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之初,性本善,那麼惡是如何出現的?如果人性本善,那麼教化的意義何在?

時間 2021-07-10 20:24:34

1樓:不聽

那麼,你怎麼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呢?一歲之前沒有任何記憶,這是人之初。。。哪來的善?哪來的惡?不過是他們用來教化你罷了,教化的意義?為了讓你更聽他們的話

2樓:陌年

可以看看王陽明心學,或者可以解決你的疑惑,如果你實在不想看的話,大概最表面的就是,人生而有良知,良知在成長中迷失,教化的意義在於儲存良知,如果不自己去研究的話,可能你無法理解這三句話究竟有多麼精彩,建議看看。或者王陽明的心學不是你的標準答案,但前人的想法就是為了給後人鋪路。

3樓:田園居士

人之初,既不性惡,也不性善,而是性本自然。因為人是大自然的產物。恩格斯指出:

「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存在於自然界的」。這就是「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但是,自然界並不能滿足人的生活需要。

因此,人必須通過勞動改變自然。人類在改變外部自然的同時也改變了人自身的自然,從而使自然人愈來愈成為社會的人,使人的自然本質愈來愈轉化為社會本質。馬克思發現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就是指勞動生產力決定的「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作為「生活的自然規律」由必然轉化為自由。

在這裡,「生活的自然規律」就是人的自然本質。「生活的自然規律」通過勞動由必然轉化為自由,人的自然本質就昇華為社會本質即自由本質。所以,馬克思指出:

「整個歷史也無非是人類本性的不斷改變而己」。

4樓:怪人

人性善,獸性惡,心無善無惡;

超我善,本我惡,自我不善不惡

人既為人,生惻隱,便必有人善

然又為獸,多為己,亦必有獸惡

人既人又獸,則善惡合一,只是善惡輪轉,一上一下,一隱一顯。

人更要通過教育為善去惡,如若不然,只怕只會跌向本我與獸性的深淵

5樓:修境未亡人

人之初,性本善——這6個字非常有趣,它相對的是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人總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到頭來發現連自己都改變不了!我們都勸他人善良,卻對自己無限的放縱!

我們逐漸走向虛無,懷疑一切,質疑一切,你想解構一切!潘子已經回答嘎子……

6樓:tigggggger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儒家認為外部的熏習使人性產生不同。

不過佛家對人本性問題參的更加透徹「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種只能通過不斷修行,提高自身的覺悟,才能夠知道的。非語言可以描述,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有的語言皆是如標指月的。

7樓:麻皮獾

以下為個人見解

首先,我不覺得人性本善,全面否定和全面肯定都是錯誤的。

善和惡本來就是比較玄的東西,我一直覺得這兩者的界線比較模糊,社會主流的評判標準就是你的行為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能不能代表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

所以這個惡就呼之欲出咯,人的行為都是有目的的,畢竟誰也不能像面壁人一樣活著。這個目的說到底就是為了你個人的利益,名聲也好利益也罷,沒有人是不自私的。

再回到這個社會教化的問題來,「既然所有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活著,那我還教化什麼啊,乾脆大家都老老實實當個惡人吧,人性本惡」這個啊和人性本善一樣都是片面的看問題,全面否定和全面肯定了,我們要辯證的看待世間萬物。

老友記有一集喬伊去參加慈善電視節目,其實是為了電視出鏡,然後菲比嘲笑他目的不純。喬伊反駁沒有人能完全不要回報的幹好事,完全的善人。然後菲比為了反駁這個觀點到處做好事,其實她在以這個目的出發做好事的時候就已經參雜目的了。

包括一些裸捐的富豪,他們要的是名聲,沒有人性本善,人每走一步都是為了自己的。

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可以愛財,但是你不能超出這個社會的道德底線,你幹點正經營生,其次呢,別老想著自己,多幫幫其他人兼顧點社會效益,別搞壟斷啥的,這個,就是教化的作用。

8樓:大灰

如老子所言:善,惡之所存。人性其實無所謂善惡,更多的只是後天外因對人性的扭曲。

所謂的性本善,是指人與生而來的悲憫心,同情心。性本惡,指的是自私、利己。這都是動物的天性。

而所謂教化,只不過讓人之所以為人,而非動物野蠻而已。

9樓:小爺

人之初其實沒有善惡,只有慾望催動的本能,如生存,繁衍!但人自從有了智慧型大部分時候都是嚮往一些美好的事或物,所以我覺得人之初,性本善,說的是人類天生嚮往美好!

