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抗倭期間,為什麼日本可以動員出比明朝更多的軍力?

時間 2021-05-06 00:26:08

1樓:魁北克

完全沒受過訓練的人上戰場如果也算軍力明朝還能動員300萬人呢。北韓戰爭時期明軍去的基本都是精銳的家丁因為只有這些人才有戰鬥力其他的軍隊就完全不能打了。吳襄回答崇禎問話時說關寧軍能戰者只有6000人這些就是家丁。

明朝軍戶制坑人將領剝削士兵然後養家丁防止下面人反抗這些家丁都是大力培養的不然怎麼喝兵血?

2樓:御琴

日本的兵力不是為了爭北韓招募的,而是在戰國的內戰中各個大名為了爭霸和自保招募的。是等到統一了,士兵太多處置不了了,要發動對外戰爭消耗多餘士兵。

到德川時期,日本也沒多少兵了。260年後倒幕運動決定性戰役伏見鳥羽之戰,幕府軍也只能臨時湊出一萬多人。

募兵容易,裁軍才是困難。對應中國,設藩鎮容易,削藩?清則叛亂內戰,重則皇帝換人,國家從來是能不擴軍就不擴軍的。

3樓:陳寧

明朝九邊、西蕃、西南、海疆都需要兵力防守。而日本自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國內基本上不需要防守,為了消耗各大名的兵力,豐臣秀吉把大把的兵力用到了北韓,而對於各大名來說侵略北韓也是有利可圖的,因此對日本來說,只有北韓乙個方向需要用兵,而對大明來說,北韓只是其中乙個方向,另外還有七八個方向不得不備兵。

4樓:徹夜火

明朝相當一部分部隊都在九邊駐守,防著蒙古人的。西南土司也總搞事情,也要不少部隊駐守。第二次北韓之役末期,北韓有八萬多明軍,也已經幾乎是明朝能動用的用於遠征的全部部隊了。

就我所知的,明朝歷史上只出現過兩次九邊軍隊全部出動的例子。第一次是崇禎十年京師戒嚴,朱由檢命令天下兵馬飯京畿勤王。一次是松錦之戰,朝廷拼盡全力湊出十三萬九邊精銳八大總兵由洪承疇指揮救援錦州。

其實通過松錦之戰過程來看,明末九邊的部隊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在洪承疇被困松山城皇太極決定圍點打援之前,洪承疇只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把戰線從寧遠推進到了松山,差點打崩了皇太極。松錦之戰後,明朝就再也沒有能力發起大規模的攻勢了。

如果九邊精銳還在,孫傳庭之前還能跟李自成再來幾個來回。

不是遇到危急存亡的情況,不會出動全部的九邊精銳,出一兩個鎮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但是日本就不一樣了,當時豐臣秀吉在日本還用防著誰嗎?

5樓:太陽王

如果秦代扶蘇上位,緩和一下各種矛盾,不丟法家的組織動員能力,那麼從秦到明,就算歷經改朝換代,這個組織力不丟,中國完全可以在全盛時期長時間保持300到5百萬萬帝國遠征軍的水平,但秦還沒有辦到這點就滅亡了。法家也沒了,就剩朝堂那一點點了,最後的這些組織能力也丟了,所以從漢到清,中國的組織能力一直是個問題,不能最大化組織動員最多的常備軍和遠征軍,最鮮明的就是明最後和清最後時期,連20萬國家正規軍都拉不出來。中國古代人口長時間在5千萬到一億人,百分之2的機動部隊也就是100萬到200萬人是完全可以動員出來的,大規模動員可以動員5百萬以上。

就像現在一樣。14億最大可以動員出5千萬常備兵。

6樓:老爺們兒

那會日本剛經歷戰國時期的高潮,說是全民皆兵也不過份吧,大明已經和平兩百年了,加上邊防缺口大,動員力比不上日本正常啊。加上日本的體制,武士不打仗都沒有活著的價值。想想後面的大阪之陣,靠僱傭能拉來數萬浪人。

7樓:麻雀

不請自來。這一點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已經講的很明白了,幾百年前別人已經都已經講明白的道理在現在中國還被翻過來覆過去的問,丟不丟人?社會越發達,戰爭能夠動員的兵力越少,工商業社會能夠動員的兵力比農業社會要少的多

8樓:未完成的音色

你以為日軍十幾二十萬就了不起了,那你可是太低估日本的最大動員能力了,北韓出兵時日本全國有石高2000萬石!!!即使是按一萬石出兵250人也有50萬大軍,但實際只動員20多萬,可見實際每萬石只動員125人左右。

