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莊子《逍遙遊》的思想?

時間 2021-05-06 05:25:00

1樓:文蒼

別人周莊真身就是鯤鵬

你說他作為妖祖怎麼不能談天說地

南華丨東華

地位是一樣的

東華帝君(東王公)

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

純陽演正警化採佑帝君呂洞賓

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

南華真人(莊子)

四大真人(莫生莫死丨莫虛莫盈丨是謂真人)南華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莊周

通玄真人:據傳為文子,姓辛名鈃,一名計然

洞靈真人:即亢倉子,亦稱亢桑子.庚桑子

沖虛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鄭人列御冠

2樓:天祜道童

修行不是自造乙個執於現實、做作矯飾的幻夢,夢裡自感清靜、無為又能全一己之欲。南華真人在逍遙遊裡以多重反轉破掉凡人的執著。常人追求第二層,修行人求取第五層。

你可以拿它鬆解來自自己和外物的束縛,松一點綁,繼續著腳鐐掙扎浮沉。也可以將幻象與腳鐐一齊打破,游於無何有之鄉。逍遙遊並非現代人常說的精神自由,而是打破現實阻礙,將大道顯化於三界。

莊子列舉了飛不高的蜩與學鳩笑話大又飛得高的鯤鵬、朝菌蟪蛄難與冥靈大椿比壽、眾人與彭祖比壽還比其他物種多了不亦悲乎的功能,引出小大之辯,以大為尊以鯤鵬為價值追求的話,總有更大的事物,意指大小、有用無用等都是相對的概念,不要執著於此。引申到人道「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功績、能力大小又有什麼不同?差別的存在是基於主體的經驗而定的,你覺得不執著於物理大小、生理限制很容易,對榮辱淡然視之也可以努力嘗試,不執著於評判功績能力卻很難做到,還是侷限在人道社會加給你的價值觀上。

世人覺得社會定位和地位很重要,卻不知道對宇宙來說自己只是滄海一粟,與塵無異。「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正面典型宋榮子不汲汲於榮辱,猶未得道,因為他仍然有內外榮辱的分別,只是不在意。再高一層,「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

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列子可以御風而行,不汲汲於福氣,仍未得道,因為儘管他沒有榮辱禍福心身物我的概念,「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為我師,若人之為我友:內外進矣。

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幹殼。竟不知風乘我邪?

我乘風乎」,但仍有風雲上下的自然概念,仍需「御風」,而得道之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隨著天地氣運的流轉而無窮變化,才能叫真正的逍遙。所以得道之人沒有身體、物己、功名的概念。

下面舉了堯、許由、姑射山神人為例來闡釋以上觀點。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

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這裡許由拒絕的理由是天下對其無用,名利皆不在意。這裡倒推,天下對許由來說意味著名實,只是他不在意,就是說許由仍然存在榮辱名利、我與外物的概念和分別,堯和許由都還是凡人,在第三層,並未得道。得道之人什麼樣的呢?

下面講了「『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可窺其貌,膚白有風姿,不食人間物,御風逍遙遊,神凝五穀豐,是個有點像人的非人(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人類將其認知為人的形象,實際上只是一些資訊或法則),物理規則對其不構成束縛,是能夠精神影響物質、將大道顯化在有形三界的存在。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為什麼古今五千年的聖人堯去了姑射山見到得道之人後悵然若失,不以治天下之功為功?因為堯認識到自己「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是有為之為,「以物為事」,人為干預事物發展變化,而非無為之治,「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不偎不愛,仙聖為之臣;不畏不怒,願愨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斂,而己無愆」,演化宇宙規律,乘造化之勢使物民各安其份各得其所。這裡要看到,堯沉痛自省的是未能順應時勢、利用天道規則治理天下,實際上海晏河清天下得治,是優等生的自省,後世糟朽腐爛分子只看到和曲解了「無為」,不理什麼是「治」,什麼是「陰陽常調,日月常明,四時常若,風雨常均,字育常時,年谷常豐;而土無札傷,人無夭惡,物無疵厲,鬼無靈響焉」。

