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之初,性本善」,那惡又是從何而來?

時間 2021-05-30 15:53:31

1樓:耀淨

善惡只是概念,先有苦樂,有苦樂就有了利弊,然後大眾根據利弊界定了道德和善惡。二十四孝裡郭巨埋兒是大善,現在我們再去看會感覺很殘忍。唐朝張巡守城,因糧草斷盡,獵捕城內老幼充飢,但歷史上他是乙個大功臣,大忠臣。

他這種行為是善是惡?

既然善惡只是基於利弊設立的概念,那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時間空間,善惡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乙個隨條件而改變的概念性的東西,談什麼人之初性本善本惡,都是沒有意義的。

2樓:法生

性無善惡,亦無有初,也無有終,性是不變不易之法,性字不知。亂談性字,可憐古人,把性字說得眀明白白,今時之人,把古人之語亂說亂用,真是大逆不道,先看看字典,再談性字,後方能知,佛苦口婆心,說自性不生不滅,說眾生各各都有佛性,若人依性修行,可成佛道,若不依性修行,即不成佛道,性性性,一切佛法,沒有不是說自己本性者,若不知性,何能說性,身有生死,性本不生,今亦非滅,後也不終,是名為性,心有生滅,心性不生不滅,是名為慧,五陰有生滅,而五陰之性不生不滅,是名為佛身,一切外相有生有滅,而一切外相之性,無有生滅,名為法性,本心生萬種法,有生有滅,若滅是心,心性自用,以性用故,名為變化,一切佛法為性而說,若不入性,不名佛法

3樓:朱朱朱朱朱朱

有人認為人之初,性本善

有人認為人之初,性本惡

有人認為人之初,性有善有惡

我比較認可最後乙個觀點,

善與惡從來都不是絕對的,

就像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

有對比才有了善惡,

不同的立場可能善惡就不同。

善還是惡?

不止是乙個人的問題。

環境的影響也很重要,

可以棄惡從善,

也可以由善轉惡。

善是可以學習的,

惡是可以被影響的。

4樓:隱藏號

首先題主的說法就不太對,人性本善就是乙個觀點,不是絕對的……若詢問惡從何來,就拐入荀子人性本惡的說法了。

這是乙個需要辯證看待的問題,建議題主去看看一場非常有名的《人性本善》辯論賽,也許可以解答你的困惑。

5樓:馬馬虎虎

惡,是吧…

第一,本能,動物本能,不用我解釋吧。

第二,後天影響。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性本惡」我也不認同。

這兩結論都是儒家的。

只能說那時候的思想高度不夠?

人是多複雜的社會生物,怎麼可以用幾個字就可以概括?

你說性本善,可是沒經過後天的教育哪可能過於善良?比如你什麼吃的都沒了,算了,這個例子太過殘忍,不說了。

你說性本惡,人總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6樓:Nora

這就是我支援人性本惡的原因難道你不覺得人類作為動物的本能就是惡嗎有些東西是刻在基因裡的好比動物他們有慾望會為了食物,領地,伴侶而大打出手,甚至不惜殺死對手,人不也是這樣嗎但現代多數時候人的戰爭流的血是無形的,但不能否認,是慾望驅使這些發生。

哪有人生下來就是善良的呢?你看看胎兒在腹中便會大肆利用母體,出生後的嬰兒在面對小動物也會有捏死他們的衝動,更別提長大的人了。

但是人性本惡不代表我們不能有一顆善良的心,也不代表我們得接受骨子裡的劣根。先天從來不是藉口。不然你說善良怎麼出現的呢?

辯論題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

與你同行 我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從小到大是乙個由善到惡的過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生來會打洞,一句俗語就可以界定未出生的我們的性質,長大後就不一樣了。小時,我們蹲在一旁捧著吃的喝的,親朋好友打趣道,這些都給我吧,其一無一例外,沒有哪個小孩願意去分享,自私自利是從小就開始的惡。再大些,到了上學...

人之初,性本惡?還是性本善?

兜爸 同時,區別動物性和人性是理解善惡的根本。我認為,人生而為動物,後天環境影響才注入人性。天生的動物性有哪些呢?就一點 慾望。有食慾,安全需要。這些是善嗎?這些是惡嗎?其實我們只是善惡的標準不一樣。對於人之初的認識是一樣的。 黃隨求 自效能含萬法,名含藏識 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

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

吳軻 斯得哥爾摩綜合症 皮格馬利翁效應 踢貓效應 欺軟怕硬 迷信權威 人云亦云 得寸進尺 追漲殺跌 公升公尺恩斗公尺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請補充 Wonder 知道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後面一句嗎?那就是性相近,習相遠。我贊同後面這一句。人自出生,心都是純白的。沒有人生來是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