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f1賽車和越野車的輪胎都比較厚,而跑車的輪胎卻比較薄?

時間 2021-05-29 23:28:23

1樓:呂呂

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在剎車系統。

F1的卡鉗和剎車碟因為賽車的不計成本所以制動力和散熱能力肯定是比跑車好。

因為F1卡鉗制動力大所以不需要太大直徑的剎車碟。

大直徑的剎車碟除了提供更強的剎車力度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散熱更好。

畢竟體積和面積都大了,材質不變的情況下能儲存更多的熱量和空氣接觸的面積也更大。

剎車碟直徑大了,周長也大,相同使用強度下換剎車碟週期也長。

畢竟民用車不能得到賽車的維護標準。

雖然速度不能相提並論,但跑車相對方程式巨大的車重對剎車系統也是巨大的負擔。

F1的碳盤和剎車片多少錢一套我不知道。這個跟碳陶不是乙個東西。

雖然碳陶在跑車中已經足夠高階了。所以成本材質限制下,剎車碟只能往大了做!

這樣輪圈肯定要跟著妥協,輪胎總直徑不變的情況下,輪胎自然要薄。

2樓:守望者

這個其實沒有什麼好糾結的,就是甲魚的臀部————規定。FIA說的。首先要說乙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方程式賽程是有各種規定的,賽車製造商是會對賽車有各種各樣的規定的,你必須怎樣不能怎樣。

比如輪胎都不允許被包覆,必須暴露在空氣當中。必須使用四衝程活塞發動機,而且必須是6缸,排量最高只能到1.6L,車子必須有而且只能有4個輪子,屁股上不能有乙個大的負壓風扇。

各個方面非常多規定。不要覺得剛剛那些規定很奇葩,來來來感受一下奇形怪狀盤點一級方程式史上奇葩賽車

這裡你可以看看規定有多細。Friday賽道 ‖ 先看懂F1 的全新規則,才能玩轉整個2023年新賽季

3樓:等待戈多

這個不叫厚和薄,叫扁平比。

比如,輪胎上寫著225/55/R17

即胎寬225mm,扁平比55,輪轂尺寸17寸!

扁平比55表示輪胎側壁高度除以胎寬225mm,比值為55%。

所謂輪胎側壁高度即輪胎的外半徑減去輪轂的外半徑!!!

跑車的扁平比一般在30/35左右,所以側面和後面看,會看到碩大的輪轂和巨寬的胎寬!只有19/20/21寸的大輪轂,配上6活塞8活塞剎車卡鉗,才顯得霸氣,也就是帥啊!進而也會配相應的輪胎!

以達到最終增加抓地力的目的,這樣跑車才能貼地飛行!

目前見過的家用車胎寬最寬的,就是高配版寶馬X6和X5的325輪胎,那是真寬啊!

325/35/r20

另外,越野車因為考慮到行駛路面路況差,配備的都是高扁平比的輪胎,增大緩衝。

扁平比越小,路感越明顯,屁股能夠感受到路面反饋越強烈!反之亦然!

4樓:Magikes

f1這樣是因為規則限定。

目的是通過縮小輪轂尺寸,限定剎車盤的尺寸。從而防止剎車太猛車速過快。f1這幾十年一直在限制車速。

樓上這些都是在扯淡。

至於越野車你們大家都明白的就不多說了

5樓:csc

需求不一致。

為了提高就業率,避免賽道維護人員失業下崗,多年來F1始終堅持使用熱熔胎糊路,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有效帶動各地經濟發展,體現了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

6樓:Luckyhah

最開始使用小尺寸輪轂貌似是為了約束車隊使用的剎車盤直徑。但是現在這個因素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更換扁平比更低的輪胎確實會導致很多相關成本的增加,比如說車隊需要完全拋棄之前懸掛設計積累的經驗來設計行程更長的系統。

當前的輪胎其實也有很多好處,比如胎壓更穩定(輪胎變薄之後氣體體積減少很多,溫度更容易隨輪胎表面的溫度波動),輪胎製造商的logo可以寫得很大!!還有就是肥厚的輪胎已經成為了F1的標誌之一,很多F1的粉絲們真的接受不了大輪轂扁輪胎的樣子。。之前蓮花搞了乙個大輪轂的效果圖,被罵死

7樓:曉路考蘇曉

最初,F1採用厚輪胎純粹是因為當時只有把輪胎做那麼厚才能提供足夠的強度來應付當時F1賽車的效能。F1加速快,極速也夠高,胎壓變化相對大,所以對輪胎的強度要求也很高。當然厚輪胎相比低扁平比的薄胎,向地面傳遞能量更高效,也有利於提公升圈速。

而現在,F1用低扁平胎在技術上的確不再存在任何問題。但F1不願意跟隨潮流使用低扁平胎的原因很複雜。F1賽車本身的開發工作就是圍繞輪胎展開的,輪胎徹底變了就意味著整個設計徹底變了。

