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6-01 07:38:00

1樓:普波居士

曾經解答這個問題。不知是不是同乙個人,再重複一遍吧。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就是於一切時中,保持正念,不起顛倒妄想,覺而不迷。

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什麼是妄心,就是執著於五欲六塵,起貪嗔痴的妄想心。此妄心隨一切境緣變化而起起滅滅,無常變幻,沒有永恆不變的真實性,此是妄,如夢幻泡影。

即是虛幻的,假的,就是當處起,當處滅。不用再起心去熄滅,本來就是虛妄的,不用去管他。如果再去起心滅妄,就成了以妄治妄,去一添兩。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們所住的這個五欲六塵境界就是妄想境,緣起則生,緣盡則滅,一切事事物物都是這樣,生滅無常,沒有恆常不變的真實性,皆是虛妄不實之相。修行人了達諸法如幻,就不要起心動念,隨妄想境界,起貪嗔痴等諸邪知邪見。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為什麼辨真實?因為眾生迷於虛假境界,起貪嗔痴,故立一真實,令眾生離妄。

那麼,就是說既然現在已經離一切虛妄相了,不起貪嗔痴邪見了,所立的真實也就不存在意義了,也是了不可得的,何須再辨識什麼真實呢?!萬法無有真,離假一切真。

2樓:謝丹Barry

這幾句來自《圓覺經》的話,總括來說即是離妄即真,別無他真可求,亦是修行要旨,教行者離妄之法。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妄不起則真,居一切時則二六時中不離「這個」。但問題來了,難道這是壓制妄念?非也,此指妄「念」。念由心起,即下句所指。

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心生則法生,念由心起,若不起念則成枯木,證個黑漆桶,正是諸祖所斥,不見《壇經》記六祖對臥輪禪師提撕雲:「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量,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若去熄滅妄想,則攀緣,妄上加妄,念起則應由它去,任其生,任其滅。

此時,正好妙用,而不是寒潭死水。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對境時如何?不是無心,而是對境如如。若見風動旛動,還是自己心動,了知作麼?看則看,聞則聞,嗅則嗅,不作任何扭捏。對境心起,成之即離,不作延伸不添葛藤。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此處無了知亦不得著意著力,辨別此虛彼實,各種揀擇,不揀擇亦不揀擇。《永嘉證道歌》一開頭即云:「大道無難,唯嫌揀擇」,即指此事。否則正是《楞嚴經》所指的「頭上安頭」。

整句實在是修行要旨,由粗念至微細如何離妄,處處示人第一義諦。

3樓:淺笑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了《金剛經》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想起了《壇經》的「於境離境」。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在任何時候,對待任何事情,不要生起虛妄(例如作、任、止、滅、貢高、我慢等)的念頭。

在任何時候,對待任何事情,不要存斷滅相。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我們要吃喝拉撒,我們的肉身一直在妄境中實實在在地生存著,任何事情都具備虛妄和真實兩面,我們應該面對一切境界而不粘著,在做事情時,意識到事情的虛妄性,能超乎其表,不為其拘,又能意識到事情的真實性,能隨順其中,盡力把事情做好。

個人覺得《圓覺經》、《維摩詰經》、《壇經》、《金剛經》、《心經》,這幾本經書可以互相做註解,雖然用不同的文字,指向不同的面,最後都是為了同乙個目的:教育學人破執

4樓:梵夫

這是六識層面上的修持工夫,保持六根上的清淨。如蓮花一般,住於淤泥而不染。

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於淤泥,其實也是立於淤泥。行菩薩道離不了諸妄相,因此妄心也不能熄滅。比如慈悲度人,就是妄心之一,因為慈悲是建立在無明眾生這個妄相的基礎上的。

妄心熄滅而悟,就淪為自了漢了,不能成佛道。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定中生境,同樣也是妄識成相,不可染著,妄以為有所得。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無了知,即現空相,然而空相無有真實虛妄之分,一旦分別,即生執染。如此又是煩惱迴圈。諸法無實無虛,無生無滅,無增無減。

5樓:世有仙

《圓覺經》: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白話文:

善男子,只要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

在一切日常生活中,任何時候都不故起妄想念頭。

對於隨緣應機所生分別心與靜定中所起微細遊思,亦不必作意息滅。

身處於一切虛妄幻化境界,應安住於自性本來照了明徹當中,不必再作意了知。

在這覺性自然照徹的狀態中,也無須再去辨別它究竟是虛妄還是真實。

這些眾生聽聞這樣的法門,能夠相信、能夠理解、能夠接受並依之奉行,沒有心生驚恐與畏懼,就是順應於圓滿覺性而頓悟的眾生。

各位善男子,你們應當知道,這樣的眾生,已經在過去世親近、供養百千萬億像恆河沙一樣多的諸佛,以及菩薩摩訶薩,培植下無量功德善根。所以佛說這樣的人,叫作成就一切種智。

這一段話三十二個字,是禪宗悟後保任的要訣,其實也是對於自性「心無所住」狀態的一種描述。

6樓:我的個兔子崽

這句話是佛對菩薩所講的,並且是已經了知整個世界是虛妄的菩薩,已經了知本沒有我的菩薩,是佛對修聲聞獨覺乘圓滿,已契入大乘的菩薩所講的。

原文的意思:於一切時不起高下想,又不斷滅思維心,不覺查這世界是虛妄的,不覺查的同時又不把這個世界認為是真的

所以,還未修聲聞、獨覺乘法的人,於這個句子是不能得益的。

圓覺經裡的悟淨圓覺是怎麼回事?

qh5912 不要被文字繞暈,修行人的功課通常比較艱難費時,戒律和心一境性是一組,在此基礎上的觀智成就又是一組,踏踏實實的用功,美修辭其實是多餘,接初機也許有用,建議研讀清淨道論相關資料 淨海潮水 淨圓覺的了悟是有難度的,告訴你乙個易行的淨圓覺,它就是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 法門的耳根聞性,用此不生滅...

如何真正正確理解圓覺經所說的「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隨佛願 道友的這些語言都不是規範性語言,所以含糊其辭,似是而非。很難懂你想表達什麼。此句須結合上下文理解。前句說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虛空中本來沒有花,眼睛有翳病的人在空中見到眾多的花,如果此時見到花消失了,不可以認為虛空中的花有一定的滅處。為什麼呢?因為始終沒有生...

圓覺經在大乘佛法中的地位究竟多高?是不是非常之了義?

在我的感知裡 是強於 金剛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同等與 涅槃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但是差於 法華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的 當然,這麼分會被罵,我只能說,以上提到的每乙個都是好經隨便受持一部就終生受用了 其實無非是讓你 得般若智慧型 無有之智 行大善之法 無善之善 其實也沒必要糾結 多聞,然後修行,鞏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