地方的方言雖然和普通話差別不大,但是不是全國通用的,所以它就是方言

8樓:Max

1、中國主體民族不管各地發音有多麼不同,他們都用同一套漢子書寫;

2、中國現在沒有像歐洲一樣分成很多國家,所以那些不同的語言被認為是同一國內的不同方言。

9樓:skye沒有額

10樓:億道

中中國人有大一統的觀念。

因為都是使用漢字,自秦始皇開始統一文字,各地方語音雖然不一樣,但是書面語可以溝通,讀音不一樣,但含義一樣,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各地方言中都有大量相同的詞語,每個方言中都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對於古漢語來說,這些非主流語言不是方言是什麼?

11樓:聰聰泥

說的可以不一樣,可是寫的要一樣,最主要的是文字,中國從秦朝就建立起了統一的文字,從那以後,就都是同文不同音。最最重要的是,中國是乙個國家。

中國是乙個國家。

中國是乙個國家。

官方語言是普通話,其他就稱為方言了。

管你是接近普通話的北京話河南話,還是完全不同的粵語,有字幕就都能聽懂。粵語只不過差別有點大,所以也是方言。

而歐洲各有各的文字,既不同音也不同文,又是不同國家,當然和中國方言不一樣。

12樓:

首先,澄清乙個問題,漢語除了南部吳語,閩語,瓦鄉話,以及嶺上諸土語有可能殘存的可成層次前切韻層次,其他的任何方言基本都是在公元6-7世紀的切韻音系上發展而來,而這些方言裡面又有相當大一部分主體層次到公元10-12世紀的晚唐-北宋以後。而現存的日耳曼語分支時間(嗯不算已經死透的哥特,雖然哥特語與其他的日耳曼語分離更早)都遠早於這個年代(2023年之後英語已經進入Middle English了,很多漢語南方方言尚未出現區別於通用語的標誌性特徵),所以把漢語族和日耳曼語族對比認為分支時間類似,其實並不太明智,因為日耳曼諸語大概分支時間本來就比漢語諸語要早。

那麼為什麼漢語諸方言的差異至少看起來遠大於日耳曼諸語?日耳曼諸語分布的集中區域是波德平原-低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這一區域在前近代時期的交流狀況之便利,是遠大於南中國的,而相對來說與世隔絕的幾種日耳曼語(英語,西組北日耳曼語族的冰島語,法羅語)其變化方向與進度,都與包括各種德語和丹瑞挪在內的日耳曼諸語核心區差異較大,(古高地德語的音變大致也能歸類於這種情況,後期交通便利帶來的音變擴散那又是另一回事),同樣的事情本來也可以發生在漢語族身上,然而南中國群山與平地的間斷性分布導致了這種情況基本不可能,長期的交流使得整個東中國大平原基本互通度不低,而在近古時期對新納入統治的邊疆地區的移民帶來的通語擴散的幫助下,在這一地區形成了乙個互通度相對較高的官話區——儘管這些方言的底層可能五花八門,其主體結構的相似度是不容置疑的,而在南方相對交通便利的兩個大型三角洲,地方性的便利交通也帶來了通話度較高的北部吳語與廣府粵語,其中北部吳語因為與官話區相鄰也不遠,雖然底層與官話分離其實已經有了千年,然而其與相近官話的相似度,也沒那麼低(嗯所以有了一刀切的李榮淆)。然而在南中國群山阻隔造成的一座座英倫三島與一座座冰島中,因為與外界交通不暢,各種神奇的混亂的音變語法變化音類合併詞彙替換愉快地發生著,最典型莫如湖南中部的部分方言了,重重大山導致這裡的方言雖然音類與山外的很多地方相差並不大,然而音值已經變得媽都不認得了(此處斜眼某湘鄉),這樣的地方自然在普通人看來,差異非常之大。

而悲劇的是,南中國的山實在太多了,導致這樣的地方也實在太多了,如果只是一處兩處,可能還不會有人覺得漢語各分支相差很大,然而長江以南遍地開花的「惡魔之語」區,直接導致大家對漢語整體的印象就是,嗯,差異很大,非常大。

辣麼,為啥漢語那麼多分支都被視為方言呢,既然他們的差異那麼大?嗯,因為漢語的人群認同是在整個漢語族的層面上確認的。前民族主義時代普通中中國人眼中基本沒有統一的民族認同,只有宗族和鄉黨、黨羽認同,而對於民族認同大部分知識分子更傾向於認定中華文化的人群即為華夏。

而在漫長的帝制時期,中國文化流通的載體基本是在先秦-漢定型的文言文,這一時期對後世的任何漢語方言來說,都是老祖宗級別,所謂的中華文化,是建立在記錄整個漢語族的祖語的文字的基礎上,而所謂的華夏,自然也可以囊括整個漢語族的祖語的絕大部分使用這一文字的後裔(對,有例外,雖然一般不視為漢語了),這一事實在清末的民族主義浪潮中被固定下來,漢人的認同凌駕在所有的宗族、鄉黨、學派、黨羽之上,而這一認同在之後近百年的教育中被固定下來,而有同乙個民族認同的各個族群的語言,自然也會被認為是漢語這乙個大語言的眾多方言了。事實上若是真要類似日耳曼的分法的話,漢語遠遠不止現有分割槽的語言數,畢竟,slenska和Froyskt的差異,還沒有同在乙個地級市的衢州市區話和開化話大吶。

