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遊中講的,堯為什麼要退位?

時間 2021-06-08 23:29:34

1樓:夢遊計

我看的是張遠山版本《莊子復原本》

1.『越人斷髮文身……』 的解釋是章甫即帽子代指統治說的是越人不服從統治

2.與其他版本原文有異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焉』 解釋是堯治天下去姑射山見四子留在汾水之陽的民眾如喪其天不知如何是好習慣被統治的民眾喪失自我不能自立

3.『惠子謂莊子曰……』 說的是原本每人心中均有真德而有人保其真德有自我有人真德被蓬蒿遮蔽失去自我

總的來說就是統治者遮蔽太陽而自為爝火用偽德教化民眾使民眾喪失自我服從統治大概

2樓:韓複雜

lz提問的是「莊子逍遙遊中講的,堯為什麼要退位」,而內容所引是「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章以下,當不對應。《逍遙遊》「堯」凡三見:「堯讓天下於許由」章,「肩吾問於連叔」章中「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句,「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有關於」堯為什麼退位「的問題,當是對應於「堯讓天下於許由」章(竊以為以「退位」言實不相符),而「窅然喪其天下焉」句,陳鼓應《莊子今譯今註》引李頤說:「窅然,猶悵然」。所以先建議lz換個譯本讀,今譯本還是首推《莊子今譯今註》,至於文字訓詁可參看王叔岷《莊子校詮》。

至於lz所問莊子《逍遙遊》中為何「堯讓天下」,茲就「堯讓天下於許由」章試答之。「堯讓天下於許由」章先錄於下: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

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

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堯讓天下的理由十分明顯夫子立而天下治,吾自視缺然」,基於這種認識,堯提出了」請致天下「的請求。堯讓天下是基於對治天下者的認識,而非是對天下的認識。

lz糾結於後文之間的「互證」,作為乙個成熟的經典文字,郭象本《莊子》(即今本)的篇章內部的統一性是存在的,但也不應該以此忽略了文字的結構性。既然是《逍遙遊》中的內容,那麼就應該先明確《逍遙遊》之旨歸。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一句當是《逍遙遊》主旨所在,如今人所言:「莊子以不斷地超出命限給定之一切(身形、利欲、彼我對待),去求得逍遙遊,這種逍遙遊,屬天地境界」(馮達文《莊子與郭象》,《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七輯),而其具體化的呈現則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而在《逍遙遊》中明確主旨之後的便是「堯讓天下於許由」章、「肩吾問於連叔」章、「惠施問於莊子」章,而此三章,當是「證成前義」(褚伯秀語),分別證「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

清人宣穎《南華經解》:

以上(「惠施謂莊子曰」)證至人無己意也,無名句引許由,無功句引姑射神人,此句獨引自己言語。後文各章在《逍遙遊》中分別承擔其功能,其思想是有統一處的,但扭結在一起的話則失之偏頗。

回到《逍遙遊》中的「堯讓天下」,莊生以堯為襯托來表達「聖人無名」的思想,「治天下」的功業,只是屬於「名」的範疇,所以許由不受。堯讓天下的原因即是其認識到了自己並無「治天下」之「實」,而「治天下」實出自許由。

莊子寫逍遙遊的目的是什麼?

泰倉之星 其實你們都誤會他了!逍遙遊不是他的憑空想象,也不是他故弄玄虛,更不是為了向人們表達一種理念!他只不過是入定之後看到的景象而已,你們乙個個地都給他穿鑿附會有意思嗎?莊子是道家高人,他的境界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的境界太高了,他看到的景象也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就這麼簡單,哪來的這麼多隱喻啊,道理...

如何理解莊子《逍遙遊》的思想?

文蒼 別人周莊真身就是鯤鵬 你說他作為妖祖怎麼不能談天說地 南華丨東華 地位是一樣的 東華帝君 東王公 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 純陽演正警化採佑帝君呂洞賓 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 南華真人 莊子 四大真人 莫生莫死丨莫虛莫盈丨是謂真人 南華真人 即先秦道家學者莊周 通玄真人 據傳為文子,姓...

莊子寫《逍遙遊》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寧風祝 逍遙遊指出一條不拘於受限的視野,掙脫內外一切束縛羈絆,追尋無限的道路。齊物論在講如何掙脫內外的束縛,養生主在講如何以無涯隨無涯。 已登出 這個和印度哲學類似,講的是因果律,如果不依靠因,果就不會出現,但是追求什麼,需要就依靠什麼,想要什麼果,就需要什麼原因,人的慾望就是這樣,受到約束,逍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