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你們覺得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時間 2021-05-07 08:24:27

1樓:Coco

生性是善是惡,初瞧或許是善,往下看去又是惡,然後往深處探尋卻是善,再深的谷底或許復又是一片混沌…是誰包庇了誰,又是誰滋養了誰……

人生來是杯灰色的水,要麼往裡灌墨水,使其渾濁;要麼讓他變成活水,從清淺苑溪,到九曲長河——他是澄澈透明的,他可以自我淨化,因此他在遇到任何新的事物的時候,都不會被其左右,只有他自己才能決定是否要被它"改造"

2樓:王雨七

善惡只是人為劃定的。我認為本無善無惡。

世界上只有乙個人的時候就不存在人間善惡,當產生人群後,每個人都要從自我中抽去一部分,適應於集體利益。用來適應的一部分,叫做社會功德。在彼此的約定中互惠互利,適應集體利益的,就是善人。

這個社會約定用來約束自己的同時,也約束了別人,保護了自己。

所以在這個社會上,不要做極度自我的人,忽視了社會交往中的原則;也不要做完全迎合社會的人,會失去自我。

在嬰兒沒有人群這個意識的時候,是不會考慮別人的利益和感受的。嬰兒只會想著滿足自己的想法和慾望。只是嬰兒的慾望很簡單,沒有惡念,所以不會惡(單從這一範圍看性善論是對的,因為無知)。

但是嬰兒」只為自己利益」這個性質與惡人是一樣的。同樣只滿足自己的利益,忽視別人的感受。只是惡人的慾望更複雜罷了,所以有能力,有能力能想到侵犯他人的利益。

在自然界中規律中,無論任何人,都會有乙個自我利益優先的趨勢(只是趨勢)在社會群體中,人們相互約束,相互制約,在這個層面上,我們有了道德,有了愛。這是人性,是文明,但不會改變內心深處自我利益優先的趨勢。從社會角度說是自私。

往大了說,這是自然規律,我們無權評判。

好壞是簡單的,也是複雜的,隨著人心複雜,人性的複雜,黑白也越來越模糊。群體現象罷了。

好壞是人定的。我們為什麼要用我們說的好壞的標準,去衡量天地萬物之變呢

3樓:大猩猩的絲襪

就好像你說槍帶來的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一樣,不同的條件不同的背景下輸出不同結果而已,但相同的是無論好壞都其被使用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其匹配當時使用者的意圖,人也是,心中存在獸性來在最殘酷的條件下活下來,也存在良知來在物質充裕的時候打造精神生活,處在什麼環境就用什麼人性而已,並不矛盾

4樓:BOOMruhua

我覺得人本來沒有人性,就是出生的時候白紙一張,從睜開眼睛,從看見世界、聽見世界、感受到世界開始,才有了人性。善惡其實也難以一言辯之,或許趨利避害才是人的本性。

5樓:無波

李宗吾的厚黑學裡講的比較清楚。

人性本來是無善無惡的,就如一汪水,引其向東,便向東流;引其向西,便向西流。書中還講了很多其它的關於人性的道理,非常值得一看。

最後希望你不要成為書中批判的那種臉厚心黑者!

6樓:嚕嚕啦

拋卻所謂的信仰之類的。

我覺得人性本惡。人類有生存的慾望,我們有不同的需求,而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會產生競爭,如果所競爭的東西關乎性命,我們中的一部分甚至會不擇手段。

我們都是為了自己而活,所以我們本性是自私的,是惡的。

7樓:小小彩雲間

就像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一樣,沒有答案,好像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如果很想搞明白這個問題,那就不要侷限於這個問題,先想想做個時光機穿越回去,或是找些科學的方式考察論證一下。然後再解決下乙個問題——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8樓:蹊寶寶寶

關於人性,除了性善論、性惡論,中國的墨家主張「素絲說」,國外的有「白板說」。這兩個是乙個意思,人性是一張白紙,塗上了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我認同這個。

9樓:

你一定沒有進入這社會,世界從來不是黑與白,而是灰色。

善與惡不是人出生決定,而是生活環境與教育共同決定。窮人也有善良樸實的人,富人也有為富不仁的人。更何況,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誰又說的清,你眼中的善可能在他人眼中罪惡滔天呢。

那該由誰善惡評辨呢?

10樓:攻書莫畏難

很難判斷,人性是無所謂善,無所謂惡的,人與其他動物區別的一點便是人做事時有道德的考量。一切動物包括人,做事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都是「讓自己活下去」,這可以看作本能,基於本能之上,糅合了道德的判斷,才有了善或惡,才從本能轉化到人性。當然,為了使自己活下去,行為難免僅利己而不利他。

如果非要說人性本善或本惡的話,那麼就結合現在人類對於道德的認識,說它本惡吧。

11樓:diego9898

人性本善。

三字經怎麼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說的再清楚不過了。

至於荀子莊子雖輸老學之後的分支,但是因為對現象的各入己見,觀點偏了。

為什麼後天人性轉惡了呢?或者說人性有善有惡了呢?

