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胠篋》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13 03:12:28

1樓:舍邇

莊子所謂絕聖棄知,何也?概其所求乃天地之自由,而天下之道,皆已歸於所謂聖法,六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竊道及人心者聖。莊子被別人偷,自己卻也偷了別人,而我們呢?

2樓:蛋餡包子

個人的愚見:理解莊子一定要記得他強調的無所待,胠篋中無疑也有這個思想的影子。如果有依靠,那麼總有會被用來傷及自身的方法,聖智之法也是如此。

文中的經典句,「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很明白的表達了他的思想。按照傳統一點的方法來解釋,封建社會的規則是統治階級制定的來統治人民的工具,它是制約人民的小惡的,卻不是制約統治者的大惡的,所以是萬惡的封建主義萬惡的舊社會。那麼解決辦法是什麼,莊子和老子一樣,一直主張把人類拉回到蒙昧時期,過著簡單粗暴的生活,無善無惡,也就不需要法度的存在。

對此需要解釋的是,老子說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因為大家都知道好的是好,那是因為壞已經出現了,舉個具體的例子,如果拾金不昧都能被熱烈表彰一番,那麼足以說明據為己有已經很普遍了,如果大家以拾金不昧為平常,都不覺得是突出的美德,那正說明社會的善。所以法度和聖智之法的出現,只能說明世道之惡。

另外,法度聖人還會促使好壞愈加分明,而道家以和諧為美,而和諧正是善。試想,人類的蒙昧時代,沒有標準沒有教化,雖無大善,但也無大惡。事物都是對立的,好的越好,那麼壞的也就越壞,反之亦然。

如果人們丟棄珠寶,那麼也不會有竊賊。如果人們不明白大是大非,那也不會有大仇大恨,也少了很多大奸大惡。所以莊子在胠篋中要堵了師曠的耳朵折了工倕的手封上聖人的嘴。

也因此,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個人認為,理解莊子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他的思想,他心中時空觀是無比廣袤的,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雖然他想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實現世界和諧,但是現實是不允許的。因為發展不可避免,但是別忘了,發展是迴圈式上公升的,他的理想總會被一種類似而又完全不同的方式實現。

當前來說,出現的種種問題,完善的方式確實是不斷的完善和改革,但是這也是當前階段所決定的。

我們看待古人,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服務於乙個封建帝王,得乙個榮華富貴,會不會覺得悲慘可笑?試想遙遠的未來,人類發展到下乙個階段,那時候世界大同,國家消亡法律消亡,他們看待我們會不會如我們看待古人一般?而莊子對法度和聖智之法的嘲笑,不正與此類似?

3樓:阿妖xabi

智慧型與知識是兩種不同的東西。赫拉克利特就說:「博學並不能使人智慧型。

否則它就已經使赫西阿德、畢達哥拉斯、克塞諾分尼和赫卡太智慧型了」。莊子有另乙個角度的類似發現,他要求「絕聖棄智」。智,抑或聖智,就是所說的知識,亦為可道之道,也就是能夠表達為規則和既定程式的知識,就比如聖人所推崇的「禮樂制度」。

而莊子所希望人們擁有的卻是智慧型,是對不可道之道的大為親近。

在《莊子·山木》中,莊子提及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樂,其死可葬。

莊子所謂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則是希望人民摒棄所謂的「知識」,去追求真正的「智慧型」,這樣才能盡可能的使現實社會接近理想社會。

莊子雖然沒有在自己的文章中公開詆毀過儒家思想,但他的字裡行間卻一次又一次地深深嘲諷了儒家的種種觀點。

孔子的理論概念之初就是有問題的。儒家相信的「人性本善」是一種很入世的思想。實際上,人之本性是什麼呢?

一無所有是難以做到明辨是非的,人人都要謀求自己的利益,這時才能看出人的本性。舉個例子。2023年1月30日,納粹黨從德國的在野黨一躍成為執政黨,而納粹黨成為執政黨後的行為與結果人盡皆知,然而,為什麼廣大的德國群眾還會支援希特拉呢?

要知道,希特拉在上台之前德國經濟蕭條,一半以上的人都食不果腹。希特拉的為政舉措給德中國人民帶來了福利,在這種自己個人利益剛剛滿足的前提下,有誰去關心「敵人」們的死活呢?「人之初,性本善。

」這話比「人性本私」要漂亮得多、動聽得多,也更能得到理想主義者的認可。孔子在他「人性本善」的前提下提出了他的一系列思想。這無疑是幼稚而不可行的。

否則為什麼聖人們播下了「龍種」,卻總是收穫「跳蚤」?

但莊子卻看穿了這一切,他明白「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正是那些不善之人把大家盲目相信的「聖智」作為工具操控了善人。所謂的聖智,在這時看起來更加可笑。

相比於之前的百家諸子,只有莊子才是真真正正的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莊子的《胠篋》,正是希望無法明辨是非的人民拋棄聖智的那些規章制度的束縛看清當下局勢。他所說的「擲玉毀珠」並不是指讓人們放棄善念,而是希望人們不要被「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所馴化老百姓。

這只是對老百姓進行束縛,卻對極權毫無辦法。莊子的目的是通過自己的思想的傳播,讓更多的人擺脫這種盲目的跟從,以一種閒適的心態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型。

「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的莊子是成熟的,他用他出世角度不含任何個人利益地開導眾人。相比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天縱之聖,更像是乙個唯我獨尊,認為自己是救世主,別人都是等待他來拯救的迷途羔羊的人,念茲在茲地想「為民做主」,而不是「由民作主」。傳播了一種錯誤的觀念讓人們無法自在生活,還恰巧被人利用,讓「大盜」有機會謀權篡位。

綜上所述,我相信「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怎樣理解《莊子 胠篋》中的田成子盜齊國之說

已登出 莊子 中這一篇都是圍繞著這句名言來展開的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莊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是這個樣子的 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以上是前後文的背景。而田齊代姜這個事件,不僅是齊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的事。它同時和三家分晉一樣,...

《莊子 胠篋》的核心思想是什麼?你是如何理解的?

袁立巖 這篇與 陰符經 是乙個意思。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乎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 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 地發殺機,龍蛇起陸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

怎樣理解莊子的逍遙?

雯俊 愚以為莊子思想緣自道家,道家有很明確的世界觀,對時間空間名利權情乃至生死都看得很透,又因為精通易理更能看透人間種種勾心鬥角的可嘆可笑。就像他曾妙喻蝸牛的兩個觸角上各有乙個國家,兩國爭戰不休 那時代對於他就如同把聖人扔到自相殘殺的愚昧人猿群中,他的思想理論和氣節都不會讓他幫助任何乙個諸侯國擴張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