出兵北韓軍役制按地域是每萬石平均動員幾十人不等最多五百人,

按重要大名每萬石動員129-750人不等

實際總平均數字是每萬石才動員區區125人而已,

擁有1400人常備兵力,實際動員730

但秀吉出兵光糧公尺就準備了48萬人份。

九州領到的糧公尺數極為充裕

實際出兵人數佔動員人數的一半左右而已。被動員的軍隊並不是全部都是純戰鬥人員,例如,九州肥前國福江五島純玄的軍役700人中,被認為是陣夫的「小人」、「下夫」約300人,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水手也佔了200人。

而日本的合戰,領地充分動員的情況下,每萬石可平均維持500兵士,是125的4倍,那意味著日本在棒戰中起碼可動員100萬大軍。

但若按石高計算比例,渡海大名的軍役,原則上總知行石高內按100石為單位,九州的大名為5人中國四國的大名被認為是4人軍役,那規模還比不上日本合戰的每百石6-7人記錄,

(資料可能略有差別)實際出兵大名的總石高數才450萬石,而日本當時年總石高2000萬,按這個比例看是可動員5倍兵力達到125萬左右!!!

明朝當時全國兵力加起來能不能有125萬之多???而且日本是按軍役制徵召喚的兵力,不存在湊數一說,都是貨真價實的,明朝九邊兵力最多不超過90萬,且不具備多少機動能力,因為糧食運輸任務太繁重。再說火繩槍等武備裝備率、披甲率等指標,按這個指標來說明朝它又能武裝多少人?

按軍餉計算,精銳戰鬥力又有多少人?再乘以逃兵率,明朝逃兵率最高都有1/3,那又有多少可戰鬥力量???所以明朝的動員兵力跟日本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

總之,日本動員能力當時強於明朝,根本原因還是生產力發達的緣故。

9樓:哈欠

日本剛打完內戰,全民皆兵,明朝平安已久。

明朝不可能把所有軍隊派到北韓戰場,明朝還要在西北,北方、南方保留大量精銳部隊防範游牧民族和地方勢力,而日本不需要考慮其他威脅。

最後,打仗也是有成本的,拿著牛刀去殺雞是一種浪費,增加財政負擔。

10樓:結局後天

乙個方面是日本處於戰亂,全民皆兵,而明朝大多數人是不想當兵的。

乙個方面是國土太大,兵力分攤到很多地方。

一方面是沒有重視這個問題醒悟的太晚

11樓:吸氧武士

其實明朝可以動員更多的軍力,但沒必要。。但對於豐臣秀吉來說,徵北韓乃至徵明,則必須是傾國一戰,舉國上下總動員。。好像連德川家都出人了。。

明朝一開始甚至向北韓提議,派暹羅兵、琉球兵幫助北韓抗擊倭寇。。明軍就派少量部隊意思意思。。

12樓:陸遜

因為對於豐臣秀吉來說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必須打一仗,所以要動員更多的軍力,而明朝那個時候已經內憂外患了,北方還有蒙古人的侵擾,所以不能動員全部軍力,

13樓:qiji

中國網路謠言害人。事實上日本戰國的軍隊特點就是人數虛高,大量缺少訓練的農民被動員。明朝的軍隊多少是職業化的,人自然沒那麼多。

14樓:大椿

這麼說罷,日本侵朝是動員了舉國之力,因為他國內剛剛統一沒有什麼後顧之憂。雖然烏泱泱爆了四百k也挺離譜的,我們就當他開了數量還貸款超上限罷。

但大明是當成戍邊戰在打的,也就是和各地少數民族侵擾差不多的那個警戒級別,只調了一支地方軍過去,當然這裡面也有北韓當攪屎棍子擾亂情報的功勞。後來戰事實在吃緊才又增派了人過去,但始終就是那一兩支地方軍。

倒不如說這麼打都打贏了才離譜,當時可能大明確實事天下無敵,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

15樓:陳昱行

因為日本是在戰國時代,理論上可以全民皆兵。

這道理就跟為何1945國共加起來恐怕有七百萬大軍,現在解放軍現役卻只有兩百萬,人口確是當年的三倍以上的邏輯類似。

或是舉例為何戰國七雄動不動就十萬大軍起跳,漢朝卻往往少許多。

16樓:陸柒柒

明朝不是動員不出人,是沒往北韓派那麼多人。。。

一場在鄰國境內發生的小規模戰爭,怎麼可能看出乙個國家完整的動員能力。。。

況且明朝不是徵兵/募兵制,是衛所制&屯田制,萬曆北韓戰爭並沒有嚴重到把正規軍打得需要徵募兵員。。。

17樓:2.2億秒差距巨坑

因為日本本身就有很多的戰鬥員

當時日本剛剛大一統,但是有大量的武士如同秦朝的軍戶一樣等著兌現戰功。

更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森嚴的等級制度武士永遠不能轉業成為農民,甚至不能擁有武士俸祿外的任何額外收入,這是由於武士鎮壓農民的功能性特點決定的無法動搖。

