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確理解《道德經》的第一章?

時間 2021-05-06 04:58:11

1樓:玄玄之子

修行入道,妙理自明!修行應修心,修心當悟道,悟道應見慧,明慧修持成。道本具靈性,常於智慧型神通之力,無慾顯妙,有欲顯徼,皆在玄中,玄之又玄,既一切法一切緣離道不生,舍道不得,證法乃自然,言是道化之成也,一切妙處始於道力之門,老子立此章之義,就是一切世間一切法緣,天地之始或是萬物之母,皆名為道而化之,玄入玄出,妙不可言,非常嘆矣!

2樓:尋道者

道是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人類的主觀意識無法表達,但人類只能憑有限的意識去表達有限的部分,所以給觀察到的部分取名字。

下面講的都是人的意識中看到的非常道。

3樓:喝茶吹暖風

神仙放個屁,凡人當香使。

老子也很辛苦啊…

自己悟了還要想著怎麼措辭讓我們百姓看得懂。

我估計他老人家講大概意思是

如果…你沒有我這腦子…

沒有騎個牛就奔著羅布泊去的勇氣的話

那還是踏實一點

好好做人。

4樓:海馬老爸

道無始終,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故今日之道,非明日之道,亦可為後日之道。

若對事物加以總結,便可知曉「道」是運動的,而運動所產生的變化是週期性的。

由這種變化帶來的善惡、美醜、對錯、貴賤、前後高低是相剋但相生的,是異名但同源的。隨著週期性的變化,它們不斷往復,周而復始,合而為一。

我們既知「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便應知曉「道之無常」。因此我們只需常守道體,以無慾之心,行有欲之事即可。

5樓:祁華勝

如何準確理解《道德經》的第一章?

天道輪迴,每個人都是道的一部分,道是變化的、發展的、聯絡的、普遍的、運動的、機械的、唯物的、辯證的。

陰陽是道變化的兩種屬性,就像線梭樣,極致的陰和極致的陽,會朝著截然相反的方向變化,萬事萬物不僅要遵循客觀規律,還要掌握均衡、平衡,以及度。

不可以說的道,不能用言語和文字表達,需要修和悟,不能求和靠。

不能說的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存在,需要實事求是,順勢而為,順天應人,道法自然。

能用邏輯和語言表達的道,就是太極、八卦、太乙、無極。

那麼就有陰陽兩個系統,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天地是混沌體系,人體是混沌體系,思想也是混沌體系,智慧型也是混沌體系。

無論從巨集觀層面還是圍觀層面,混沌看起來不一樣,本質是一樣的,對於天道來說道是混沌體系裡面的核心,對於人道來說德是自身混沌體系的核心,同心同德。

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商朝有個很厲害的人,伊尹,這個人不僅會做飯,會煉丹,會算命會治理國家,治國的智慧型和做飯的智慧型和煉丹的智慧型和易經的智慧型,道理類似。

每種食材的屬性,在烹飪時的手法、工藝、火候,以及次序和流程,在這樣的混沌體系,火、水、鍋、氣、柴,類似金木水火土。

火候的掌握在於燃料木材的屬性,到底燃點、卡值、耐火性,時間;不同的燃料有不同的特性,比如麥草、木頭、果木和柴,就截然不同,炒不同的東西;對於溫度和材料要求不一樣。

而且,就像泡茶一樣,不同的水,不同的茶,不同的次序,茶的品質也不一樣,井水和河水,泉水和無根水,多一點偏苦偏澀,少一點欠點味道,而且紅黃白綠,每種茶葉葉不同。

每一種事物需要的器皿是不一樣,有些食物不能用鐵鍋燉;有些東西非得用砂鍋和陶瓷,比如鴨血就不能用刀切,鐵鍋不能長時間放炒熟的菜,會讓菜的顏色發黑。

火也很重要,古時候傳方不傳火,火需要自己嘗試總結,需要什麼樣的乙個火焰,得持續多久,文火、武火、快火、慢火,不同食材對於溫度敏感不一樣。

土就不用多說了,土和土不一樣,有些土適合做磚,有些土適合種地,有些土則更適合鋪炕,土一直都是做美食的工具,叫花雞、炒豆子、等等。

記得《正陽門下》說天地絕命,楊六郎和白馬靠著牆皮活下來,牆皮就是草和泥和公尺汁混合製成的,大災年間,吃樹皮、觀音土的客觀存在。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