這可能導致某乙個時間段F1車隊的金錢投入和人力投入都明顯上公升,這首先不是一直在喊控制成本的FIA願意看到的,同樣出於同樣的理由某些車隊也可能會反對這樣做。

其次使用低扁平輪胎必然會使用大輪轂,使用大輪轂就會讓車隊有空間布置尺寸比現在大很多,效能也好很多的剎車系統,這意味著賽車的速度可能會有恐怖的提公升,而這也有可夢會帶來新的安全隱患,這是FIA的另一重顧慮。

在種種力量、因素和顧慮的合力之下,F1至今還在用傳統的13寸輪轂搭配傳統的厚身輪胎。但我相信低扁平胎遲早會出現在F1,而且可能很快。年初在香港公尺其林全球賽事部門的老大親口跟我說他對回到F1持開放態度,唯一的條件就是用低扁平胎搭配大輪轂。

而倍耐力在上週關於不會不惜一切代價留在F1的宣告也很值得玩味。

至於越野車,輪胎不夠厚根本緩衝不掉來自崎嶇路面的衝擊,輪胎厚是剛需。

至於跑車,低扁平輪胎可以有效降低輪胎變形在整個懸掛行程中所占有的比例,這是一種即有利於提公升操控,又能夠給夠大的剎車盤留出空間,同時又很美觀的設計,一舉三得。

8樓:彭煜曦

實名反對 @鯊魚的哥 的回答,不懂裝懂的典型案例。

輪胎扁平比與輪胎橡膠層厚度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以為輪胎是實心的啊?你會因為氣球吹脹後體積更大就說它比鉛球用料更多嗎?

賽車最在意的是減重,解決熱熔胎磨損快的方法是換胎,設計到剛好夠規則之下需要達到的使用里程就好了。就拿F1來舉例,不說現在比賽過程中能換胎了,即便之前有正賽必須一套胎跑完這奇葩規則的那些賽季裡,一場大獎賽也就三百多公里啊,對比起民用胎都是幾萬公里的壽命,我不做計算了你們自己來做……

實際上方程式賽車輪胎厚的原因很簡單,其他答主都提到了:

懸掛行程太短了,需要更厚的胎壁來承擔部分懸掛功能慣性作用,以前是這麼厚的,現在如果改薄那麼懸掛乃至車架都要重新設計,沒人有動力去做(相比之下電動方程式FE作為全新賽事,一開始就用薄胎,就不受這個影響)

至於(能上路)的跑車為什麼要用薄胎,原因在於民用車,哪怕是高效能車,懸掛行程都相對更長,不過多需要輪胎來承擔避震功能。而在這個前提下,更薄的胎壁可以在激烈操控中有更小的形變,從而帶來更直接精準的操控。(F1的話則會通過優化的輪胎結構和合適的胎壓來減低厚胎壁對操控的影響)

9樓:Enzo

首先題主要理解乙個概念,就是扁平比,即輪胎側壁高度(就是輪轂邊緣到輪胎邊緣的距離)與輪胎寬度的比,這個扁平比會影響到輪胎的效能,扁平比越小,說明輪胎在彎道中形變越微弱,那就是追求彎中極致的場地賽車所急需的,但是舒適性越差,而越野車面臨複雜路況,需要一定形變保證通過性和舒適性,也就需要扁平比較高的輪胎。

搞懂了這個,就好理解了,你可以看到,越野車全部是胎壁很厚的輪胎,拉力賽車也全部是厚壁輪胎,WRC看似胎壁不厚,但是仔細看會發現輪胎很薄,因為WRC多為砂石路面、冰雪路面,需要較高的壓強使輪胎能夠穿過表層路面附著到有抓地力的深層;跑車全是低扁平比的輪胎,場地賽車也全部是胎壁偏薄的,比如WEC系列、Formula E系列、WTCC系列、DTM系列。

最後說一下很特殊的F1,既然場地賽車扁平度低,為什麼F1的輪胎很厚,有人說F1的車胎寬度高,這樣衡量扁平比也很低,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因為F1的輪胎是2017賽季才變寬的,之前輪胎不這麼寬的時候輪轂一直是這麼小,還有人說因為款輪胎壁可以印上輪胎商的logo,這也是錯誤的,在高速轉動中,攝像機是記錄不下來logo的,而且logo是可以通過印在車身位置來解決,實際就是由於F1規則規定了輪轂尺寸就是這麼大,可是F1速度這麼快難道不需要更大的剎車碟和剎車片嗎?這是因為F1使用的剎車系統是碳材料的,工作溫度極高,而大尺寸的剎車卡鉗公升溫慢,所以小的尺寸即可,另外賽車於民用車的區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再快的民用超跑,也是需要考慮實用性的,而再低端賽車也是不考慮實用性的,所以賽車不考慮低溫低速情況。說回輪圈,F1也考慮過更改規則,使用18寸大輪圈,但只是前幾年提過,沒有具體推進了

