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明明可以強制立福王為太子,為什麼不這樣做?

時間 2021-05-11 21:01:17

1樓:雨下整夜的潮水

說白了就是祖制大過天唄

在他之前的宣德帝朱瞻基廢胡後、立孫後,以及景泰帝朱祁鈺廢汪後、立杭後都出於乙個前提: 胡後和汪後都只生了女兒、沒有生兒子,孫後和杭後都生了兒子,而且這個兒子還是皇帝的長子

還有成化帝朱見深,登基才乙個月就廢了吳皇后,反正他那時候乙個孩子都沒有,就算廢了吳後也沒有涉及到國本之爭

但是萬曆就不一樣了,他如果強制廢后會引發國本之爭

萬曆的皇后王喜姐也是只生了乙個女兒,沒有生兒子,他如果要廢掉無子的王喜姐而改立皇長子朱常洛的親媽王恭妃為後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立皇三子朱常洵的親媽鄭貴妃為後就代表直接忽視了朱常洛這個長子,違背了明朝的祖制

如果朱常洵是萬曆的長子,他要是想廢掉王喜姐而改立鄭貴妃為後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參考宣德和景泰就OK了

可能還有乙個原因,那就是萬曆對鄭貴妃的感情還沒有深到能為她違背祖制的地步,畢竟他也不是戀愛腦對吧?

2樓:AugustaKing

我覺得他想立福王有千千萬個辦法之所以最後不立就像上面說的一樣他很迷信相信二龍不能相見,他自己小時候被立太子然後老爸就掛蛋,正德皇帝也是早早被立太子,然後老爸就掛蛋了,種種巧合,加上祖上都是這樣的巧合,萬曆皇帝可能覺得不能有這個毒奶,於是就各種理由不立任何人。其實就是自私吧

3樓:著名球星

以後來福王在洛陽的種種尿性來看,他也不是什麼當英明皇帝的材料,這點想必當了48年皇帝的萬曆心裡應該很清楚。做個富貴王爺不一定就比皇帝差。

4樓:

直到塵埃落定之前,萬曆從未明示自己的立儲意圖,只是將立國本一事長期擱置,引發朝臣不安。或許他乙個都不想立,或許是想立福王又不願意和太后群臣撕破臉,於是拖延症發作,可見他立儲的決心一點都不堅決。如果真的想立朱常洵,哪怕學學明代宗朱祁鈺,通過賞賜「賄賂」首輔,也比什麼都不做強多了。

5樓:老郎中

萬曆皇帝從未有廢長立幼的動作,也從未有要立三子朱常洵的言語,所以說萬曆皇帝想傳位給朱常洵純屬臆測之詞。

那朱常洵有奪嫡的具體行為嗎?暗中蓄兵?陰養死士?

刺殺大哥?謀立太子?至少從後來文官(主要是東林)編纂的史料來看,朱常洵什麼動作都沒有。

如果朱常洵有任何非常之舉,早就被文官往死裡黑了。所以說,朱常洵是明代最冤的乙個皇子了。

6樓:魏闕

明朝皇帝除了建文,永樂,景泰,嘉靖,崇禎這些比較特殊的情況以外,基本上都是長子繼位。這已經是乙個祖宗成法了。

太子不是乙個可以隨隨便便覺定的東西,這是國本,如果萬曆喜歡福王就讓他當太子,那是不是也太兒戲了。

最後就是當朝的大臣要是放任萬曆讓乙個既不是長子,又不是嫡子的兒子當了太子,以後自己在青史裡是乙個什麼地位?要是讓他成了,大家還要不要流芳百世了。

7樓:murs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他根本沒打算立福王,鄭貴妃母子不過是他借勢推出來跟文官集團抬槓的靶子,所以後面不僅鄭家,連鄭貴妃福王都請求立光宗為太子,只不過結果是又被萬曆罵了一頓

