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正確理解圓覺經所說的「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時間 2021-06-05 04:07:07

1樓:隨佛願

道友的這些語言都不是規範性語言,所以含糊其辭,似是而非。很難懂你想表達什麼。

此句須結合上下文理解。前句說:「『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虛空中本來沒有花,眼睛有翳病的人在空中見到眾多的花,如果此時見到花消失了,不可以認為虛空中的花有一定的滅處。

為什麼呢?因為始終沒有生起之處。(注意:

無生何談有滅?眾生佛性(或言自性,涅槃性)也是這個道理,無生無滅)

現在再觀此句「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眾生由於無明障蔽自心,如眼睛患有翳病的人一樣,迷失自性,因此於無生無滅中,妄見生滅相。所以才說「輪轉生死」。

這並非說佛性輪轉生死。同理,無明滅時,也不可說無明於圓覺自性中有一定的滅處(就像花在虛空中沒有一定的滅處一樣),因為始終沒有無明的生起之處。前面說的花起花滅,與虛空本身並不相干,無明的起滅,也與圓覺自性無關。

綜上所述:「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2樓:華藏淨流

眾生依真起妄,如空中本無所有妄見諸因緣生滅相,認物為己,虛妄分別,故有生死輪轉。如虛空清淨中觀見狂花亂舞諸生滅相,執以為實,虛妄馳逐受諸生死勞相。不知虛空本來清淨諸法本來無生。

楞嚴經裡的虛空本自無相諸法本自無生但有人瞪空發勞相,(或有眼疾人一翳在目)而狂花亂舞,非空之咎也的道理相同。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3樓:禪七七

其實,我最想跟師兄說的是,就不要再在這樣的問題裡繞來繞去了。用意識心去理解佛法,本身就是背道而弛的事情啊

這一點,《圓覺經》裡,佛陀跟金剛藏菩薩已經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

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佛再三說,不能以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否則就是,「以輪迴心,生輪迴見」。

怕就怕的是咱們這些所謂知識分子,在自己的意識心裡,以自己的邏輯思維,以自己的認知,去理解去猜度。所謂「所知障」。

殊不知,我們的邏輯思維,我們的認知,我們的理解,都是在我們的意識架構裡,說白了,怎麼想怎麼琢磨,都是「自以為是」,然而,你以為你以為就是你以為的嗎?

至於怎麼做,佛也說得明明白白,「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輪迴根本是什麼?是無明,是貪愛。

而貪愛,不止是愛物慾,愛情欲,也可能是愛某種境界,愛思考,愛琢磨,愛學問。。。等等。

莫不如,就從這個業力習氣裡下手,斷輪迴根本,一念清淨。

也許那個時候,一切問題,如月出雲翳,如空中花及第二月,

或者,如沒有錢的愛情,像一盤沙,都不用風吹,走兩步,自己就散了。。。。。。

現在,若再回過頭去看,你的提問,我的回答,所有這一切,

你品,你細品,是不是本身就是,「於無生中,妄見生滅」?

4樓:芥舟

當心感知到生滅過程時,追隨生滅過程,執取生滅過程,不了解生滅過程本是無常、不實在的,由此流轉於生滅過程,故說妄見生滅,輪轉生死。

當洞見心是心,生滅過程是生滅過程時,不再為假象所迷惑,不再為生滅過程所束縛,便從種種煩惱、痛苦中解脫。這便是見到了生滅過程的本性。

一切眾生亦是生滅過程,其本性並不實在,故說無生,即是空性。

5樓:覺行

事實如此。

無生。這是觀察、體證到的圓覺妙心的實相,事實就是這個樣子,題中所及片段只是如實的講述了乙個有關於這個事實的解釋。

這是圓覺妙心的實相,或說涅槃妙心、真心、如來的實相都可以,無論你管叫它什麼名字,這就是它的樣子。

說:「人無法創造或理解、想象沒有見過的事物」,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比起這句話,我更願意說「人無法準確理解沒有見過的事物」。

從這個問題來看,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因為整部《圓覺經》都是在強調、解釋、說明圓覺妙心的實相及一切萬法都含攝於圓覺妙心,都是圓覺妙心所流出、變現的體證認知。

既然沒有見過,亦無法想象,那麼理解不了,或是造成誤解即是必然的。但無論是無法理解還是誤解,基於非如實知見的宣說、講解,無疑都是不負責任的。

事實上,對於題中所問的這句話及圓覺妙心的實相,《圓覺經》本身說的已經很清楚了——無生處故。可惜沒有實證、沒有見過圓覺妙心的這個實相,確實是無法準確理解後面這些話的。

因為前提即是在無生的實相基礎上說的,若未見無生實相,不知無生是何,那麼如何能準確理解無生中妄見呢?