13樓:WinMain

中國粵語和普通話發音差別很大,但兩者又有關聯性,我給你看一下圖:

就以北京與廣東作為兩個「極點」,河北方與北京話相似、山西話與河北話相似、陝甘與山西話相似、新疆與陝甘有相似;

同樣,北京話與河南話有相似、河南話與湖北和安徽北部說話有相似、湖北與江西北部說話有相似、安徽又與江蘇說話有相似、江蘇又與浙江北部說話有相似,浙江南部又與福建說話有相似,江西北部又與江西中部有相似,江西中部又與南部有相似、江西南部與廣東西北說話有相似,廣東西北又與粵語有相似。東部再看:浙江南與與福建北部說話有相似、福建北部又與福建中部有相似、福建中部又與福建南部有相似(閩南語),閩南語又與廣東的東北潮州話有相似,潮州話又與粵語有相似。

再看西部:陝西南部與四川北部說話相似,四川與重慶說話相似,重慶又與貴州部分地方說話相似,貴州又與雲南和廣西北部及湖南部分說話相似,湖北又與湖南部分說話相似,湖南又與廣東西部部說話相似,廣東西南部又與廣西說話相似。

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方言基本反映了中國古代的移民史。當然,情況可能比我圖上畫的更複雜,因為有些地方有交叉移民,所以會出現方言驟變的情況。

14樓:

在英國的語言學校讀英語,參加了一場英語考試,在答題卡上有乙個選項問你第一語言(First language)是什麼。我當然第一時間尋找C字頭(Chinese),但是沒找到。當時愣了一下,然後開始找M字頭,果然看見了Mandarin(普通話),然後回頭看C字頭,果然找到了Cantonese(粵語)。

15樓:TairanoKaeru

認為漢語是一種語言,那它們就都是漢語方言。

Chinese - 漢語

漢語是一種語言,這是乙個習慣了的概念。民間的習慣和語言學研究不一定要保持一致。

你們歐洲人也沒有自我介紹的時候說「我說印歐語」或者「我說日耳曼語」的吧。

16樓:何平貴

因為中國長久以來(具體多久我說不清)有大一統的觀念,49後,官方更是大力推動這種觀念更深入的根植人心,而這種觀念是反多樣化的……

17樓:阿迪奧斯

早期中國建立的基礎可能是以民族血統為基礎的,而之後,中國的擴張依靠的是對漢民族的認同感,以至於現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漢族人。

那麼,在識字之後,即使大家嘴巴上說不通,但是一寫下來卻都是漢字,不僅同時代的人能互相看懂。乙個掌握了高中文言文基本常識的高中畢業生,也能在字典等工具的輔助下完全看懂上千年前某個古人留下來的文章。

而且使用漢字不僅民族內能看懂,民族外使用漢字也行,即使部分字意有變。舉個例子,現在很多中中國人跑去玩日本的艦隊collection,一部分人是看不懂日本的片假名的,那怎麼辦呢?不擔心,那裡面百分之七十以上是用漢字書寫的,即使和現代漢語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猜個二三的意思很容易。

因為字就是那個字,提督就是那個提督。

那麼,既然大家都是漢族人,那寫下來的又是同樣的漢字,那麼嘴上說的又不是官話,又怎麼不算漢族方言呢?

為什麼吳語和粵語裡「肉」和「玉」是同音的?

吳語 太湖片 nj 類音節不異化,從而 肉 仍然讀nj 疑母接 j顎化併入nj 北京話的 k入聲韻有復化現象,所以 肉 配流攝.並且北京話分屋三 燭,玉 的韻母是u而不是ou.在吳語中這兩個入聲韻合併.粵語 廣州話 肉 nj 掛入以母 玉 先從ngj 併入日母nj 後掛掉.在粵語中這兩個入聲韻合併....

為什麼粵語裡面某些發音和我老家土話有點相識?

QiaoRui 中國方言都屬於漢語,都是古時候的漢語從不同方向發展而來的,而各地區又有交流,所有地區還受政治中心官話的影響,所以不同方言有同音字是正常的,普通話也是方言發展而來,和粵語也有同音字,普通話和四川話也有同音字,對於差別較大的方言,應該就是只有部分情況,很少有體系上的對應關係。據我所知,車...

為什麼現代漢語裡面沒有定語後置的的表達,和英語的後置定語從句相比,感覺先說定語中心語的效率更高?

漢語有什麼缺陷?知乎 http zhihu.com 高票答案對這個問題作了很好的回答。 皮皮 英語也不是完全定語後置,他有後置也有前置 經常這樣 個人覺得亂的很。還有who what that等一大堆引導詞 注意這些詞在做定語引導時都是發音不清晰的 特別是比較複雜的句子,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區別各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