為了生存,活得好活得久,人們收利益得失的羈絆,志不堅者,倒向倒向善的反面~惡。(天下熙熙皆為利往)老子怎麼說的?道生一(有),一生二,二就是陰陽(善惡,男女,高低,長短,胖瘦)

有的人認為王陽明說道家理論太抽象,轉投儒家,創辦心學。其實世人不知,我心同除我心之外的任何人心,同樣是陰陽、善惡。切記陰陽善惡亦是諸如會計原理中的借貸符號。

人們在生活中處處用到,卻在思維邏輯中無視罷了。

我心和他人之心,在面對利益問題時,邏輯決策執行上是一模一樣的,(不一樣完全屬於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操守修養功夫的問題,兩者並立且並不矛盾)王陽明格物致知恰恰就是以此之道,按結局效果的好壞做決策依據,非如世人一樣以自身利益得失為決策依據。憑這點,王陽明的心學正好吻合孫子兵法的核心邏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道德層面,這就是無我利他,最終間接利自己的最優解。

所以25歲之前,能體會到現實社會的運轉秩序,同社會宣傳的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的人,你們的感受並沒有錯,事實就是這樣的,每一代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只是需要問一句,我們就必須向社會妥協,順「勢」而為,讓它一直惡性迴圈下去嗎?

堅持人性之善的人多了,正氣才不會永遠遲到。歪風謬論才會被壓制。多數人的選擇決定社會運轉的方向。

補充一點,人之初性本善,並非說沒有一點點惡,只是善惡同體,善壓制了惡,或者說惡只有一二成,因不得勢而忽略不計。要是社會秩序給惡發育的土壤,那麼顛倒過來的時候,善不得勢,惡性迴圈就永無止境了。人類自老子著道德經以來,就一直在惡性迴圈,偶爾出幾個明君才能出幾段盛世。

人治的特徵顯著。其實不論人治,法制,直白的說,就是多數人的言行決策主導著社會秩序,社會秩序影響著社會整體良性迴圈還是惡性迴圈,一切個體是沒法撼動整體的執行軌跡的。

12樓:無名

人性永遠只忠於利益,只不過大多數獲得利益的行為都伴隨著惡行,所以很多人就非黑即白的認為人性本惡。然而人性並非簡單如此,有善信仰的人可以從為善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也可以認為他們是為了精神上的利益而為善。

善信仰需要不斷通過正確的方法(宗教與哲學)去化解爬蟲腦的低端慾望,如果一直攝入正確的知識,去維護善信仰,那就能一直從為善中收穫精神上的滿足(利益)。

如果沒有持續通過正確的方法給自己的善信仰添磚加瓦,善信仰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小,直至恢復了熵增最大的狀態,被爬蟲腦的低端慾望所佔據,那就呈現出惡行。

13樓:石大D

推薦去看一本書,鮑鵬山的《風流去》,裡面好像是荀子那一章有對人性的詳細論述,當時看了覺得很好,現在不能全篇背給你了,自己去看吧

網友進來,你們覺得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還是無善無惡。

戲夜燭 善和惡是約定俗成的一套道德體系,對乙個人的評價標準,之所以要創造這種體系是為了規範人們的行為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人的行為和思想是受環境及自身欲求影響的。這兩者互不相關,人生下來,做各種他想做的事,然後社會會告訴他哪些是善的,要多做,哪些是惡的,要少做甚至不做。在道德體系之下還有一套法律體系,...

人們都說人性本善,可我覺得人性本惡。你們覺得呢?

球球 其實這個問題我曾經也糾結了很長時間,後來想通了。人性本善,人性也本惡。每個人都有善的一面,同情弱者,維護正義。每個人也都有惡的一面,自私貪婪,懶惰殘忍。人性是複雜的,沒有必要一定給它下乙個定義,本善還是本惡,誰能說的清呢?善惡皆有才構成了完整豐滿的人性。 太一加一 孩子的成長是乙個馴化的過程,...

相信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VIC 認識一家人 林州市下申鄉田家莊,父親姓鄧 四個孩子,三個聾啞。其中兩個聾啞兒子分別在西安 四川及湖南某地開設舞廳,讓聾啞人陪人跳舞和陪睡,之後將可人給聾啞人的錢盡數拿走。每年兩人斂財近百萬。他們幹了幾年,現在依然在幹。可以說,在中國,是越窮越噁。至於富人,接觸的少,接觸到的,只要是窮苦出身變...