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全畫幅相機是否會被apsc或43畫幅取代?

時間 2021-05-12 23:23:11

1樓:陳利兵

隨著電子裝置的日趨精密,未來很可能是微單全幅化,單電中幅化。另外鏡頭的體積也不僅僅和畫幅需要的相場有關,畫質、引數也有一定因素。奧巴那幾顆pro頭的體積也不能算小了。

2樓:

在我個人極為有限的認知範圍內,題主談到的事情暫時還不會發生。原因主要有下面幾點。

1、相機的設計和製造,有相當一部分物理學的因素在裡面。對於感光元件的體積,我經常拿打籃球這事兒向身邊親友舉例子:因為籃球是個需要人和球發生...

位移...的運動...所以,個子高的同學的手在物理學上離籃板比較近(...

),所以打籃球就有先天優勢。我覺得相機的感光元件也有點這道理:越大的感光元件,對影像的解析力也就越強,這個...

物理學...的問題...暫時先這樣吧。

2、目前焦距的計算方式是以所謂「全畫幅」為基準的,這個尺寸是個純粹的人為定義,談論「為什麼這麼定義」其實意義不大,但從這個定義中,卻衍生出了相關製造業中一大堆的要素。只要」等效焦距50mm「這樣的措辭不消失,相機業」緊密團結在以全畫幅為核心的設計體系周圍「的情況就不會改變。

3、消費慣性,這點不必多言。

以上均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3樓:翔宇情

APS-C微單的面世,G1X和RX100這種大底卡片機的面世,理光GR和尼康CA這種APS-C卡片機的面世,我覺得半幅單反可能會被微單取代,M43甚至可能消失

4樓:Rolleima

實際使用中畫幅和大畫幅進行拍攝,對比後會發現135全畫幅系統距離大中畫幅的差別還很遠,這不僅僅是畫幅的差距,還有很多是因為大中畫幅相機的鏡頭所帶來的,所以全畫幅並不是大中畫幅相機最好的替代,而是大中畫幅相機畫質和便攜性的乙個妥協。由此再往APS-C和4/3系統,也僅僅是畫質和便攜性的妥協,妥協會造成一定的流行,從而把不妥協的推向高階的位置,但是從目前來看,這兩種畫幅的妥協還沒有達到最優地步,無論畫質、續航都還沒有達到真正令人滿意的地步。不過相信他們會把同等畫幅的單反乾掉,剩下的都是全畫幅的單反吧。

5樓:木西AlexanDENG

全畫幅在影像質量,便攜(體積),速度(對焦和機身反應)上已經達到了大,中,APSC和更小畫幅的最大平衡,在突破性技術革新出現之前全幅就是以上三者最佳的平衡點,最具有普遍適用性,所以難以被替代。其他畫幅,大則體積堪憂,速度降低、小則高感下降虛化打折,總不如全幅和諧。

aps c幅的相機加上個廣角鏡頭和全畫幅相機加套機鏡頭的區別?

雲起 區別不在視角,區別在感光元件尺寸差異帶來的問題。如果同樣畫素量,那尺寸大的全副畫素密度就會低多了。如果同樣畫素密度的,那總畫素量就差多了。全副原件864平方公釐,c幅面只有300多平方公釐,這個差距可不小了。原則上,同樣技術下的感光元件,畫素密度越低,單個畫素點感光面積就越大,獲取的資訊就越多...

如何理解APS C畫幅與全畫幅等效焦距的透視效果?(以人像為例)

果汁貓 假設同樣用50mm定焦鏡頭,分別用在APS C和全畫幅相機,要想得到人像等大的畫面,那麼.人像等大,但是透視關係不相等。基本正確,但 透視關係不同 這件事對50mm鏡頭下的人像並沒有什麼卵用。這種情形主要說明的是同用50mm鏡頭 人像等大前提下,全幅可以離更近從而獲得更淺的景深。至於第二種情...

全畫幅和apsc畫質差距大嗎?

烽火台 前面的回答已經很具體了。所以不談全幅和apsc在畫質上的差距。只想說說其他的,現實是各家在我自己的apsc上都不上心,全畫幅有更加完整的各種規格的鏡頭群,而且機身功能也更加全面。所以如果有對一些焦段有需求或者需要什麼功能,入全幅是必須的。apsc廠家給你的定義就是玩玩的,至於你把apsc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