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德經的乙個問題 如果天下一切都是由「道」造出來的,怎麼可能有什麼做法是不符合道的呢?

時間 2021-05-06 05:05:25

1樓:

所有的存在都是符合道的,沒有例外。

很多人談論的合道,不是老子談論的道,而是指規律,或者說是一種可證偽的科學命題。

老子說的道,即不可說,又無法獲得,可以理解為超越存在的元規則。

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比如,蘋果落到地上,你應該在樹下接到蘋果,這就是合道,合乎規律。

但如果你去天上尋找落下的蘋果,那就是不合道,不合乎規律。但你有這樣的想法,又是有跡可循的,比如有人欺騙了你,或者,你只是在檢測牛頓力學的準確性,這又是符合因果律的。

2樓:林語

人有人道天有天道各行其道才是正道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奉有餘看怎麼理解了

不必太鑽研道德經因為現在的版本不是原版可以看下帛書老子歲數小的推薦《阿公尺星星的孩子

3樓:

看過那麼乙個說法,說的是道化生了萬物一切所以不管好的不好的做什麼都是符合道的,所以一切都是自然,所以無限意淫。

講真自從大開眼界,我真擔心我的智商被拉低了。

大師們斬釘截鐵,以妄為真,妄即是真,無妄無真,繼續玩文字遊戲吧,反正對有些大師來說因果是妄,敢隨便造不怕因果。

4樓:文蒼

道就是道路(千里始於足下)

道就是道歷(今天明天昨天)

道就是道理(實踐才是真理)

道就是道侶(孤陰不長丨獨陽不生)

兄弟,你缺乙個道侶

5樓:歸虛子

1.道德經裡面已經明確指出了。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弗居,是謂玄德。

也就是說,道把你造出來之後就不管你了,管你長得像不像我脾氣隨不隨我,你愛咋滴就咋滴,自生自滅吧,毀滅吧。

2.準確來說不是道造的你,道是造的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是三造的你,道和三差了幾個檔次了。

3.那既然不是道在管你,是誰在管你了?當然是二和三在管你了,一都懶得管你。

4.二是什麼了?二就是陰陽。凡所有氣皆被陰陽所役,凡所有形皆被天地所役,凡所有數皆被五行所役。

5.那啥是修道了?就是你不想再被陰陽五行所役了。所以你就去找一,再通過一找到道。和道一起生一氣,衍陰陽,生萬物,掌造化。

6樓:

我們把一碗水潑出去,水都因為重力向下落,這是道。

但碗裡還是會粘著水漬。水漬粘在碗上,合乎道嗎?

當然合乎道!但換成題主的思路,這就不合乎道。

「道」,可以理解為客觀規律的統稱。水因重力下落,合乎的是「重力」的道。水粘在碗壁上,靠的是表面張力、分子間作用力,這些力克服了重力,與之平衡,因此讓水漬留在碗上,它仍然是合乎道的。

一切可以出現的事物行為,都是合乎道的。但思維和想法卻未必是合乎道的。你想不給予水任何更多的能量,就讓它對抗重力進行做功?這是不可能的,是不合乎道的!

咱換個寫實一點的說法:創造永動機,這個行為是不合乎道的。

咱換個童話一點的說法:乙隻雞要反殺狐狸,這個行為是不合乎道的。

以此類推……

如果,有人說你的行為是不合乎道的,那麼他說的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就是——

如果這還不懂,那翻譯成是人都能聽得懂的口語就是——

所以,這壓根就不是懂不懂《道德經》的問題,這只是單純的的語言邏輯推理題。

7樓:茂陽昜

道的本質是由收斂自然而然彰顯出發散的無極模式,也是對立統一的本質,是對立統一先天的狀態。符合這種模式就是合道。而著像,放浪形骸等以發散為本質的行為不符合道的本質,最後只能被迫收斂,盈不可久也。

8樓:天條

都是同乙個生產線下來的,都可能還會有次品。

何況,道生之,德蓄之,道長之。。。道亭之,道毒之。

這裡道雖然生之,但是決定長的怎樣的,還有2個階段。乙個是德蓄的階段,另乙個是道亭之的階段。決定性的是德蓄的階段吧,以善蓄德。善的程度,決定德蓄的厚度。根深才能葉茂。

9樓:東大街常無觀

這個問題很簡單,道是自然,不符合自然的做法就是不符合道。

按理說,人類也是自然創造的,那麼人類的行為也應該是道,怎麼可能不符合道呢?

