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語中的 R 在音譯成中文的時候,取漢語的 L?

時間 2021-05-12 13:43:49

1樓:我要吃豬肉

修正一波

可能主要是習慣問題,大家習慣了業界代代相傳固定的規則,懶得改了。造成了trump [tmp], 翻譯成川普[t la pu],把復子音給拆了,加上母音,而不是聽起來更加接近的川普[tuam pu]或 [tuam pu]。類似的還有Rose翻譯成蘿絲和肉絲。

英語的主流,肯定是美國英語而不是英國英語。而其中的r 為[ ] ,而普通話日的聲母大多數發成摩擦很少 ,也是通音,和英語比起來只是不圓唇,少數強調的時候,比如說「今天太熱了!」,才會發成乙個濁擦音。

(此處有誤,美國英語更可能是軟顎化的倒r,但是還是很接近)

還有答主說日母少。但其實也夠使了,我記得有乙個答主舉了不少例子了。也有人說r大部分表示顫音。

其實是大舌顫音/r/ (俄語西語等中的rrrrrrrr)聽起來像是漢語/l/。而小舌顫音更像是漢語的h/x/。都統一翻譯l,應該是考慮到都是乙個音位的原因,但是音譯成漢語聽著可能就emmmm,完全沒有音譯的感覺。

我只是乙個菜的摳腳的業餘愛好者,有錯誤大家指正。

2樓:有腹肌有理想

因為在大部分歐洲語言裡,這個字母是乙個齒齦顫音。

英語的r過去也是如此,也就是我們說的老英語的大舌音,只不過現代英語裡這個音弱化了。和漢語可謂是難兄難弟(上古漢語也有顫音)

漢語英語其實在世界範圍內算是最另類的一對couple了。

所以翻譯東西,英語的語音學並不是唯一標準。

反而是一些形態學定義起到了關鍵作用,就像你可以把張翻譯成zhang或者chang,但你非要頭鐵,把它翻譯成drang或者trang,估計地球人都會懵逼...

齒齦顫音發音:

zh.wikipedia.org/wiki/齒齦顫音

3樓:雲杉

西板牙語中的不在詞首的r和l發音是幾乎一樣的(其實有不同但是中中國人很難辨析),詞首的r發成多擊顫音(即大舌音),不會大舌音的可以用l代替。比如puerto rico 翻譯成中文是波多黎各

4樓:張善哲

我認為漢語裡本來就沒有R這個讀音,因為除了北方方言外,沒有其他方言有發R這個音的。四川話同屬北方方言,但是其R這個讀音,其實發的是「th」(按英語發音)。普通話和北方方言之所以會有R這個音,是因為元明清時期受到滿蒙語言影響。

5樓:DONGNANXIBEI

顯然,你用 // 音去譯 //,遠不如用個簡單明瞭的 /l/ 更貼切原發音。還有,像 reason 這種詞,如果你用 //,第乙個音節打算用什麼字?

6樓:長天孤鶩

為了對應更多的漢字,漢字裡沒有對應ra,rai,ruao,ring等發音的字,所以統一以l來譯。另外很多詞也不是按照英語發音譯的。

7樓:塗水罐

儘管它們有所差異,拼音裡能與英r做歸一種發音目類的也只有l...

中r與英r在更粗的層次才能匯合。。雖然它們有些相似的樣子。。。

8樓:

古英語的發音是有大舌音的,近代以來才改為了我們現在聽到的這種讀音。而且r這個字母本來在語言學對原始印歐語的研究中就是和 l 放在一起的,這兩個字母的發音叫做邊音(lateral),因為都是氣流從舌頭兩側流出而發出的音,音標有區別,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打字打出來@@。原始印歐語在後來的演變中,許多字母也會常常被與它類似的發音替代或者是乾脆脫失,類似的例子比如Jesus, John,之所以翻譯為耶穌、約翰,而不是jie su,jue han,是因為原始印歐語中最早是沒有類似於漢語中的「j」這個讀音的,而只有"i"這個讀音,可以參考希臘文中表示耶穌的詞是Igeous,表示約翰的詞是Iohannes(原意為」受天所保佑的「)。

9樓:楊浩

就像樓上說的一樣,在歐洲斯拉夫語系中就把R發成L音。並且還發現乙個問題,為什麼w竟然是乙個三音節的字母。因為w=double u 。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自己翻譯發音很準確,只是因為這個音節在我們的語言中沒有相同的,我們只能找個類似,只是我們聽不出來而已。另外,語言是在變化的,相比於古老的發音,字母的發音也有了變化,而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保留了下來。。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音譯我們覺得不合理,只是某個細小的差別或者差錯被我們當成習慣了。

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應該還是,很多漢語新詞彙來自於日語,日語中R就發L音。

10樓:David Kwok

因為在很多歐洲的很多小語種中R的發音更接近中文中L的發音。

隨便說一下,這就像John被翻譯成約翰,Jesus被翻譯成耶穌一樣。我們剛學英語的時候會非常疑惑這些翻譯,但事實是這些中文譯名根本就不是從英語中翻譯過來的,發音當然會不一樣。

