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製造業向外國搬遷,而不向中西部搬遷?

時間 2021-05-05 10:50:00

1樓:Daniel

製造業真向中西部轉移中國就完犢子了。西部當不了世界工廠是區位因素決定的。海運成本直接比陸運低90%中西部怎麼玩…

並且國內人員流動是基本自由的沒有西部比東部成本地一說。東部唯一的問題就是被政策卡著土地導致土地成本高。

如果像西部轉移要麼就直接補貼,但是補貼能補貼出區位優勢?最多就是填上運費的窟窿。這樣燒錢就是純屬浪費。

或者更狠,限制人員流動。但這樣廠家也不會跑西部啊,東南亞人工費更低,直接跑東南亞了。相當於自己逼著印度工業化,這是。。國際主義精神?

總而言之,千萬別光看到中西部經濟發展速度多快多快,這些產業不轉移,東部增速更快。。中國現在GDP差不多是南韓的9倍,南韓面積也就浙江這麼大。中國只需要發展沿海+長江一線,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安徽湖北重慶的工業,其餘地方發展農業,採礦,針對本地市場的工業,特殊型別旅遊業,某些不需要區位的產業比如軟體開發,足以發展到超過目前GDP的兩倍速度會很快。

按照現在這種西部轉移搞法,把東部產業搞得失去國際競爭力,恐怕GDP就轉移給印度了。

2樓:老李

外貿人員...

中西部物價,工資比東南低,但是差不了太多..

比如寧波乙個職位8000元, 到西安也可能就是6000元.

放假寧波3-4w, 西安2-3w.

但是東南亞可就差太多了...月工資也就是1000來塊, 根本不能比..

消費也差不多, 一碗面西安可能10元,寧波13元.

況且中國西部貨物還是要運送到港口才能出去, 幾千公里,物流成本,乙個櫃子可能都要上萬,

攤在高科技產品,比如手機,電子原件上還好,要是低附加值產品那就差別太大了..

3樓:

中國改開能發展起來,除了人力成本低,還有乙個原因就是...

比資本主義更資本主義...

剛改開的時候一片草莽,勞工權益?環保?完全沒有...直到現在也還在補。

這個資本家是最喜歡的...

現在東南亞某些國家也是這樣的政策,創造乙個非常資本主義的環境。

4樓:秦始皇

首先這個問題不成立

製造業是從東南亞,台灣,日本,南韓,歐美,南亞等國搬來中國。

每一年來華外資建廠等中國一直高居榜首,同時中國一些工廠出去開廠很正常,正常的經貿往來無可厚非。

5樓:

招商前優惠一大推,等廠房建好後翻臉不承認,甚至各部門定期過來檢查工作。

中國目前營商環境最好的地方是珠三角,其次長三角。其他沒了

6樓:

題目本身不精確沒關係,一堆回答毫無懷疑精神,隨著問題的預設強答硬拽可真是毫無思辨精神。

中西部幾個省份這幾年增長都在全國前列。至於有無大規模承接東部產業,拿衛星圖看一看中西部城市工業區新建規模即可。

產業有往外國轉的,也有往中西部轉的。都是符合規律的。

7樓:陽光明媚的午後

你得先想想製造業當初為什麼會在東部扎堆,而沒有出現在西部。很顯然,是因為東部的成本比西部低。現在,成本更低的東部都混不下去了,都要搬遷到成本更低的外國了,怎麼可能搬到成本更高的西部呢?

8樓:文明

首先產業大規模從沿海轉移到內陸根本沒有

其次內陸承接產業轉移做的好的只有兩個半,其中兩個是重慶的筆記本與鄭州的富士康,半個是合肥的家電產業

9樓:

我覺得這個要從有高度的點去分析:

1.其實美國商業原理上把大陸看成是:東海岸&沿長江地區+西部。

然後上次產業轉移實際是日本等四小龍將產業轉移到大陸一側(也即是:東海岸&沿長江地區為界),這是商業現實考慮,也是美國的商業全球布局。——外迴圈

2.至於你中國大陸要轉移產業到西部,那是你自己內部有需求而不是美國/全球需求所要求他們出現的。那個就是內迴圈需要的。

也即是中西部,再造乙個/兩個東海岸地區的業務,需求方此時是中國東岸而不是美國了。——內迴圈

10樓:Xyx

都什麼人啊,自己不願意去工廠上班,操心工廠搬走有人失業,我們是乙個人力短缺的社會,人家不進工廠就失業?需要你操心?我們發展的目的不就是老百姓不用進這種低端工廠工作嗎?