因為自從人類的文明脫離了自然,道就分為了二元對立的人之道和天之道。

前者是人類的主觀認知和行為,後者是客觀存在和規律。兩者產生了矛盾。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之道就是天下為公,民風淳樸,人之道是私有制,等級階級,智者知識,爾虞我詐。

人之道符合天之道的就是天人合一的道,客觀真理。否則人之道就是不道,無道。

什麼是符合天道的自然生活方式呢?

無私無慾,無為無知,無官無商,小國寡民,結繩記事,老死不相往來,等等。

10樓:幸福

天地用道來形容,看的很片面,

人用道來形容,能看見些許,

水用道來形容,勉強一窺全貌

站在源頭,水往下流,站在入海口,勢不可擋

同理,道其實也一直在,當你關注外部對自身的影響而不區分,便只能看到一點點了,甚至覺得不符合邏輯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11樓:935a

如果天下一切都是由「道」造出來的,怎麼能有什麼做法是不符合道的呢?

1、自然規律和萬物之道

存在即合理!這是誰說的?一不留神誰說了句人話,呵呵。

如果西方人形式邏輯思維,完全沒有人為因素的自然規律,此言即真理!西方人是點線思維,自然規律是點的軌跡,一切都在點上,可以說道在屎溺,跑不出物理定律。但是,《道德經》是萬物之道包括人類在內,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不是點的軌跡,而是陰陽相連,最後,從宇宙萬物到人類,人心與萬物陰陽相連。

用現代視角看,DNA象臍帶連著人類與萬物,在當下人與環境空間相連。《道德經》講人與萬物相連之道。

2、神佛之道和中庸之道

道德邏輯在三個層上展開,天地人!面對老天,就是西方人的唯,唯物唯心,唯心唯物,反正不信上帝就信科學,絕對心理,形式邏輯,數學。面對大地母親,面對人自己內心,是接受的心態,在內心可承受範圍內包容一切。

如果沒有包容,那跟小狗似的,除了主人誰都不認,是吧。中庸之道,人是相對,又對又錯,對人自己不能絕對,老子《道德經》全是這方面紙上談兵,是吧?孔夫子是實力派實幹家,但在認識上有偏頗,犯了絕對化錯誤。

我們側重於人,求真務實,但是,我們傳統上在極致方面沒有神佛研究的徹底,所以,我們儒釋道三教合一。

3、人類自己的選擇之道

又回到前面問題,人為什麼沒有被自然之道鎖住?人怎麼就有了選擇之道呢。是不是還是因為人有了堅信、比較和接受的邏輯思維能力,人有了思想就可以預見未來,知道了未來就改變了未來!

是吧。其實,這可能就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唯一法寶。

有乙個美國電影,裡邊兒有個guy,他腦袋好像讓門擠了!呵呵。反正一到中午十二點,他的人生時鐘就被上帝撥回一分鐘。

所以,this guy就可以過馬路躲過迎頭撞上來的汽車,甚至可以避開向他射出的子彈。簡單說,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了道兒了,是吧。

12樓:周易

道德經中之道,首先是指本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至於「無」是什麼,各人的領悟千差萬別,其次,道指路徑,即所有存在,其變化的規律及在宇宙中呈現的象。

天地與人有所造,天地與人有所盜,非道者最終為天地、萬物、萬類眾生所盜,暫存於世罷了,道者,能合乎真機,與天地、萬物、萬類眾生互相交融,故可壽同天地。

非道也好,道也好,都在變化的體系之中,善惡有善惡之道,貧富有貧富之道,亡身有亡身之道,長存有長存之道,一切,看各人的領悟,以及最終的選擇。

13樓:訴和

道不是乙個東西,也不能「生成」東西,而是事物發生變化的推動力。

道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時刻在改變。就像加速度不斷的使速度發生改變一樣,道有時會和事物的執行同向(事物表現為得道)有時會和事物的執行反向(事物表現為失道)

因此老子提倡柔,而反對堅,因為堅意味著固定,不變,墨守成規,即使一時得利也必將失道。

柔則不同,像水一樣,順勢而為,無所定型,因此才能做到與道最為接近,隨著道的改變,自身也發生改變,不斷的順應著道,因此不會失道。

所以,沒有不符合道的變化,只有不符合道的事物。

具體表現則是舊事物的消逝與新事物的誕生……

14樓:

先說結論,每乙個個體都符合道,其結果就是讓群體不符合道,而群體一旦不合道,會使得絕大多數個體也遠離道。

《道德經》告訴我們要無為而無所不為,所謂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妄為,即,不要違背事物的客觀規律和基本特徵,即,不要違背自然。做到「無為」,自然就可以「無所不為」。