11樓:騰達

整理一些事實和觀點。

1. 音譯挑字(準確地說可能要叫「轉寫」而非「音譯」),或者沿用舊譯,或者按照「譯音表」,很多時候並不是譯者做主的。手頭上的英文譯音表和印地語譯音表,都是用聲母為 l 的字而不用 r。

參見Category:外語譯音表

2. 漢語普通話中,拼音中的聲母 r 是乙個捲舌的濁擦音/近音,聲母 l 是乙個齒齦邊近音[l]。發音部位、發音方法比較接近。

相比之下,聲母 l 能拼讀的音節更多。最典型的,聲母 l 可以拼讀齊齒呼(lia, lie, liao, liu, lian, lin, liang, ling),而聲母 r 不能(注意 ri 是所謂的「整體認讀音節」,其中 i 和齊齒呼的 i 不同)。

3. 不同外語中的 r,雖然都用拉丁字母 r,但實際上可能是個顫音,或者閃音,或者近音。所以用漢語模擬外來音,用 r 未必比 l 更接近。

4. 又比如北韓諺文中的子音字母,出現在音節首是閃音,出現在音節尾是邊音[l]。

5. 明代永樂年間設立「四夷館」,翻譯各族語言。《高昌館雜字》記錄漢文和回鶻文的對音。

以 l 聲母的漢字對譯回鶻文一子音 r 和 l 開頭的音節,彼時尚無拉丁化拼音的干擾,應該是依據語感和聽感。

aram ay —— 阿哀傷(正月)

burun —— 卜(鼻)

yorung —— 羽(白)

luw(龍)

ala阿(花)材料出處:胡振華、黃潤華《高昌館雜字——明代韓文回鶻文對照分類詞彙》2023年版,被李思敬《漢語「兒」音史研究》2023年版所引用。

6. 譯音表為何如此規定,還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做些猜想,留待更通曉的人來解答:

(1)沿用舊時翻譯?(按:見上文第5條)

(2)受日本翻譯影響?(按:日語有,無[l],據《國際語音學會手冊》)

(3)受粵語翻譯影響?(按:粵語有[l],無[r, , , ]之類的音,據《國際語音學會手冊》)

(4)受吳語翻譯影響?(按:上海話有 l 無 r,「roof 窗」洋涇浜英語譯作「老虎窗」)

12樓:益之

1 L能翻譯更多音節

請問,Rice(賴斯用R如何翻?L音後面可以直接跟「啊」音(乙個常見的再不能常見的音)「衣」音、「淤」音以及相應滑音等音。而像類似衣韻」,而非「支韻等聲韻組合,或其近似音,R是束手無策的。

2 L可以翻譯更多的語言,並保持一致性英語不是唯一的外語。L音在世界範圍內更為普遍。(捲舌音R真的很難很另類)而像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最主要的:

科技藝術詞彙之源的拉丁語、希臘語的顫舌R都是更接近拼音L的。(舌位置上)許多單詞都是一系列語言共享的,比如英文中 Romance(羅曼)這個詞(源自「羅馬」),在許多語言中使用。那麼你是參考德語、法語的小舌音呢,還是義大利西班牙的大舌音?

使用L便起到了一視同仁的效果。

3 兼顧無R方言

L音更普遍。不是所有的漢語方言都有捲舌R音的。用R,你讓粵語、吳語等方言的對話情何以堪?

為什麼中文特有詞彙不像日文一樣直接音譯成英語?這不是乙個很好的文化輸出方式嗎?

一坨櫚鬼 其實在某些領域,中文特有詞彙是普遍直接音譯的。比如中醫方劑經典和經穴名稱。基礎中醫英語 孫慧,曹玉麟編,中海洋版 基礎中醫英語 孫慧,曹玉麟編,中海洋版 但如果一篇文章出現過多音譯,可讀性就會大大降低。早期的佛經翻譯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時候如果讀者對該文化興趣不高,會直接棄書的。贊同 銀八 ...

哪些足球球星的名字直接音譯成中文很尷尬?

林蔚然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前AC公尺蘭球員尼昂,當年和巴神 沙拉維組成洗剪吹三叉戟,現在不知身在何方。輸入法不刻意加分詞只能打出娘 前切爾西球員巴巴 全名阿卜杜勒 拉赫曼 巴巴Abdul Rahman Baba 當年管理層病急亂投醫簽下的德甲傳中王,然而距離藍軍球迷老父親的高度差了...

為什麼歐洲有些國名 地名,在中文中的音譯發音,反而比地緣上更近的英語發音來得更接近其本土語言的發音?

董成良 日內瓦,Geneva,英文中發音類似 吉尼瓦 和漢語差別挺大。學了點法語才知道,法語發音幾乎和漢語中的日內瓦是一樣的,而日內瓦是瑞士法語區 一種是歷史原因,不同時期的名字不同,包括不同時期同乙個名字指代的區域不同。比如日耳曼和德意志,尼德蘭和荷蘭,格里斯和希臘。模擬東方的高麗與北韓。二種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