11樓:

製造業從東南沿海搬到內陸,人員工資並不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舉個例子,東南沿海招工,5000的工資,一天工作12+小時,其實僱傭來的,還是外地務工人員。

那麼去內陸辦工廠,2000的工資,有人去麼?沒有,起碼也要開到4000,這裡面1000的差價可能要用於物流。

12樓:太陽鏡花

還記得曾經的紀錄片最後乙個鏡頭,老闆在考慮用機器代替人工的黑色笑話。

如出一轍,無外乎本地人費用高,租金成本高,還有工會煩人。

13樓:莞爾流年

有向其他地區轉移的,但大多去了東南亞一帶。我家附近的一家規模最大的時候約有6k+的工人工作的台灣代工廠就是(製造的東西類似於富士康),這家工廠的相當大一部分去了南昌,據說那邊有個什麼礦,是他們日常重要原料。在此之前已經在開設常熟分廠,所以後來搬廠的時候一小部分移去了常熟,另有很大一部分去了越南開設新廠,越南的人力成本比中國,尤其是上海,那是低得多得多,好像聽說還會去印度開設工廠,不知道實行了沒,搬走有好幾年了。

近兩年,上海去工業化以後周邊的工廠幾乎都被「驅逐」出「境」了,最搞笑的是連個彈棉花的都要趕走,呵呵,去工業化了就連被子都不蓋了?雖然說現在大多數人會蓋蠶絲被啊什麼的,但是還是有相當部分的人自然喜歡棉花胎吧。趕周邊廠家的手段挺誇張的,約談警告不成就拉電閘,出動特保,反正用其中乙個工廠主的話說,當年求我來投資的時候說給我什麼什麼優惠,說的天花亂墜、千好萬好,現在不需要我了,就趕我走!

莫名想笑,想起了《大話西遊》裡牛夫人那句:當年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叫人家「牛夫人」!

對於那些原本開的好好的廠家來說是真的心寒吧,好聚好散不行嗎?

14樓:悅悅閒扯淡

主要是成本問題,中西部人口不密集,並且交通不是很便利,無法承接大型製造業。而且,你想想如果中西部能招到工的話那些人為啥不去沿海工廠賺高工資呢?

15樓:mjj1980wuxi

實際上情況據我觀察企圖外移法國德國的工業資本正在被中國工業國家資本和美國金融資本雙重絞殺 ,外遷到東南亞或者印度孟加拉可能人工成本比較低但是綜合成本不見得低, 沒電力 ,沒基建的國家人口素質不行的國家產出的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得不到保證,不見得能競爭過中國國有工業資本只是死的慢一點 ,美國金融資本早就磨刀 ,看你病要你命 ,你不行才能低價收購你分拆吃肉 ps 世界第2海軍敲打美國可能不行,對歐洲和東南亞敲打他們還是綽綽有餘的

16樓:攝影師韌韌

咱們不妨站在企業家角度換位思考一下開乙個正兒八經的企業需要的是啥?

開工投產必要的基礎設施,素質合格的勞動力,當地的政策扶持能夠一一兌現,最重要的是少一些明裡暗裡的吃拿卡要。

我們的企業家雖然感恩偉大祖國,但還是用腦子投票的,顯然我朝很多地方不如國外有競爭力。

17樓:茗夕

最近又仔細聽了葉海林【中國對外經濟戰略的轉變與方向】,裡面對這件事說的比較清楚。

第一,中國的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必須由吸引投資轉換成對外投資,如果全世界的產品都是中中國人生產的,那中中國人生產的東西賣給誰?現在已經供大於需了,我們要創造、開發市場。他們有工廠,有工資了才會買中國的產品,他們窮得跟鬼一樣,你生產的東西賣給誰?

以前是歐美日等國家出錢,然後中中國人製造,他們再買回去。(如果我們甘願一輩子給人打工,那東西都是自己生產的也可以,但今天的中國會滿足於生產衣服、扣子、鞋底麼?)

第二,規避風險。葉海林舉了乙個礦泉水瓶的例子,礦泉水瓶由瓶身、瓶蓋和包裝紙組成,如果這礦泉水瓶全是在中國生產的,印度人憑什麼買你的?如果包裝紙是印度產的,甚至印度人啥都不生產就是給礦泉水瓶貼包裝紙。

印度敢說不要這一萬人的就業了?

