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畫幅對APS C畫幅在畫質上的優勢體現在哪兒?

時間 2021-05-05 20:05:56

1樓:我愛戴眼鏡

只用過佳能600d,後來換了尼康d800。

硬體技術分析,我想一定有大神應該都已經說完了,而且我也不是太能分析硬體方面。

我只說下另外乙個方面,就是600d我拍得差,我有時想是不是機器差,影響到我。

但用上d800後,只要拍得不好,我就直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哈哈哈,拍照我就是這麼膚淺。

2樓:燦明

底大?優勢就是畫質,這個畫質是高感,色深,動態,前提是同一代技術。

為什麼說尼康D850是畫質王者,DXO破百,全畫幅一樣可以有比肩中畫幅的畫質。

現在相機大多數底子都是索尼一家壟斷,底越大,良品率越低,成本也就越高,但是大底能夠帶來什麼?更好的高感性能,更高質量的畫質,這些都是優勢所在。

如果是光線充足的情況下,APSC跟全畫幅畫質差距其實不明顯,之前拿A6600跟A73對比過,ISO100情況下,兩者並沒有肉眼可見差距,但是如果拿A73跟中畫幅富士GFX50S對比,畫質差距還是肉眼可見的區別。因為更大的底,接受的光質量更多更好,就能呈現出更好的色彩跟質感。

至於鏡頭素質,由於全畫幅系統是乙個非常成熟的系統,所以很多廠家在全畫幅鏡頭研發是最積極的,也是最成熟的,意味著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生產出優質鏡頭,而中畫幅因為使用者少,需求量也少,導致鏡頭成本高居不下。當然,越大的底,對鏡頭設計要求越高,這是無可否認的。

以前數碼全畫幅成本居高不下,廠家才另闢蹊徑開發APSC底,讓成本下降,而APSC也讓鏡頭成本下降,雙贏的局面,但目前來說,全畫幅已經平民化,不再像以前高不可攀,按照自己需求選擇即可。

預算充足,全畫幅,預算不足,APSC,實在沒預算,M43,沒錢,手機即可,不差錢,隨意。

3樓:

能量同樣的光圈數值下,全畫幅能接收到的能量是apsc的2.25倍,這個能量可以用來換很多東西。比如高感的訊雜比。

再講乙個物理光學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乙個完美的鏡頭對乙個點光源的成像並不完美,而是成乙個圓形光斑的像,這個圓形光斑叫艾里斑,艾里斑的尺寸由系統焦比(光圈)唯一決定。因此完美的全畫幅50mm f2鏡頭能支援的畫素總數和完美的apsc畫幅50mm f1.3鏡頭是一樣的。

當然單反鏡頭一般距離艾里斑還有一段距離,這個因素影響不大。

4樓:薛丁格的大懶貓

最大的優勢就是虛化

高感動態什麼的都可以不說

但是虛化全畫幅肯定吊打aps機器

我說的是同樣的鏡頭,在同樣的光圈的情況下,要取得同樣同樣構圖比例的畫面,aps的機器就必須在乙個更遠的距離位置上對焦,景深就會比全畫幅深很多,虛化效果就會差乙個等級。

高感,動態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調教,虛化是鏡頭本身光學特性,這些都想不明白就別玩攝影了。

5樓:pw0

一模一樣的鏡頭,一模一樣的機身,一模一樣的CMOS素質,區別只是底的大小不一樣。

APSC拍出來的是什麼呢。

就是你用全幅拍一張,把中間的一小塊裁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你用35mm的頭可以等效全幅乙個人像頭。

35mm還是那個35mm,一模一樣的鏡頭,只不過用全幅可以把人和背景都拍出來,你把中間的人頭裁出來,可不四捨五入就是中長焦了嘛。

6樓:maplespan

全幅除了重量體積有劣勢外,其他是全方面的強過apsc及M4/3,cmos更先進,強不止一點

鏡頭更好,強不止一點,

機身更合手,操控更舒適,三防/極端氣候防護更好,介面更多,強不止一點。

即便是在重量體積上,如今A7C也已經是apsc級別的機身了,配上騰龍新的大三元體積也不比apsc大太多了。

總之,不是極端要求控制體積重量的,不是那麼差錢的,上全幅。

ps:我就是殘幅黨,全幅很美,但是殘幅也夠我業餘玩票把玩了。

7樓:Mr Tiger

拋開高感,其實剩下簡單來說可能還有更好的畫質(當然根據手法,用的不好不一定能體現出來),同樣鏡頭同樣光圈更好的虛化(很多人把虛化神話,其實意義不大,但是可以給不懂的人吹噓),另外剩下的就是,有人總會問你,為什麼不買全畫幅的?是不是全畫幅的?其實也就這些,相機什麼畫幅都一樣用,會用,用的好,畫幅並不是最重要的。