一切都是為了消化掉這部分軍力。

沒有兌現戰功的物質條件,甚至連維持武士的日常開銷都成問題,就只能掠奪更多的土地和資源來維持開銷,就算大量消耗掉了也不虧。

近似於秦朝北筑長城的道理。

18樓:名卓君

因為實質上,日本正處戰國,但明朝天下安穩。一千年前的中國戰國,那時候糧食產量低於明朝,但七國爭伐的軍隊數量,和死亡人數更大。戰備的政策和民眾的忍耐力是重要因素

19樓:萬能膠

那會兒日本算是剛統一吧,有大量的士兵、武將閒著沒事兒幹。

咋辦?都扔北韓去,死了拉倒。反正死光了,那個小破島也沒什麼外敵。真是贏了平外患,死了平內亂。

大明呢?正相反,就那麼點能打的兵將,那麼廣大的國土,北邊歷來就不清淨,犯不著玩兒命。

20樓:壽琛

我覺得北韓戰爭可以拿來做比較。

在整個北韓戰爭中,美國投入了30多萬兵力,而中國可能實際投入接近百萬的軍力。

而二戰時美國動員了2000餘萬人參戰,兵力長期保持在1000萬以上,航母生產了100多艘、坦克8萬多輛、飛機30多萬架。

看到差距了嗎?北韓戰爭一直被美國視為區域性有限戰爭而中國一直視為是國運之戰

二者的重視程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21樓:啟辛草

明朝北邊防線,幾千公里上分布著六七十萬兵力,打楊應龍時南方四省也集結出了二十多萬兵力。

集結二十多萬打楊應龍花的錢還沒北韓戰場上多,很大一部分錢是用來搞後勤。

上面說的很好,乙個賭國運,乙個處理邊患,乙個抄家底豐臣嫡系全上,乙個是各地方抽調湊的人。

日本四面環海,只要搞定內部就是傾巢而出,明朝光北面就是好幾千公里的防線。

不是日軍能動員更多,而是明軍敵人太多。

22樓:艾歐里亞

猴子是拼了老命去打,以至於後來關原之戰嫡系部隊都不夠,導致自己身死家滅……萬曆表示不光要揍倭奴,還要揍楊應龍……不過北韓確實是個坑爹的,不給大明糧餉,大明是自掏腰包,導致在北韓花費了百萬兩銀子,然後晚年沒錢打努爾哈赤了

23樓:網路噴子家族酋長

豐臣秀吉最多動員這十幾萬兵,況且目的是攻下北韓,一定要盡全力出動。

明朝方面要奪回北韓,同時又要應付國內楊應龍叛亂。而且國土遼闊,最佳方案便是調動邊關士兵與等待戚家軍前往支援。

答案一目了然。

24樓:蟹黃獅子頭

這個問題,真就當北韓國內的二十五萬大軍是死人了唄

(雖然大部分確實是)

第一,我更正下,明朝萬曆年間當時除了三大征,還和緬甸王朝(打了有小二三十年)作戰,可拉到北韓戰場上野戰用的兵力確實不足,我看有人說平定楊應龍時出動了二十萬大軍

那我問你,你知道其中苗軍有多少人?土司派了多少人?朝廷又派了多少位總兵,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調動這二十萬大軍?

糧草,銀響這都是憑空變出來的?隨隨便便拉二十萬大軍到萬里之外的北韓戰場?

(注:平定楊應龍花費了114天,斬殺其部兩萬人【楊應龍部全盛時有十萬兵馬,到後來也有八萬人左右】)

第二:我,豐臣秀吉,想要攻占北韓和大明,於是我招來對馬島的小弟,問他北韓有多少兵馬,小弟想了想答北韓有二十五萬兵馬,我想了想,覺得我手下還是挺能打的,於是派了十四萬過去打打北韓的二十五萬,要是兵力不夠我再派點

於是,打打就打的北韓王跑明朝邊界裡了,想跑到北京去

第2.5 北韓王視角:嗨呀,今年又是美好的一年啊

?隔壁有人打我?有大臣問我要不要調防備女真那邊的三萬弓手和重步兵?

俺覺得這邊中間還有十幾萬大軍呢,應該沒事

(眾大臣:臥槽,有多長時間沒給丘八們發響和訓練了)

此時還沒得到啥訊息的低層丘八:賣魚嘍,老爺,你修不修牆

(眾大臣:我們好像還喝了點兵血哈(指四分之一的兵馬數額))

然後就被打出平壤了……

一直沒王令沒動彈的防女真主力軍團:耶,今天又抓了幾個女真人,等下賣到集市去

直到接到命令往回趕時:????