8樓:夜探青樓

明朝時期,雖然皇帝的權力在經過洪武、永樂等雄主的努力後空全集中鞏固,但在明朝中後期,以內閣首輔為首的文官勢力卻逐漸壯大,特別是在土木堡之變後,勛貴勢力遭到極大削弱,文官勢力進一步膨脹,發展到後來,已足以和皇權分庭抗禮。而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文官集團推崇的就是立長不立幼的嫡長子繼承制,再加上時為太子的朱常洛並無失德之舉,文官們自然不支援萬曆帝廢長立幼,而得不到朝堂最大勢力的支援,萬曆帝也就不得不放棄立福王為太子的想法,即便強行廢立,也會引起朝局動盪。

9樓:武漢紅會賣口罩

壓根就沒多想立。

假設你的說法成立,反對的人太多,萬曆死後的繼位問題很大概率還會引起一場宮廷變故。

如果真想立,隨便找個理由把大兒子黑一黑,貶一貶,長子犯了錯誤,道德敗壞,當然是次子繼位。

10樓:日月重開大宋天

萬曆的君權被削弱了,他嫌九邊之一的其中某個地方防禦不足,當時內閣首輔申時行,和稀泥把他懟了回去,交手幾個回合萬曆帝竟無話可說。 敢不按領導的意思做卻又不怕降罪,不是申時行猛,是萬曆帝不猛。

11樓:江江

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集團,以虛權對抗禮法甚至不惜背叛自己的權力源泉。萬曆皇帝很聰明的,不會做傻事。

仔細想想,不知道自始皇帝以來,哪位至尊曾經有過這樣的能力。

12樓:劉大壯

我不認為這件事真如高票回答的那樣是神宗迷信所致。

舉兩個明朝之前的例子:

第乙個「(宋太宗)以元侃(宋真宗)為開封尹,改封壽王,於是立為太子。京師之人見太子,喜躍曰:真社稷之主也。

上聞之,召準(寇準)謂曰: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準曰:

陛下擇所以付神器者,顧得社稷之主,乃萬世之福也。上趨宮中,語後嬪以下,六宮皆前賀。上覆出,延準飲,醉而罷。

」第二個.「先是帝(宋英宗)久服藥,監察御史裡行劉庠奏請立皇太子,帝不懌,封其奏……帝自得疾,不能語,凡處分事皆筆於紙。辛丑,帝疾增劇,琦(韓琦)復奏曰:

陛下久不視朝,中外憂惶,宜早立皇太子以安眾心。帝頷之。琦請帝親筆指揮,帝乃書曰:

立大王為皇太子。琦曰:必潁王(宋神宗)也,煩聖躬更親書之。

帝又批于後曰:潁王頊。琦曰:

欲乞即今晚宣學士降麻。帝復頷之……帝初晏駕,急召太子,未至,帝復手動,曾公亮愕然,亟告韓琦,慾且止勿召。琦拒之曰:

先帝復生,乃太上皇。愈促之」。

皇帝還是皇帝,不是普通人,不願意見到別人奪自己的權,哪怕是兒子都不可以。其實大多數時候這種想法屬於庸人自擾,但是有馬嵬兵變的例子在前,皇帝也不得不多長個心眼了。所以宋太宗見百姓們喜歡自己兒子多過喜歡自己,非常憤怒。

宋英宗則是遲遲不立太子,直到不行了才勉強確定繼承人。而明神宗遲遲不立太子,也有很大可能是這個原因。

13樓:狐狸晨曦

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實權皇帝,當真連換個太子也不能隨心所欲,會被所謂的「嫡庶之別」「長幼之分」所限制了。嫡不嫡,庶不庶,後不後,妃不妃,對實權皇帝來說,沒有改不了,只有願不願,不過是一言一念而已。

比如漢武帝劉徹出生時,只是漢景帝的庶出第十子,漢景帝偏愛這個幼子,因此廢掉無子的薄皇后,改立劉徹的生母王夫人為皇后,這樣劉徹就變成了他的嫡長子,立為太子,此後繼承皇位,這就是「母以子貴,子亦以母貴」。