也要看到得道之士的判定標準,就是姑射山神人那樣的,沒有現實功績不可能超凡入聖。

惠子說打算砸了無用的大葫蘆,莊子說惠子太過執著於有用,然後舉例說不皴手藥對宋人來說只值數金,客以百金購之獻吳王,吳軍水戰大敗越人,建議惠子用葫蘆浮於江湖。這裡是在教育惠子要懂得變通,同一事物對不同人不同情景價值不同,無用有用是相對概念,並非定論。

惠子又說有個無用的大樹,莊子說野貓可捕鼠,死於機關;雲那麼大的犛牛不能捕鼠,卻有大用;你的大樹既無用,為什麼不種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可以逍遙躺在下面,沒什麼用就不會被斧頭所砍。這裡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可指修行概念,人漫遊先天境界之中無方向無依存,有了大樹就有了定位和指引。

3樓:星空妄想者

逍遙遊簡述了莊子路遇外星人的場景。

首先這艘外星飛船是停留在海面上的。他們帶著(綁架)莊子在海浬遨遊,莊子問你是誰?沒人回答他,只聽到飛船發出kunkun的聲音。莊子想在水裡的一定是一種魚,那就叫它鯤好了。

然後突然peng的一聲,飛船突然變換模式飛了起來。莊子又問那是什麼?還是沒人回答他,莊子想在天上飛,那一定是鳥,就叫它鵬好了。

飛船到了外太空,然後莊子指著印度洋問這個天上的池子叫什麼?還是沒有人回答他。算了就叫它天池吧。

莊子回來把這段奇遇寫成了故事。畢竟這是他畢生難忘的經歷。

4樓:長青

1.把自己融入萬物之中而不是去對抗萬物,不持成見,通過超越自己來獲得真正的自由,這是至人無己(去楚國賣帽子的商人是反例,只在意自己,而不去考慮楚國的實際情況)。後面若喪天下的堯不再把天下看做自己的私有物,做到了心中無己。

2.雖然水火不傷,神通廣大,但姑射山上神仙並不會對社會,對百姓有所貢獻,神人心中無所謂功。

3.聖人(讓天下的堯)無名,雖然建立了功業,但心中不以名利為重。

4. 想要逍遙,需要積厚,沒有積厚,不得逍遙!

5.小的東西要知小而不自小,大的東西也要知大而不自大。

6. 更高的境界是無待(那顆樹),我並不能理解是怎樣的境界,哪怕無己距離無待都還很遠。

5樓:Yue Chenn

一些拙見,讀的是清代王先謙集解,方勇校點的版本。

《逍遙遊》的逍遙二字,在於「無所待而游於無窮」的理念。

唯有無待,即沒有束縛,方能達到無極之逍遙。

為了論述這個觀點,文中分別提出了小大之辯、內外之辯:

鯤鵬的逍遙,是通過反熵式的「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達到的。不像蜩鳩二蟲,被眼界、壽命所限制。這即是文中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補充:這場小大之辯並不說明體型大小之間的高下。《逍遙遊》文末狌和斄牛的例子展示了萬物只要各司其職,便合乎道。

此處的小大在於境界,大鵬志在高遠,而蜩鳩妄自菲薄,不懂萬物皆有自身的道。

斥鴳「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卻尤審自得,便不及「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的宋榮子逍遙。

而宋榮子「猶有未樹也」。他不及能夠「御風而行」的列子逍遙;而列子雖免步行,猶必待風,靠外物,故還是不夠逍遙。

於是莊子便指出了無所待的逍遙:「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已有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此處的「天地之正」便是道,「六氣」一說指的是陰、陽、風、雨、晦、明。

只有自身得道,才能不恃外物,達到逍遙。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提出了「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