這是乙個樸素的辯證主義和形式邏輯相互互動的混沌體系,陰陽是參照物,天地人三才,想要更好的知天命,盡人事,必須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材料,社會和國家需要我們做什麼,我們能做什麼。

天時地利人和,人常常是把握不住規律的,只有靈魂和真理契合,我們人生就是修行的過程,不管《道德經》如何解讀世界,重要參考我們如何用道德經的智慧型做人做事。

我們是否修行,修德,修心養性,慧命雙修。

我們是否敬畏天地,敬畏自然,一顆敬畏之心。

我們是否平常心、清淨心、自然而然地讓美好事物即將要發生。

6樓:動停

如何準確理解《道德經》的第一章?

郭店楚簡中有關《老子》的簡文,可能是最接近作者原本的,而郭店楚簡中沒有通行本的第一章,所以,很可能第一章是後世人加入的偽作,沒有必要對第一章過於看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過於看重第一章,才把《道德經》幾乎變成了玄學。

7樓:朝暉

《道德經》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譯:天道啊,能講,但講出來,似乎又不是要說的那個東西。給它個定義,又感覺不能概括,只能說明它表現出來的大致形態,而不能解釋它的本質。

它象是冥冥中似乎不存在的微粒,好象什麼都沒有,就象萬物初始時的樣子。又好象有,並且非常巨大,包容萬物,無邊無際。說它無形,是往微觀處看,說它有形,是往巨集觀處看。

這兩種形態都是它,非常的奇妙。它似乎是萬物的起源,萬事萬物似乎是循著它的規律和法則形成和發展的。

注:今天我們學習第一章,這一章講的是天道的形態。老子同大家講道,這裡講的道,並不是你們常說的,或是聽到的,看到的道。

要講的是天道。那天道是什麼呢?它可以說非常渺小,小到無形,小到看不見,摸不著,就象萬物初始時,形成萬物的那粒微塵。

它似乎又很大,大到可以包容萬物,大到無邊無際。我們可以從它小到無形開始想象,一直到它大到無限。我們可以試想,在它小到無形,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某個點,和它大到無限,也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某個地方,會不會就是它有形或無形的起點,它的有形和無形都從這裡開始。

它的有形或是無形,其實,只是我們想象的軌跡不同,感受到的形態變化便不同。而這兩種形態,都是天道的形態。天道便在這兩種形態間,相息相生,周而復始,迴圈往復地執行著,既是虛無,也是恒有,是無限大,也是無窮小。

8樓:萬會海

起首「道」字,是老子揭示天下萬世之公共公有之「道」,是天地萬物之本體本源之道;下一「道」字,可解為言說之意。

常道、常名之「常」,即真常不壞、永恆不變之常。《易·繫辭》「動靜有常。」《書·皋陶謨》「彰厥有常。」《莊子》「天下有常然者。」

萬般變化而不離其根本,即謂之常。人每以妄為常,故不能久。

老子以道、德構建博大精深,但道、德並非老子首創。《管子心術》「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論語》「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等。

莊子說老子是「遊心於物之初」——趨靜入定之際,以自己神識溯源宇宙萬物之本有之肇始,由此發現道的存在。

這個說法亦可作為某種簡單比喻。是說道之所在,一般常人常規難以認識、求解。

修學不應該僅在文字上求知解趨理悟,更要在修行證驗上求會心歷進境。藉此入於功修超常神化狀態,方能盡其極

9樓:平象法師

整體性全息性的用心方式解讀

這是一套完整修道得道的系統方案

道有無量無邊的可能性

無法乙個定論闡述

無之門是入道鑰匙

有之門是入道鑰匙

把握這兩把鑰匙,常觀無,常觀有。

融入道,成為道,這才是根本!

