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明亡始於萬曆?

時間 2021-05-11 20:02:18

1樓:煢煢落落

萬曆一共48年,張居正給萬曆幹了10年,萬曆自己幹了10年,接下來28年不務正業,最終導致薩爾滸。

萬曆和他爺爺很像,他爺爺不上朝,大明眼看藥丸。高拱和張居正硬是給救了回來。萬曆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他兒子妃嬪戰鬥累死在床上,大孫子不務正業,小孫子操之過急。

2樓:韋伯

因為薩爾滸之戰就在萬曆末年呀,這一仗戳破了萬曆三大征的紙老虎,把當時明軍幾乎全部野戰精銳和名將幾乎一鍋端。接下來明軍堆出可以和滿清八旗野戰的軍隊要等到崇禎中後期了,沒有可戰的野戰部隊,就只有被動防禦,失去主動權,被後金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只能依靠後方牽制和堆堡壘,一旦被打破包圍圈殺進內地就撲街了。

講透了,古代帝國其實都虛的很別看有六七千萬人口,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百萬軍隊,倉庫裡有多少銀子多少物資,但真正能拉出來野戰的可戰之兵也就十萬左右,有時可能還更少,如果這一波被滅了,沒有幾年功夫是彌補不了這個損失的。所以別說遼東各種地形幫了滿清的忙。正是因為遼東和內地相對隔絕的地理態勢,後金在打贏了薩爾滸這樣的決定性會戰之後,無法最大的擴大戰果,如果後金是在內地某個省份打贏了薩爾滸,那就不是佔當時人煙稀少的遼河平原了,而是席捲數省,軍事政治經濟力量迅速膨脹直取京城了。

比如李自成在打趴下孫傳庭後是怎麼發展的?要論損失慘重,薩爾滸比孫傳庭那一戰慘多了。

最後說一句,絕大部分知乎不明白決定性會戰的意義。薩爾滸之後,明在遼東只有被動防守,失去主動進攻能力 ,丟掉遼東平原是時間問題松錦一戰後,明在華北的統治基本倒計時了。一片石之戰後,滿清對北方的統治基本沒有懸念了。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你打輸了,就狗屁不是了。

3樓:

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

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

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明史·神宗本紀》

4樓:衛凌貞

因為:李自成生於萬曆三十四年。

愛新覺羅皇太極生於萬曆二十年。

以D日既在2008又在2023年來看,文德嗣和馬千囑也都是萬曆年間生的。

5樓:yuanxingli1119

萬曆朝,經濟上一片繁榮,國家財政力量極,政治上名臣輩出,政治生活比較自由,文化上更是繁榮,幾百年未有的大繁榮,對外交往全面展開,中國人出東洋,下南洋,技術進步,軍事上,三大征全勝,如果不是萬曆皇帝死的早,再有3年,熊廷弼也就滅了努爾哈赤。我看不出來萬曆朝怎麼就是亡國之相了。

萬曆皇帝最受人詬病的無過於:1,不上朝,皇帝腿腳不好,這種儀式性的活動沒必要。2,黨爭,官僚政體下不可避免,關鍵是能控制度,很明顯,萬曆朝黨爭還沒有影響國策,3,對外戰爭,萬曆朝的戰爭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國家應該大規模對南洋用兵,4,斂財,國家財政應該損有餘而補不足,收稅是對的,國家沒有錢就不能征伐四夷。

明亡最大的責任人是崇禎皇帝,原因也是這幾個:1,太在乎儀式性的事務,比如朝會,堯舜之名等,沒有帝王的決絕與定力。2,深陷黨爭泥潭不能自拔,皇帝沒有超越黨派,組建舉國一致征服。

3,戰略上朝令夕改,沒有一以貫之的軍事戰略,對建州與流寇沒有整體戰略。4,最重要的是財政問題,國家沒法汲取東南富裕地區的財富,只能壓榨北方農民,最後北方的兵全反了,南方的財富也被滿洲強盜搶了。

6樓:布宜諾斯艾利斯

沒有李自成起義那麼明朝最少會抵擋住後金最少不會被後金擊敗。如果崇禎可以不那麼極端不增加農稅增加商稅與海稅。加大對東林黨的管控那麼只要熬過2023年就可以修整完畢擊敗後金