對我們個人來講,道是客觀存在的,周行不殆的,是永恆不變的,它沒有相對的概念,只有絕對的「無」,「有」兩個共性。

道像乙個圈子,每個個體和群體,都有自己的「道」,且其規律都是完全效仿大道(還是道,勉強來表述就是大道)。

舉個例子,個體的道是什麼樣的?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去做事。如果你想過得好,你應該努力學習技能,搞好和團隊成員的關係,提高自己的雙商,乃至於給領導送禮,找熟人推薦自己,找上位者欣賞自己,這些都是符合個人發展的規律,因此,在老子的哲學體系裡,這些行為統統合乎道,這麼做即是「無為」(即不妄為),因此後來你得到了成功,這就是你個人對於「道」的執行,導致的「德」(即「得」)。

至此,雖然你看似是乙個完全不懂道的俗人,可是你恰恰是道的真正踐行者。相反,如果你想過得好,你天天在那裡看一堆老莊,告訴自己不爭,清淨,無為,虛,屈,篤啥玩意兒的,你其實根本就不懂什麼叫道,因為你追求美好生活時,卻沒有尊重所需要的客觀規律,你就不是「無為」了,你是真的在妄為,因此你就離道越來越遠了。

那麼群體的道呢,也是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去做事。讓群體變得更快更好更強,這是群體之所以能成為群體的發展規律。這點很好理解,沒有哪個團隊組建出來是為了失敗,也沒有哪個國家成立是為了亡國。

因此群體的發展規律,是讓自己永遠向前,讓群體中的每乙個個體都因此受益。所以,誰能讓群體一直符合這個規律,誰就可以領導群體,因為他這麼做符合道。

那麼有趣的來了,當個人的道和群體的道相遇,其本質都是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去做事,卻產生了矛盾。上面說了,個人為了過得好,加強自身技能,搞好與團隊成員的關係,這當然利於群體的發展,但給領導送禮,找上位者賞識自己,卻不利於群體的發展,這也很好理解,你今天拍領導馬屁加薪了,我明天給領導送禮公升職了,他後天就把自己都送給領導以求發達了,長此以往,誰來幹活?誰還用心幹活?

風氣壞了人心散了,這個群體也就很難向前了,不能向前就破壞了群體的發展規律,也就離開了道。這些個體為了自己的「無為」,破壞了群體的「無為」,這些個體的「無為」其實就是對群體的妄為。而群體離開了道,會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最終讓群體裡的許多個人都無法獲得好生活,最終這些人開始悲觀,開始懷著對好日子的嚮往變得自怨自艾,絕望,抱怨,也即開始了妄為,而離開了「無為」,最後也就離開了道。

神奇吧,同樣規律的道反而會因物件不同而互相傷害,互相消耗,最終導致互相毀滅。

上面的例子,也許能說明什麼是「道不遠人人自遠」。為什麼要「使民無知無慾」,為什麼使「知者不敢為」,因為一旦每個個體都有知有欲,等待群體的一定是離開道,而群體離開了道,絕大多數人也就離開了道。

歸根結底,《道德經》講的還是國家和上位者如何治理天下的理論與對策,道的哲學思辨當然也深埋其中,能深刻理解並應用於生活的,也只有莊子的「絕聖棄智」了吧。以上。

閱讀了《道德經》後的一些疑問?

身藏風 道德經 是有多面性的。兵家,法家,縱橫家,眼中都不同的。這也是 道德經 偉大的一點。但道德經的理解,很需要閱歷來支援,不然,單單是 無為 就很讓人費解。所以你的理解,不一定是錯的,道德經 且看且行。什麼是道,你理解的也行,那也算是你的道。道於我而言,是信仰,是貫徹一生的東西。道德經 中,很重...

如何準確理解《道德經》的第一章?

玄玄之子 修行入道,妙理自明!修行應修心,修心當悟道,悟道應見慧,明慧修持成。道本具靈性,常於智慧型神通之力,無慾顯妙,有欲顯徼,皆在玄中,玄之又玄,既一切法一切緣離道不生,舍道不得,證法乃自然,言是道化之成也,一切妙處始於道力之門,老子立此章之義,就是一切世間一切法緣,天地之始或是萬物之母,皆名為...

為什麼乙個人兩年都看不懂《道德經》?

alk 道德經不是一遍一遍讀的 是一句一字讀的 有人說道德經是老人之書 這裡的老人我認為是有豐富社會閱歷的人 沒有生活裡的經歷永遠不會產生共鳴 所以先好好生活多去體驗成功和失敗 就會發現道德經能解答一切問題 縱宇一郎 我這個年紀不會讀 道德經 理由有三。第一,閱歷不夠,讀不懂。小學寓言 揠苗助長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