8樓:毛晨

畫幅優勢從本質來說就是訊雜比優勢,從統計學角度,同樣工藝水平的CMOS,訊雜比同底面積成正比,所以全畫幅大概是半幅訊雜比的2.5倍,大概是M43的4倍。

具體從表現來說,就是高感、色彩、虛化、寬容度、細節等等全方面的領先。

另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全畫幅是相機領域相對體積和價效比比較均衡的產品,所以各家鏡頭在全畫幅上下功夫最大,所以一般全畫幅的鏡頭也要遠遠好於半幅的鏡頭,這方面也會造成效果的差異。

9樓:筱溪

底大一級壓死人,等效焦距、等效光圈、等效ISO都老生常談,不講了。

講點不一樣的,就是小畫幅需要更加優秀的鏡頭才能達到全畫幅的素質。

假設都是2400萬畫素的的CMOS ,Aps-C畫幅的畫素密度更大,每乙個畫素點的面積更小。在設計Aps-C鏡頭時就需要把物點通過光學系統轉化成比全畫幅系統更小的像點,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在理想狀態下,APS-C的15lp/mm、45lp/mm需要和全畫幅相機的10lp/mm、30lp/mm

一致,才能取得相同的影像質量。

而現在絕大多數的Aps-C畫幅的鏡頭連10lp/mm、30lp/mm曲線都無法追上全畫幅,更別說45lp/mm曲線了。同理,就算畫質優秀的全畫幅鏡頭,在Aps-C畫幅上也無法達到全畫幅的效果。

10樓:byhyew

一檔左右的區別。

半幅在iso100時的畫質,大約相當於同期同等畫素全畫幅相機在iso225時的畫質;要達到全幅相機iso100時的畫質純淨度,半幅相機得原生iso45才行。市場上有這樣的半幅相機賣嗎?沒有。

想要?請上全幅。

半幅如果在iso6400時畫質還能接受,那對應的全畫幅相機iso14400時的畫質就也能接受。需要常在超高iso拍照的,請選擇全幅。

半幅鏡頭在f1.4時等效景深與全幅鏡頭f2.1時一樣;要達到f1.

4的全幅鏡頭景深,半幅鏡頭得做成f0.93才行。市場上有這樣的半幅鏡頭嗎?

基本沒有。想要?請上全幅。

全幅和半幅的差距就是一檔左右而已。但別小看這一檔。就像大部分人用85 1.8的鏡頭就夠了,但還是有不少發燒友和專業人士會花大價錢去買85 1.2,為的就是一檔的區別。

11樓:平老虎

光線好的情況下拍攝,如果拋開鏡頭,畫質不會有多大差異。

但非常遺憾的,殘幅的出現就是為了節約成本和體積、重量,殘幅沒有太好解析度的鏡頭,因為只能用到鏡頭中間部分,全部都用全畫幅鏡頭一定畫質更好。

但是,那為啥不加點錢把機身也換了?

不計成本而言,中畫幅飛思IQ4 150MP目前畫質頂級。

全畫幅和apsc畫質差距大嗎?

烽火台 前面的回答已經很具體了。所以不談全幅和apsc在畫質上的差距。只想說說其他的,現實是各家在我自己的apsc上都不上心,全畫幅有更加完整的各種規格的鏡頭群,而且機身功能也更加全面。所以如果有對一些焦段有需求或者需要什麼功能,入全幅是必須的。apsc廠家給你的定義就是玩玩的,至於你把apsc玩的...

如何理解APS C畫幅與全畫幅等效焦距的透視效果?(以人像為例)

果汁貓 假設同樣用50mm定焦鏡頭,分別用在APS C和全畫幅相機,要想得到人像等大的畫面,那麼.人像等大,但是透視關係不相等。基本正確,但 透視關係不同 這件事對50mm鏡頭下的人像並沒有什麼卵用。這種情形主要說明的是同用50mm鏡頭 人像等大前提下,全幅可以離更近從而獲得更淺的景深。至於第二種情...

未來全畫幅相機是否會被apsc或43畫幅取代?

陳利兵 隨著電子裝置的日趨精密,未來很可能是微單全幅化,單電中幅化。另外鏡頭的體積也不僅僅和畫幅需要的相場有關,畫質 引數也有一定因素。奧巴那幾顆pro頭的體積也不能算小了。 在我個人極為有限的認知範圍內,題主談到的事情暫時還不會發生。原因主要有下面幾點。1 相機的設計和製造,有相當一部分物理學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