7樓:洋蔥娛樂

本就沒有非黑即白之說,滿清後來者居上自然話語權就落在了他們身上,始亡於萬曆並不成立,不過明朝滅亡的原因後幾位皇帝都有責任。明朝的滅亡用氣數已盡來形容也只是指最後幾年,內憂外患不斷加劇也是很多決策的不斷失誤造成的。

8樓:MSVDR

說明亡始於萬曆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朝的滅亡主要是由於農民起義加上對後金的戰爭,而農民起義的爆發和無法徹底平息還是由於對後金的戰爭(導致的稅收增加、財政破產、以及最優秀的軍隊不能用於鎮壓農民起義)。而薩爾滸戰役就是發生在2023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

薩爾滸戰役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戰略決戰的失敗,也是明朝日後逐步敗亡過程的關鍵事件和起點。

9樓:致陽明

我就先說乙個:在明滅亡後,明遺民留詩曰,「得福不知今日想,神宗皇帝太平年!」在天堂久了的人總覺得自己在地獄,所以上帝也思凡!

10樓:

個人認為明朝亡於萬曆這種說法本身就站不住腳,歷史上任何乙個朝代命運都已經由他的制度決定了,興亡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君王的個人德行才幹。萬曆無心朝政,他之前的皇帝嘉靖也非明君,再往上看了去,朱元璋,朱棣時期國家實力上公升,但他們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只是憑藉著自身才幹延緩了明朝衰亡的時間,萬曆前沒有張居正,恐怕亡得更快

11樓:

從2023年前後開始到2023年前後,太陽黑子活動減少,降雨帶南移,北方開始大旱,這是全球性質的。但是在當時中國,大旱就是亡國的前兆了,大旱是統治者失德造成的。

萬曆時期,萬曆通過海貿、商稅來進行補救,保證了明朝的平穩,也保證了對外戰爭的勝利。但到了崇禎朝,上台的東林和崇禎都堅信,大旱是閹黨造成的,滅了閹黨就可以風調雨順了,就不要收海稅、商稅了。但是閹黨掛了,稅免了,還是大旱,然後開始加農稅(魏忠賢是農民出身,從不會加農稅的),裁撤驛站等,然後李自成造反了~~

12樓:麻花叔叔

乙個朝代的衰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覺得這個跟統治者有一定的關係,萬曆不想立大兒子為太子,拖了十幾年,導致他的成長不順利,教育沒跟上,當他當上太子後又不受萬曆待見,對自己的兒子也不怎麼管。這直接導致兩代皇帝不行

明亡於萬曆?

悽悽慘慘戚戚 明亡於朱元璋,他不安安心心地當他的和尚,老老實實的做乞丐去要飯,怎麼會有明朝,所以要不是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就不會滅亡,明亡於朱元璋! 亡於自身,龍子龍孫生的太多,沒法養了。明史上有記載,曾經山西 河南的一年的錢糧,不足以給付宗人的一半供養。李自成光在山西就殺了三萬姓朱的,而當時山西...

唐朝亡於唐玄宗,明朝亡於萬曆,清朝亡於乾隆,你認為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已重置 因為 唐朝就是在唐玄宗的時候由盛轉衰的 明朝就是在萬曆帝的時候由盛轉衰的 清朝就是在乾隆帝的時候由盛轉衰的。三個王朝的共性都是在由盛轉衰的階段皇帝後面一蹶不振 江河日下,等同於亡國了,所以當然可以按照題目上的這麼說。 沉默的農夫 我認為有道理。但是,不充分。帝國的滅亡是帝國制度天生的缺陷導致...

如何看待清亡於乾隆,明亡於萬曆的說法

小考拉啃蘋果 這倆皇帝有乙個共同點,那就是廢變法。張居正變法和雍正改革都讓國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結果他們一死,變法的措施便被逐漸廢止,國家也開始由盛轉衰。乾隆時期的國庫雖不比雍正時期少,但這是建立在對平民百姓的強烈剝削上。 dihao1983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換句話說,興不興由己,亡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