10樓:阿啵呲嘚鄂福格

這個善不是善良的意思,而是不會有害人的想法的意思。

至於惡,是因為成長過程中會自然學會趨利避害,教育是用前人的經驗教會你如何在不損害他人的情況下趨利避害以達到集體良性發展的需求。

打個比方,乙個人在集體中想有權利。叢林法則簡單粗暴,把管你的人統統幹倒你就是老大。但這個過程伴隨著集體實力的下降,會導致在與其他集體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所以就很有必要通過教育告訴所有那些想當老大的毛頭崽子,想當老大就要按照我們的規矩來,不允許打打殺殺,不然集體幹死你。想當老大就來考試吧,就來演講吧,就努力掙錢吧。你看原本會削弱集體實力的利益衝突,搖身一變卻成了促進集體發展的源源動力。

而那些沒有總結出這種經驗並通過教育傳承的集體就會在競爭中被吞噬。

這就是善的解釋,惡的由來,以及教育的意義。

11樓:

人嬰兒時期,基本上是無欲的,沒有所謂的善良不善良。嬰兒反正對人無害,可以說是善良的。長大之後,慾望越來越多,有的人保住了善良,有人沒有保住善良,惡就出現了。

教化的意義也就存在了。

12樓:中醫小崽

善惡這對概念,自然中並不存在。我們何時聽說過大自然也講求啥善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狼吃羊,我們能說狼是惡嗎?羊不讓狼吃,我們能說羊是惡嗎?都不能簡單的下結論吧。

想判斷乙個人、乙個物的善惡,首先要選取乙個立場。只有立場確定了,我們才能評判善惡。

我們所說的善惡,其實是人類出於自身的利益創作的一對相反的概念,只不過後來衍變到了各個方面。

所以說呢,人性本善,人性本惡之類的,本身就沒有根據可言。人剛生下來的時候,心中沒有文化。小孩子想的只有餓了嗎,困了嗎。

我們所謂的善惡,應該說是後天才形成的(當然了,自私、慾望、惻隱之心或許天生就有)。

這麼一來,教化的意義不就出來了嗎

13樓:清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每個人一開始都是一張白紙,這張白紙在不同環境去填充塗色,起初大家本意都是好的,但是因為習慣和做法不同,從而演變出有好壞之分,從古至今,我們並不是在鄙夷惡的存在,反而正是因為惡,才能明白善的珍貴,所以古人之所以,以「人之初性本善」開頭,或許是為了讓大家勿忘初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能做過錯事,但當自己有悔意,看的見那些在黑暗中帶給人光明的帶領人,可能對於當下生活上沒有質量上的改變,但是自己內心是可以平靜,無愧無悔的,當然也有可能有人報以不屑的態度,因為每個人處於的環境不同,覺得自己已經很慘,再不去爭取,去拼命,可能自己壓根活不下去,沒錯,生活就是這麼無情,但是人心確是可以有情,可能今天你要靠武力解決的問題,如果通過溝通成功了,那你此刻做的事情也是善,每個人面對的事情不同,善的分辨也不同種, 願大家心中有光,無懼黑暗。

14樓:Billi

這兩個問題有相關性。人有善初,惡的出現則不是出於內因,而是外因,即生存空間和資源的有限性。教化的作用是使人在爭奪生存空間和資源時激發的惡不要蒙蔽了初始本心的善。

觀察嬰幼兒的言行,可以得到一些佐證。

辯論題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

與你同行 我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從小到大是乙個由善到惡的過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生來會打洞,一句俗語就可以界定未出生的我們的性質,長大後就不一樣了。小時,我們蹲在一旁捧著吃的喝的,親朋好友打趣道,這些都給我吧,其一無一例外,沒有哪個小孩願意去分享,自私自利是從小就開始的惡。再大些,到了上學...

人之初,性本惡?還是性本善?

兜爸 同時,區別動物性和人性是理解善惡的根本。我認為,人生而為動物,後天環境影響才注入人性。天生的動物性有哪些呢?就一點 慾望。有食慾,安全需要。這些是善嗎?這些是惡嗎?其實我們只是善惡的標準不一樣。對於人之初的認識是一樣的。 黃隨求 自效能含萬法,名含藏識 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

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

吳軻 斯得哥爾摩綜合症 皮格馬利翁效應 踢貓效應 欺軟怕硬 迷信權威 人云亦云 得寸進尺 追漲殺跌 公升公尺恩斗公尺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請補充 Wonder 知道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後面一句嗎?那就是性相近,習相遠。我贊同後面這一句。人自出生,心都是純白的。沒有人生來是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