18樓:沒臉不用補肝

主要是兩個方面

1.物流成本

2.勞動力供給

物流成本方面的原因:

1.海運的單位運輸成本遠遠低於其他運輸方式。

2.海運的運力遠遠高於其他運輸方式,且提公升運力的途徑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極為廉價。

比如這個答案中的例子:

Louis:海運的成本有多低?

40尺高櫃23噸,從深圳到釜山直線距離2100多公里,海運距離大約為2800公里。

也就是說海運的單位成本為0.0015528美元/噸公里,約合0.011元/噸公里。

也就是說,在這個例子裡,在海上把一噸貨物運輸一公里的成本約為人民幣1分1釐。

實際上,從我個人查閱到的資料來看,鐵路運輸成本大約0.1451元/噸公里,而海運一般是49.4元/萬噸公里,即0.00494元/噸公里。

鐵道運輸是海運成本的29.37倍……

這還僅僅是運費。

更重要的是,限制海運運力的主要因素,是港口的吞吐量

390.3萬TEU!上海港7月貨櫃吞吐量創歷史新高

上海港乙個月吞吐量390.3萬標箱(平均日吞吐量13萬標箱),哪怕全部按照20尺櫃,配貨毛重17.5噸來計算,上海港7月的日吞吐量保守估計就是227.67萬噸……

對比一下內河運輸的港口吞吐量

00.html

2023年武漢港貨櫃吞吐量完成169萬標箱,同比增長8.1%,再創歷史新高。其中,2023年12月完成18萬標箱,創單月歷史最高,為武漢長江航運中心建設再添佳績。

要想提公升內河運輸的運力,內河港口建設只是一方面,河流本身的運力也是有限制的,這個限制叫做主航道深度。

宜賓--蘭家沱 1.8公尺

蘭家沱――婁溪溝 2.5公尺

婁溪溝--羊角灘 2.7公尺

羊角灘--白尾 2.9公尺

白尾--武橋 3.2公尺

武橋--皖河口 4.0公尺

皖河口――燕子磯 4.5公尺

燕子磯--龍爪巖 10.5公尺

想要把長江的運力提起來?那得先把長江主航道挖深,再把長江兩岸用堤壩收窄才行——這個建設成本無疑極為巨大。

而洋山港的工程造價絕不會超過1000億人民幣。

至於其他貨物運輸方式,如鐵道運輸,公路運輸,空運,其中樞吞吐量連海運的零頭都不夠。

勞動力供給方面的兩個原因

1.勞動力供給絕對數量的下降

2.低端勞動力由工業領域向第三產業轉移

19樓:

1,藉著各種紅利「先富起來」的人,不願意按當初設想的政策那樣帶領未富的人致富;

2,西部大開發從開始到現在都基本上只是乙個幌子,實質是西部支援東南沿海和北上廣深。

政策是否失信於民不知道,但西部的人一直在默默地付出。

別跟我說先富起來的人靠的是個人努力。別跟我說沿海和那幾個政策利好的一二線城市靠的是只自身的調控和城市魅力。

說這話之前先假設一下如果你出生於西部地區,你能否靠同樣的努力得到你今天所擁有的。

為什麼製造業不提996?

漫漫其修遠兮 因為從我工作經歷看,目前製造業不景氣,工作量不穩定,總體看不飽和,導致公司不需要你太多的加班,只需要五天八小時就能滿足訂單需求。 對於從8 22 24 7都是普遍常態的年代熬過來的製造業工廠來說,能有996真心是福報。996不值一提。即使今天,8 22 x6在珠三角也很常見。有些行業預...

為什麼近期日本製造業屢爆醜聞?

老王 因為能爆的出來,而不是捂住消失。在 你所知道的,是允許你知道的 這種神奇世界裡,你所知道的,都是被精心定向過的 你所不知道的,太多太多太多。 地震預報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日本確實比之前有些衰敗,也沒什麼好解釋的,這是自然發展規律,極盛後是衰敗,但是我們要客觀知識,日本只是比最輝...

為什麼製造業一定要用受過教育的人?

少年宮宮主 現在中國的工廠裡絕對不會有文盲的。如果僱100個文盲,一旦有新產品,或者新工藝,工程師要乙個個手把手的教。如果都認字,只要把工藝流程一發,集體開個會,試執行調整下生產節拍就可以開始幹了。 嘿嘿 印度現在就是一小部分精英管理,其他由普通工人完成啊。並沒有什麼顯著效果,印度有點像很多年前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