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汝自身知性空虛,即為佛性。此佛性即為汝自身之意識,汝當常住此佛陀之神聖心靈狀態中。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6-01 07:38:00

1樓:臨野水看浮雲

佛性怎麼可能是意識?這段話應該不是出自佛教經典,是出自心理學方面的書吧?有些心理學可能借用了一些佛法的概念,但並不信受佛陀的教言,還是死死抱住乙個「我」不放。

建議題主聽聞正法,不要看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2樓:普光者

假的,不是佛法,不要信。

佛性是人自身的心性,是本質的屬性,意思是一切眾生皆會成佛,這個必然成佛的特性就叫佛性,不是意識,也不是心靈狀態。

3樓:護法居士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復應觀察。我所思念。一切眾生。性空無我。如夢如幻。如陽焰如眩瞖。

一切諸佛亦復如是。自性皆空本無有我。

凡夫無智。於彼妄執有我自性。是故不能解脫生死

復應觀察。一切諸法。體相微細。皆悉空寂。

凡夫之人。以自分別。生諸境界。自分別中。還自繫縛

乃至未了心之自性。齊爾許時。如在夢中。妄著諸境

4樓:阿蘭那行者

悟到自身空性的部分,即是一切眾生本自具足的佛性,已經穿越重重障礙與執念登上了彼岸,應該保持這種覺悟,如沙里澄金,澄出的金是不會變回沙,開悟的智慧型不會退轉。

汝身哀怨猶如此,我淚縱橫豈偶然。 爭得蒼蒼知有恨,汝身成鶴我成仙。 這句詩什麼意思?

拂鏡先生 全詩如下 聞杜鵑 唐 羅鄴 花時一宿碧山前,明月東風叫杜鵑。孤館覺來聽夜半,羸僮相對亦無眠。汝身哀怨猶如此,我淚縱橫豈偶然。爭得蒼蒼知有恨,汝身成鶴我成仙。前三聯都很好理解,春天在山邊住了一晚,聽見杜鵑在叫,我和僕童相對無眠。誒呀,杜鵑啊,你叫的這麼悽慘,我聽得老淚縱橫,所以呀,我們才不是...

在知乎上認真回答問題對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極大的鍛鍊,大家都談談自己的心得如何?

Cookie 我認為在知乎回答問題是一種廣義的寫作,而寫作本身和 說 想 是不一樣的。說 是相對迅捷快速的對外的反應,想 則是更加隨意散發的私有的思緒。想 到的事情,要去 說 出來,我覺得就是一種對思緒的梳理,而 寫 出來,我認為是更進一步的梳理。基於 說 和 寫 兩種不同的資訊承載方式和媒介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