10樓:Jenson怡森

舉個栗子:不考慮溫度變化的情況下,要1L空氣的氣壓加倍的話需要把體積壓縮到0.5L,;要把2L空氣的氣壓加倍的話需要把體積壓縮到1L。

意思就是越大體積的氣體在面對一定衝擊的時候形變會越大,表現在輪胎上就是扁平比越大的輪胎在遇到同樣衝擊的時候緩震效果越好,對彈簧和減震器的壓力就越低,彈簧和減震器的尺寸就可以做小,懸掛行程就可以做小,底盤就可以更低擴散器效果也就更好。

另乙個方面就是F1的輪胎橡膠工作溫度一般都在80-110℃,一旦溫度稍微低一點的話橡膠的抓地力會急劇下降。雖然輪胎裝車以前有加熱毯但是溫度還是會比工作溫度低一些。溫度低的時候空氣密度會增加,胎壓會降低,接地面積會變大一點。

這樣做成扁平比大一點的話可以把胎肩相對做軟,在胎壓降低的時候接地面積變化會更大一點,可以保持抓地力相對穩定。

越野車的輪胎做成這樣是為了遇到附著力較低的路面時放氣來增加接地面積,有些泥地胎甚至會在胎肩上做上花紋來保證放氣以後扒泥的能力。

那些超級跑車把扁平比做小一方面是因為要裝大剎車盤導致輪轂加大,另一方面是可以把彈簧做的軟一點來適應各種路況。

11樓:家徒四壁麥克斯

熱熔胎磨損非常快,在F1比賽的時候,跑幾圈下來就要更換,所以胎不能太薄,否則很快就磨穿了,當然它的橡膠材質遠好於民用胎,可以抵消高胎壁帶來的操控能力下降的問題。

剛好我也玩越野車,越野車輪轂越小,胎越厚實(扁平比高),理論上越有利於越野:

你看下我輕度越野的環境,如果是薄胎,估計早爆胎一百次了。越野車不追求操控性,所以越厚的胎在高強度越野的時候越不容易爆胎,並且厚胎的承重力也越強。

下面這台是我的UTV,只用於越野,操控性幾乎為0,輪胎就更厚,但仍然在一次越野中被刺穿了,所以如果有蜂窩胎可以選,越野人寧願選奇厚無比的蜂窩胎,實心胎(比如叉車)。

一般越小的車,輪胎越小,這是為了省油並減少動力散耗,小輪胎的胎體往往也比較薄,所以有一次扎了碎玻璃,這個小藍車就漏氣了,而PRADO扎了一寸長的釘子都P事兒沒有:

上圖可以明顯看出三颱不同用途的車的輪胎差異(現在左邊兩台已賣,右邊一台做了深度越野改裝)。

但忠告大家一句,不是輪胎越薄輪轂越大就越好,超薄胎開起來都要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去路況不好的地方,否則很容易爆胎,甚至高速過個減速帶,胎就爆了,而且薄胎遠比厚胎貴,可謂又貴又不安全。

更換輪胎一定要做好設計匹配,並考慮好自己用車目的,以下就我最失敗的乙個改裝,輪轂從18寸改到20寸,但看起來並不協調,而且更容易爆胎了:

為什麼 F1 賽車沒有安全氣囊?

太空人愛超車 認真回答一下,首先大家都知道,F1追求的是怎麼快怎麼來,賽車本身是極度壓縮空間的,把不必要的配置全都舍去掉。同時,F1是相對於目前所有民用車,其安全係數是非常非常高的。當F1進入200 300這個時速階段後,安全氣囊也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了,與其這樣,那不如把防火服 六點式安全帶 漢斯等...

為什麼2023年F1賽車如此穩定

Inazuma 因為現在的科技水平比之前的不知道高到哪去了。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製造上,因此車的穩定性也越來越高。當然了,環境因素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請參考19年的德國站 其實要是說退賽率,邁凱倫澳洲站就爆了一次。雷諾車隊爆了不止一次了。使用賓士引擎的賽點力量的斯圖爾也爆過一次啊。法拉利,賓士其中賓...

F1賽車和LMP1賽車從各自的特性上來看,那個更適合當做家用跑車

稚心堂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外行人看乙個車殼套四個輪子就腦補自己化身車神馴服乙個千匹猛獸上街買菜 這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賽車和街車因為使用場景不同從而開發出完全不一樣的部件與功能。從技術解答太複雜,這麼說吧。別說一般人技術不行,就算塞納 舒麥加復出,想把賽車在馬路上當街車天天開也得累死。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