而類似例子,歷史上不勝列舉。

明宣宗宣德帝,不喜歡祖父明成祖給他指定的胡皇后,偏愛孫貴妃,有意廢后,大臣們不但不加反對,甚至主動幫忙,內閣所謂」三楊「之名相楊榮,空口白話,開列胡皇后二十條大罪,連稍有天良的明宣宗自己都看不下去,大罵「怎麼能這樣說?你不怕宗廟神靈怪罪麼?」

【(楊)榮懷中出一紙,列中宮過失二十事,進呈,皆極誣詆。曰:「即此,是廢之因。」上覽二三事,遽拂然變色,曰:「渠曷嘗有此言?宗廟無神靈乎?」】

即使明代宗景泰帝這樣的藩王入繼大統,政治基礎遠不算鞏固,廢掉髮妻汪皇后,而改立杭皇后,也不過是一念之間。 何況是萬曆帝這樣從小就被立為太子的正統天子?

何況萬曆帝的王皇后(孝端皇后),並非如唐高宗王皇后那樣出自世家大族,更沒有長孫無忌那樣的元老重臣撐腰,本身也根本不是什麼賢德之人,她不但長年酗酒,更喜歡無故毆打宮女,致死者多達百人,可謂殘暴不仁。

【中宮孝端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宮人及小宮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餘人,其近侍內官亦多墩鎖降謫。】

若萬曆帝真的非常想讓皇三子,也就是福王朱常洵來做太子,繼承他的皇位,那麼廢掉這樣乙個劣跡斑斑的王皇后,而立鄭貴妃為後,對他而言又有多難?

萬曆帝有生之年不願廢后、易儲,只能說明他對鄭貴妃和朱常洵的喜愛,尚遠遠不及明宣宗對孫皇后罷了。而不是當真被大臣們限制了權力,當真連個自己真正心儀的儲君都立不了。

所謂「權勢滔天、足以限制皇權」的文官集團,那只是完全不懂明朝政治的人才會相信的神話罷了。

14樓:

因為他乙個都不想立,如果他真心想立福王的話,完全可以引前朝故事,或者本朝例子。

他要真心想立福王,有非常多的辦法。比如廢后,然後改立鄭貴妃,或者讓福王成為皇后養子等等,甚至還可以直接說長子愚鈍不堪為儲君等等。

他是不太喜歡長子,但是這也就是極限了,他沒有喜歡福王喜歡到有些人想象那個地步。

看萬曆的經歷,他不笨,很聰明,也很自私。

如何評價萬曆皇帝?

心火 北宋和明朝的商品經濟都很發達,明朝比北宋還有個優勢就是邊關軍事壓力相對較小,按說明朝有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土壤。現在我們都知道,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要匹配,經濟才能發展得好。改開前我們就是生產關係太超前,生產力匹配不上,成了小馬拉大車。後來改開了,經濟一下子起飛。明朝則是生產力進步了,沒有適配的生產關...

萬曆皇帝為什麼非要立福王為皇太子?

天天向上的老魏 先說結論,神宗沒有要立朱常洵為太子,神宗只不過是推遲立太子,或者說不願過早的立太子,再加上他先封了朱常洵生母鄭氏為皇貴妃,導致一些外廷之臣以為他遲遲不立朱常洛是為了立朱常洵。當時大概能窺中神宗本意的也就一些內閣近臣了。比如王錫爵就在奏疏中明白說,神宗可能和他爺爺世宗晚年一樣,惑於二龍...

萬曆真的想要立福王為太子嗎?

很多人說,萬曆自己說從沒有說過要立福王為太子,所以他也沒這麼想過。我們都知道,看乙個人心裡怎麼想的,不能是看他說了什麼,而要看他做了什麼。萬曆折騰的那一大堆事兒,這裡就不贅述了,只是因為想請大家注意乙個邏輯,你在沒考上北大以前,也不會天天滿世界嚷嚷我要上北大!何況最後考不上北大,那你可能只是丟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