理論解決不了生命問題

系統方案才能得道成為道

10樓:我是冬瓜仁

首先,每個人可能都有不一樣的理解。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理解也不同。

道德經的思想很深也很寬,大到宇宙起源,小到人生道路都有涉獵。想要準確理解第一章可能要先理解後面的章節。

一點愚見。

11樓:

我覺得通行版的第一章第一句話上來就是道可道...確實有點突兀,中中國人能看懂那是因為我們的環境,不能說完全理解。你讓歐美人來看這句他可能根本不理解!

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沒有「道」的概念。

所以我覺得古代帛書版的排序更科學,先敘述什麼是德,再來根據你理解的德,得出你理解的道。。。

個人感覺,不喜勿噴

12樓:得微道

《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意譯】

老子告訴大家:給「道」取名為什麼取「道」這個名字呢?我覺得我要講的這個東西,最合適的,可以用知道的「道」字,但是我說的「道」,並不是我們平常說的那個「道」;用「道」字做名字,「道」字是可以做名字的,但是它並不是平常意義上的名字;(平常意義上的名字是特指具體物或人,但是「道」這個名字表述的不僅僅是物或人,還有規律、原則、方法、作用等等),(所以我用道這個名字不僅僅是平常名字的意思);「道」它在天地開始的時候就有,道是萬物的本源,沒有名字怎麼行呢?

「道」它是萬物之母,必須要有個名字。(這時「道」就有了兩個含義了,萬物之母和萬物的本源)(我講「道」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去研究「道」的內部奧秘,而是常常有意識的觀察「道」的外表。

(也就是說:我們常常只認識了 「道」表象,而沒有認識「道」表象背後的本質、本體。)萬物的本源、萬物之母是同乙個東西,用這兩種思維方法去認識,從不同的角度去認知,得到的認知是不同的。

但是同乙個東西怎麼能取兩個名字,因此我給它取名叫「道」。(為什麼要研究「道」呢?)「道」有玄之又玄非常神秘的奧秘,揭開「道」的玄妙奧秘,是揭開宇宙一切玄妙奧秘的大門。

(這就是我要論「道」的原因,因為只有認識了「道」的玄妙奧秘,才能認識宇宙的奧秘。)

《道德經》道經第一章該怎麼解?

傾心 有教無類,實際做事情的時候要理論結合實際,不能死搬硬套。這章往後的章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也告訴導致的因果。至於個人選擇如何做,那道德經可干涉不了。個人所承擔的果報,也賴不到道德經上邊。善惡在人心不在道德經。 傳統文化愛好者 大道是自然之道,大名是自然之明,大道不是人為的道,大名不是人為的稱呼。人...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是什麼意思呢?

博安 道可道,這裡用的是道,而不是語或說或曰等等,說明在那時,道 這個字還沒有 說 或 講 的意思,只有道路,並引申為通達的意思。所以老子說不知其名,強曰為 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個所謂的道,是可以通達的,但又不是日常我們用腳走的那種普通的道路。 雙截龍88 能流傳的知識都不是恆久的知識,真正的知識...

道德經第一章是什麼意思,主要是斷句 常無欲以觀其妙。是 常無,欲以觀其妙 還是 常無欲,以觀其妙?

斷句的話參考帛書本 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皦。稍微有點古文常識就知道之乎者也通常是表示斷句的地方。以有無斷句似乎是宋代王安石的創新,大家一看紛紛拍手叫好說哎呀這個好啊這個妙,於是就沿用下來了。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謊言就變成了真理。 貞貞 道是客觀規律,可道客觀規律是可以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