」。他認為堯已經把天下治理好了,他拒絕越俎代庖、有名無實。不受名韁利鎖的束縛,故是逍遙。

肩吾與連叔的對話裡提到姑射山有一神人,「孰肯以物為事」,堯拜訪後「窅然喪其天下焉」。不以天下為事,超然物外,方為逍遙。

道家的治國理念是「無為而治」,故要擯棄功名,無己忘我,才能順應自然,達到懷道而逍遙的境界。

而後,文中又補充了莊子和惠子的兩場無用之辯。看似無關,實際上,無用之用正體現了「道」的精妙之處:它並非人為,生育天地,莫知其極(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

)惠子為此思慮,在莊子看來是一種沒必要的自尋煩惱,不夠逍遙。

綜上,《逍遙遊》體現了莊子的人生觀,要想汪洋恣肆、自在逍遙,必須順應道法,達到無待、無己的境界。

6樓:玄易道人

不請自來,slay全場!

翠花,上鏈結。http://

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dd2742b0102yu3x.

html?ref=weibocard&from=1085395014&wm=20004_90018&weiboauthoruid=1305637931

7樓:莊語

並不贊成莊子是主張逃避遁世的,整篇逍遙遊我覺得莊子一直在闡述:人生想要追求什麼樣的境界就得準備相應的內功,當你能無所待的時候自然也就逍遙了,注意因果關係,是先無所待然後才能逍遙,不是說你逍遙了你就無所待,那才是逃避。其實很多事準備到了都是乙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只是莊子的渠更加廣大罷了。

8樓:迷途書僮

何謂遊?

游對居,居於常所,游於異地。

六合之內為常所,俗謂塵世苦海;

六合之外為異地,俗謂淨土極樂。

何謂逍遙?

逍遙是自由自在,毫無約束。

逍遙是解放思想,摒棄成心。

逍遙是和光同塵,超越現實。

逍遙是拋離所待,追求真知。

何以逍遙?

曰:同塵和光。

逍者,肖也,其小也如塵;

遙者,也,其遠也如光。

聲待塵而遠,色待光而明;

塵光,聲色之所待也。

同塵於遠近,謂之無境;和光於明暗,謂之無域。

無境則無界,無域則無疆。

不界之於遠近則無彼此之分,是謂一彼此;

不疆之於明暗則無是非之辯,是謂一是非。

境界封,謂之城高;

疆域固,謂之府深;

城高府深,謂之成心。

去成心,解桎梏,何處不逍遙?

逍者,俏也。人有其形而非其體,謂之俏。

遙者,瑤也。玉有其色而非其質,謂之瑤。

六合之內,感覺異於體質;六合之外,理念同於形色。

六合之內,體待形而現,質待色而實,形色相待,是為現實。

六合之外,形不色而虛,色不形而無,形色自在,是為虛無。

超越現實,以至虛無,是為不知之知。

莊子寫逍遙遊的目的是什麼?

泰倉之星 其實你們都誤會他了!逍遙遊不是他的憑空想象,也不是他故弄玄虛,更不是為了向人們表達一種理念!他只不過是入定之後看到的景象而已,你們乙個個地都給他穿鑿附會有意思嗎?莊子是道家高人,他的境界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的境界太高了,他看到的景象也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就這麼簡單,哪來的這麼多隱喻啊,道理...

如何理解《莊子 逍遙遊》的最後一段話?

霖雨十日 這一段其實是 逍遙遊 的倒數第六段。具體的解釋如下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 行比一鄉 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

莊子寫《逍遙遊》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寧風祝 逍遙遊指出一條不拘於受限的視野,掙脫內外一切束縛羈絆,追尋無限的道路。齊物論在講如何掙脫內外的束縛,養生主在講如何以無涯隨無涯。 已登出 這個和印度哲學類似,講的是因果律,如果不依靠因,果就不會出現,但是追求什麼,需要就依靠什麼,想要什麼果,就需要什麼原因,人的慾望就是這樣,受到約束,逍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