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到地是本善還是本惡?

時間 2021-06-02 23:39:37

1樓:

大學時,有一門課叫東方哲學,老師講到乙個辯題讓我至今印象深刻——人之初性本善/本惡。我從演化論、社會學角度研究等方面論證人之初性本惡的觀點。大家展開了辯論。

最後老師把所有人都反對了 ( ) ——我們不能說人之初性本惡,為什麼儒家講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因為不能給人以人之初性本惡的藉口,不然壞人作惡後說這是人的本性,惡是理所當然的本性。因此拿人之初性本善來教化人。

2樓:玉南呂

人性是個非常值得讓人深思的話題。

我看到下面有人說西方文化相信人性本惡,其實不然:絕大多數西方國家(尤其是受耶穌教影響的地方)都跟中國傳統思想一樣堅信人性本善。

不過我個人認為人在最初的時候就像是一張白紙,沒有善惡之分;所有的舉動都是出於對世界的好奇和他自己本身的求生意識。說到底人類也是動物,也有野性,所以理論上來講人性是自私的;不管什麼時候自身的利益都是人們行為的出發點。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遷人類越來越注重和依賴群體生活方式,所以包容、忍讓、善心、妥協、尊重、等等能與善聯絡起來的概念成為了所謂的「好人」不可或缺的品德。就是因為人們普遍的這樣認為所以從小孩子就學會了如何變得善良從而獲得社會的認可;是以人性本善這個觀念其實只是人類試圖遵從生存法則而產生的乙個「自然現象「而以。

同樣人性本惡也是錯誤的理論,因為不可否認真正與生俱來的善也是有的:例如大部分的小孩不需要教也懂得無理由的殺生是不對的。

當然以上都純屬個人意見。

3樓:造化儒子

從理性上講,要看對待物件,正常情況下,排除其它因素干擾,對內為善,對外為惡(內外因情況而定),這是人類生存至今的一種整體上的剗分。如果一定要講乙個人天生究竟是善是惡,排除少部分天生向善或向惡之人,大部分人天生無善惡之分,後天對他們的影響更大。

4樓:飲者

看到了,就說一下。

你們見過1歲的兒童麼,你們敢讓他受委屈麼?他懂得讓步麼?他知道給予麼?不知道算不算惡,那我接著說,我見過3歲孩童活活把貓玩死的,也見過兩歲因為玩具互相鬥毆的。

我個人覺得,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的學習能力是最強的。學習能力建立在好奇心和發達的大腦上。

你拿他的東西,他不哭不鬧,只是因為你問他要東西的次數多了,且你取得了他的信任,他好奇你拿東西做什麼,他知道你還會給他,他才給你的。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過,孩子伸出手讓你吃的,如果他這是第一次,你真的吃了,他會立馬哭,但是他為什麼會有讓你吃這個動作呢?因為大人引導他這個動作,而且他伸出手讓你吃的時候,大多數大人都是裝做乙個吃的動作,實則不吃,他知道這個結果,才會給你吃,就不難理解,如果他的東西,你第一次給真的吃掉,他會哭了。

因為這與他心中的答案不符。

再者,當孩子看到乙個他喜歡的東西的行為是怎麼樣的,大多數一般都會有強烈的佔有慾。這才是人的本能慾望。佔有慾這是祖先傳給我們的,這是本能,因為你的大腦會告訴你,如果別人把屬於你的東西搶走了,你就會餓死,見過小雞搶吃的。

小豬爭奶頭吧,當然。佔有慾沒有錯,但是如果後期引導失敗的話,就變成了自私。而自私與占有就是惡的本源,所以讓孩子懂得分享是最主要的任務,因為善良是建立在分享之上的。

綜上,我簡單說一下校園霸凌,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乙個家庭培養了他的善良與分享,但是沒告訴他這世界上還有自私和占有,而另乙個家庭的兒子是從小慣到大的,他知道分享麼?他只知道占有,在帶有這兩種想法的人碰撞期間,就會是原始社會搶奪資源的上演,而為惡在孩子們嚐到甜頭之後,會越來越難改。所以,在校園裡,為惡者大多為簇擁狀態。

人到底是本惡還是本善?

乙隻小恐龍 當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問過自己。是好是壞?是善說實話,人和地球其他動物的,無非就是人的腦部較為發達。其他沒有任何外在因素加成。 大帥 人本無善惡,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下,接觸到的人和物,從而產生對世界不同的認知,會造就不同的人。正如佛家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什麼算善?什麼算惡?...

人性是善是惡?

個人目前的認識是,人性本來是中性的,沒有善惡的說法,善惡的評價都是後期加上去的,善惡的評價是一種形而上的觀念,如果創造定義為善,那是否毀滅就意味著惡?這顯然不符合現實。乙個人正常出生,然後正常生活一輩子,然後老死,是 善 終,那這樣去描述善的話,那麼促使生命消亡的因素是否就是惡呢?當哲學上的一些問題...

人性是本善?是本惡?亦或是只存於一念之間?

克里斯 心理學大師阿爾弗雷德認為人在出生後的4 5年內沒有善惡之分,即人之初,性無善惡之分,是一張白紙。在出生後4 5年是嬰孩與外在環境 包含人 構建聯絡並完善自我心靈的過程,環境決定了他心靈 人性 的發展,此後將決定今後是朝著性善還是惡的方向走,即我們古人常說的 3歲看大 3在那時是約數 但人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