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認同人之初性本善還是認同人之初性本惡?

時間 2021-06-02 05:45:29

1樓:小太陽

這樣說吧,出社會以前認為人性本善,畢竟從小老師家長都這麼教的,那時候的學校也不像現在這麼亂,出社會後遇到的人越多了解到越多也就更傾向於人性本惡了,萬事皆因利益,這是個沒辦法迴避的問題,人生下來最基本為餬口三餐,這就是最基本的利益了,餬口之外想要更多,而利益又不是平均分配在每個人身上的,所以會有爭搶,沒得到的想得到,得到了的想得到更多,一旦發生爭搶就會暴露人性裡惡的那一面,現在這個推崇一切向錢看的時代會把這種人性裡的惡更加放大,老祖宗也告訴我們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沒有利益衝突看誰都好,有了利益爭端本性就暴露出來了,所以人性本惡吧

2樓:王江尾

這個問題大概就是所謂無事袖手談心性...

性善還是性惡,儒釋道都已經講清楚了。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翻譯一下就是,人呢,和禽獸的差別其實就是一點點。

啥意思?就是說人本性中天然的和禽獸一樣,是惡的。但同時,孟子強調的是,人區別於禽獸的這個幾希,一點點。

這個一點點其實就是先天至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所以人性本身就是呈現這樣惡佔大頭,善只有一點點的情況。孟子強調這一點點的善,被稱為性善論,而荀子強調主要部分的惡,被稱為性惡論,其實二者說的是乙個思想。

這一點點的善,在儒家往往對標堯舜的聖性,在佛家則稱為佛性。

3樓:

每個孩子剛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成長就是用墨汁逐漸渲染的過程,周圍環境對成長有很大影響,什麼話什麼事聽多了做多了就會耳濡目染的跟著學。就算父母教育得再好,怎能保證出了家門就沒有任何消極影響?大家到最後都變成了惡中有善,善中有惡的人,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就像這個世界一樣,除了黑白,還有灰,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不是各自平分而是比例不同,這就看天平倒在哪邊了。

4樓:武神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我贊同性本惡。社會上的很多事物都是反人性的東西,尤其是規律。比如一日三餐,審美之類。

至於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個人的理解不是善惡,是心靈像白紙,很主動的就會去吸收知識,故稱為善(通擅)

辯論題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

與你同行 我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從小到大是乙個由善到惡的過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生來會打洞,一句俗語就可以界定未出生的我們的性質,長大後就不一樣了。小時,我們蹲在一旁捧著吃的喝的,親朋好友打趣道,這些都給我吧,其一無一例外,沒有哪個小孩願意去分享,自私自利是從小就開始的惡。再大些,到了上學...

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嗎?

創造未來 人之初,是善,到這個 初 不是來到地球出生的那個時候,而是指本體,因為出生後帶著一切輪迴的資訊,儲存在我們的無意識的深層,或者說在每個細胞裡。另外那個善也不是我們理解的善惡,本體沒有善惡,只是愛和協助以及創造力,這個善惡是一體的。我們習慣上將愛表示為善,但是愛就是愛沒有善惡,愛可以變成善也...

人之初,性本善。是這樣嗎?

怎麼理解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很多人對這句孟老夫子的觀點產生質疑。經常會有性善論和性惡論的辯論,但誰也說服不了誰。我們總會掉進一元論的誤區,要麼就認為人之初性都是惡的 要麼就認為都是善的。要麼認為有的人生來本性是善的 有的人是惡的。其實世間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任何乙個人天生都同時具備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