這句話只是闡述了「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的事實。

《圓覺經》是佛在以圓覺妙心的實相境界對文殊、普賢、普眼、金剛藏、彌勒、清淨慧等共十二位菩薩所提出問題的回答。

且不論題主可堪比其中哪位菩薩,如何能解信奉行,單說該經第三章《普眼章》,便明確說明了修習圓覺,應當首先修止,也就是修定。

僅該章整篇問答,便涉及了整個小乘佛法的實修修行體系。佛在讚嘆了普眼之後,便立即開示了應先依如來戒定慧三無漏學,從觀四大和合開始直到提及三十七道品,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這其中題主所知幾何、所修幾何?

且不說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單就小乘佛法三十七道品,或經典內所說如來的奢摩他行、持戒、觀四大,題主所修幾何,所證幾何?

佛說法是有物件的,根據環境、物件不同,佛說法時亦會作相應的調整,應機說法,這才有如此多的經典。

因此,在選擇經典和要修持的法門時,一定要注意結合自身的因緣來進行選擇,而不是論所謂的大小、高低,這是無明擇法、是好高騖遠、是自斷慧命,要了解自己能夠切實行持的,才是有益的。

否則所謂的精進修行,只會使你更加遠離所修習的目標。

修習大乘佛法需要殊勝的機緣,但更需要的是根基,也就是更需要根器和佛法實修的基礎。若非六祖慧能般利根、利器,那麼佛法實修的基礎無疑是極其重要的。

若無此上根利器或紮實的基礎,即便遇到了大乘佛法,依然不能夠獲得大乘佛法的法益,這是絕大多數沒有佛法實修基礎和上根利器的人普遍會遇到的問題。

據一些經典記載,佛說一些大乘佛法時,甚至有阿羅漢尊者都會退場,也許是因為一些習氣和其他緣故,這些退場的阿羅漢尊者因為種種原因退場了。且不論這部經典是對這些阿羅漢尊者和菩薩們說的,就說這些退場的阿羅漢尊者,誦持這部經典的人,又有幾人能比呢?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無明擇法,要結合自身因緣來選擇自己能夠切實行持的法門,切不可眼高手低,未證、未明仍強行,要知一步行一步,知兩步行兩步,沒有基礎打好基礎,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用功應該得到的結果。

6樓:普波居士

這段話其實有一定深度,方便的解釋一下。

世間一切法都是無常生滅相,皆是虛妄不實之相。無生就是離一切生滅虛妄的真如本心,即是不生不滅的佛性。

眾生本具無生佛性,但因迷惑顛倒,妄想心中起生滅相,生種種心,造種種業,後隨業流轉生死,受種種大苦。

如何正確理解「收嚇著」?

三銅 瀉藥,這個丟魂兒啊,大多表現,嗜睡,沒精神頭沉,身子重。等等,一些跟你平常反差比較大的情況出現可以考慮丟魂兒或者衝撞。而招魂這項有技術性的工作還得是你最親人加上俺們可以搞定的。畢竟這玩意兒一共就三魂七魄,丟乙個少乙個的東西。以前有個齋主來我這看卦,我看他精神不佳就開卦看看他之前的事兒,卦裡得知...

如何正確理解 飽腹感 ?

方院長 人的飢餓感和飽腹感是由人腦調節控制的。飽腹感是由人體下丘腦控制的一種感覺,在進食到一定程度時飽腹中樞受到刺激,會給大腦傳遞一種不想繼續吃東西的感覺,也感覺不到飢餓。有時可能由於胃動力不足或者其他腸胃原因,也會產生飽腹感,如果經常感到不餓,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詢問醫生是否身體患病,如果患有...

如何正確理解荀子的「偽」?

用生命在耍帥 首先我們能想到的,他大概也能想到。其次,不要在意。偽不偽的,好像也沒啥意義。先看看我們自己的事實是什麼,再去求道理。直接去找古書,那是鄭人買履,看的的還是小時候的尺寸。避開這些,大概就比較接近了。 九綸 這個 偽 相當於佛家說的 相 而荀子說的 性 相當於佛家說的 心 偽也好,相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