第三:很多人出現的誤區,舉個例子,有兩名日軍將領本部所率1400人,然後國內增援了一些農夫,又抓了些北韓人,到一些後人整理上的文獻上就成了,xx將與xx將合流,共戰兵三千,往東南去

????敢情打仗全是士兵,一點後勤都不用唄

第四:誰跟你說大明沒派出十萬以上兵馬的,而且在發動反擊時,日軍己經撤回本土六七萬人了!兵力加上殘存的北韓正軍和義軍完全就是大優勢了【是年九月。

軍門經理分遣諸將於四路。大擧徵之。提督麻貴主東路。

參將楊登山,游擊將軍擺賽,都司薛虎臣,副摠兵吳惟忠,參將王國棟,游擊將軍陳蠶,游擊將軍葉思忠,游擊將軍陳寅,游擊將軍頗貴,副摠兵解生,游擊將軍陳愚聞,游擊將軍彭信古等鹹統於貴。提督董一元主中路。副摠兵李如梅,游擊將軍塗寬,游擊將軍郝三聘,游擊將軍葉邦榮,游擊將軍盧得功,游擊將軍茅國器,游擊將軍安本立,副摠兵李寧,副摠兵張榜等鹹統於一元。

提督劉綎主西路。副摠兵李芳春,游擊將軍牛伯英,游擊將軍藍芳威,參將李寧, 與摠兵同名游擊將軍曺希彬,游擊將軍吳廣等鹹統於綎。提督陳璘主水路。

游擊將軍許國威,參將王元周,把總李天祥,游擊將軍季金,游擊將軍張良相,游擊將軍沈茂,游擊將軍福日公升,把總梁天胤等鹹統於璘。

南北兵通十四萬二千七百餘。】

最後再說了一點:日軍也不是隨意就出動十幾萬大軍的

一些相關的證明,說是第二次依舊出動了十四萬大軍,其實是不對的,說出動十四萬的根據是秀吉制定的立陣書,也就是安排兵馬的順序與兵馬多少

但事實上,忠誠於秀吉的大名在第一次戰爭就受挫不小,湊不夠足額的足輕

像立花宗茂,立陣書寫所部五千人,但據推演不足二千七百人

而島津也有類似的問題,甚至更加嚴重,因為是降將的關係,在第一次北韓戰爭中島津部眾不出意外的死傷慘重,後來只湊夠了一半的兵馬,並沒有一萬五千名戰鬥足輕那麼多,水份很大的,光這兩家就能砍下七八千的兵數

後來雙方也就打不下去,乙個沒辦法,主公死了,乙個自身死亡也慘重,光泗川之戰就損失不少,北韓的邊防看女真的也出了漏洞,邊防遼軍損失慘重,還有南北之爭

第一次戰爭結束後,南兵索要雙份響銀(調南兵北上時答應的)結果答應的兵部尚書下去了,最後鬧的殺了一批南兵……軍心極其不穩,彼此下套也不少,李家那誰就差點陷日軍包圍裡了

北韓人民真的慘

為什麼說明亡始於萬曆?

煢煢落落 萬曆一共48年,張居正給萬曆幹了10年,萬曆自己幹了10年,接下來28年不務正業,最終導致薩爾滸。萬曆和他爺爺很像,他爺爺不上朝,大明眼看藥丸。高拱和張居正硬是給救了回來。萬曆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他兒子妃嬪戰鬥累死在床上,大孫子不務正業,小孫子操之過急。 韋伯 因為薩爾滸之戰就在萬曆末年呀...

萬曆皇帝為什麼28年從不上朝?

陳慶之 這點我還是贊成燓書志先生的看法,那就是萬曆身體真的有毛病。首先萬曆他是乙個非常渴望掌握權力的人,根本不願意輕易放出權力。像張居正就是因為專權才落得最後的下場,在張居正倒台後,萬曆內些年可以說是事必躬親。那麼像如此乙個愛權的人怎麼可能不理朝政呢?所以我認為萬曆的身體肯定是有毛病的,在史書中萬曆...

萬曆皇帝明明可以強制立福王為太子,為什麼不這樣做?

雨下整夜的潮水 說白了就是祖制大過天唄 在他之前的宣德帝朱瞻基廢胡後 立孫後,以及景泰帝朱祁鈺廢汪後 立杭後都出於乙個前提 胡後和汪後都只生了女兒 沒有生兒子,孫後和杭後都生了兒子,而且這個兒子還是皇帝的長子 還有成化帝朱見深,登基才乙個月就廢了吳皇后,反正他那時候乙個孩子都沒有,就算廢了吳後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